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俄罗斯海军真打算告别航母?
www.wforum.com | 2025-10-31 16:39:18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7月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唯一现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该舰目前的维修和现代化改进工作已暂停。待俄罗斯海军做出最后决定后,该舰将进入退役拆解程序。那么,俄罗斯为什么会萌生告别航母时代的想法呢?

战略无需求

众所周知,航母是远洋海军的核心战力。建设一支远洋海军,不仅得有强烈的现实需求,还必须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工业基础,以及国家决策层持续而强有力的支持才行。对于建造和维系航母的存在来说,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马汉认为,远洋海军的核心任务是支持和推动国家的对外政策,通过控制海洋来维护国家利益并主导国际事务。远洋海军通过控制海洋交通线、海上封锁和海上决战等手段,确保国家在海洋领域的战略优势,并通过保护国家在远洋的商业利益和海外领土安全,确保海上贸易通道畅通无阻。在国家需要参与国际争端或维护本国全球利益时,远洋海军可大显身手。

从这个角度说,苏联海军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初制定的远洋海军发展计划,实际上既无强烈的现实需求,也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加之国家决策层意见分岐,故胎死腹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国力蒸蒸日上的苏联在东西方对峙中处于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展开全方位竞争,故而确有发展远洋海军的现实需求,加之苏联重工业整体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故而时任苏联海军司令,被誉为“苏联现代海军之父”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才得以施展抱负,大力推进远洋海军建设。其中仅航母就相继开工建造了1123型“莫斯科”级、1143型“基辅”级、1143.5型“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1143.6型“瓦良格”号、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等9艘航母,其中前7艘建成服役。

但是,由于苏联经济存在先天性缺陷,过度扩张导致国力盛极而衰,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内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停滞,政治动荡,远洋海军建设尤其是航母建造步伐明显放缓。1991年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国力日衰,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俄海军舰队相继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海外基地,从全球各大洋收缩回本国海岸边。已经完成了约68%建造工作量的1143.6型“瓦良格”号航母成了烂尾工程。只完成了约40%建造工作量的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被迫拆解卖废铁。

由于重振经济的努力一再失败,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沦落为资源和初级产品出口国,且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定价权,自然也就没有海外利益需要由远洋海军来保护,对参与地区冲突也往往有心无力。随着北约不断东扩,昔日横亘在俄罗斯本土和北约之间的中间缓冲地带被不断蚕食,北约兵锋已进抵俄罗斯国境线。在这样日益不利的地缘战略环境下,俄罗斯海军的任务已经转变成协助其它军种保护本国国土不受侵犯。而执行这样的任务,并不需要远洋海军。

就军略地理而言,俄罗斯海军被地理分割成彼此难以互相支援的4支舰队。其中3支舰队的出海口掌握在敌对势力手中。其中,波罗的海舰队所在海域狭小,舰队要想突入北海首先要经过丹麦、挪威、瑞典等三国控制的海域。黑海舰队活动海域比波罗的海舰队大不了多少,且由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掌握在土耳其这个北约成员国手中。太平洋舰队活动海域稍大,但其进出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基本都在日本、韩国控制之下。北方舰队所在的北冰洋海域开阔,但长年风高浪急,对舰队活动并不友好。

上述情况,令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在俄罗斯海军中难以有所作为。俄罗斯海军之所以在新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中小型水面舰艇的同时,仍然努力维系苏联留下的大型水面舰艇,一方面是维持编制、争夺军费份额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系“大国颜面”,并存有恢复昔日荣光的梦想。但残酷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俄海军高层人士认识到,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让那些落后于时代的大型军舰继续吞噬有限的军费却无所作为,才是明智的选择。

图片

工业缺基础

俄罗斯如今的工业基础,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苏联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原则,是将复杂的工业门类分散到各加盟共和国,“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此提高战时工业的抗毁性。由于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从中协调,各加盟共和国分工协作,举全苏联之力共同完成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制和生产,曾是苏联时代“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的苏联工业分工体系土崩瓦解。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俄罗斯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见到了老厂长马卡洛夫。俄乌高官表示,只要马卡洛夫愿意继续领导“瓦良格”号航母建造项目,两国将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神色黯然的马卡洛夫告诉他们:“如果要让航母完工,我们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的通力合作,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然而,现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苏联时代开工建造的航母,悉数由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为争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几乎是强行将尚未最后完工的这艘巨舰从黑海开往北海。由于俄罗斯缺乏完整的航母建造、维护保障体系,致使这艘航母在服役期间舰况一直不佳,在航率极低。2016年该舰在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次开赴地中海实战,还因舰况糟糕,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绵延数千米不消散,以及舰载机着舰时两次拉断拦阻索而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群嘲。在结束这次不算很成功的实战部署后,“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被拖曳进入第35船厂的50号浮船坞,开展大修改造。2018年10月30日,由于断电事故,全俄唯一能维修6.5万吨级航母的50号浮船坞沉没在了港区内。浮船坞沉没时,一侧的鹤嘴吊倒塌了下来,百余吨的重量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航母飞行甲板的后方,直接给舰体砸了个大洞。第35造船厂只好将航母暂时拖到岸边,将厂区内两个小型干船坞拆毁之后打通,以容纳航母继续大修改造。

2019年12月,“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舰艏锚链甲板以后的部分发生火灾,过火面积高达1000多平方米,导致2人死亡,14人受伤。经过评估,修复火灾造成的损失需耗资高达3.5亿卢布。2022年底,该舰又发生了一起火灾,幸无人员伤亡。上述事实表明,2004年至2013年,俄罗斯通过为印度海军改造“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所部分恢复的4万吨级航母建造、维护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并未真正打通6.5万吨级的航母建造、维护全产业链,相关配套管理体制和硬件设施仍不足以满足长期维系6.5万吨航母存在的需要。

实际上,上述情况并非“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大修过程中的独有现象。2016年入坞大修的1155型大型反潜舰4号舰“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于2018年2月发生火灾,差一点直接报废退役。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3号舰“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从1999年开始趴窝,相关维修工作断断续续开展了26年之久,至今仍未令这艘巨舰重返现役。在已有3艘同型舰服役,按理说已经获得了足够建造经验的情况下,满载排水量只有4500吨的俄海军22350型导弹护卫舰的4号舰“伊萨科夫海军上将”号,从开工到入役仍花费了11年时间。究其缘由,是苏联解体后分崩离析的工业体系未能得到很好的整合与重建,就更别遑论进行现代化改造了,加之军工人才流失和老化现象严重,如今的俄罗斯工业已经越来越难以全面支撑海军现代化建设。

现实不允许

众所周知,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来自其舰载机,航母要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数以千计的熟练舰员。而无论是舰载机飞行员还是熟练舰员,都不是朝夕间就能培养出来的。

自“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于2017年入坞维修以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第279团和第100团这两支舰载战斗机部队,刚开始尚可在位于克里米亚的“尼特卡”航母舰载机训练基地进行陆上模拟训练。该训练中心主要培养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技能,拥有包括模拟航母甲板,滑降航迹定位器,无线电信标,以及光学助降系统等在内的全套航母训练系统。但是,这些陆上设施是无法百分百模拟舰载机实际起降情况的。例如,侧风、航母甲板颠簸情况就无法准确还原,因担心一旦起降失败而造成的飞行员巨大心理压力,这是模拟装置所无法给予的。这就要求舰载机飞行员在进行大量陆上模拟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海上实际起降训练,才能保持既有飞行技术水平,并谋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是,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因担心遭到乌军袭击,上述两支舰载战斗机部队均撤往后方。三年多时间缺乏舰上起飞和着舰训练,加之老一代飞行员陆续到了停飞年纪,这两支舰载战斗机部队很可能已经找不到具备航母舰上起降资质的飞行员了。对于俄海军来说,不仅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逐渐凋零,而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舰员也流失严重。苏俄海军素来有组织海军陆战部队上岸支援陆军作战的传统。此次俄乌冲突,对俄军人力资源损耗极大。已有证据表明,俄海军从包括“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在内的待修大型水面军舰舰员队伍里,大量抽调人员调往哈尔科夫前线。这些养成不易的技术兵员一旦损失,即便这艘唯一的航母重回现役,也将面临缺乏熟练舰员操作,只能继续趴窝的窘境。也就是说,即便“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能被成功修复,俄罗斯海军还要花费数年时间及大量经费重新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和熟练舰员,方有可能令该航母重新恢复战斗力。这笔费用将十分惊人。

此外,目前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第279团和第100团保有的20余架苏-33均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生产的,不仅技术水平早已落后于时代,而且机体寿命所剩无几。米格-29K型舰载机机状虽然比苏-33好些,但也已经是落后的型号,甚至遭到印度海军的嫌弃。而要更新批量远不及陆基飞机的舰载机,又需要一大笔费用。

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俄罗斯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外汇收入70%靠石油出口换取,因此也被人戏称为“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石油定价权的俄罗斯,哪怕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加大石油出口量,以换回美元等硬通货,用于购买国内急需的民生物资,维系国内社会稳定及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根据测算,国际油价必须达到每桶65美元以上,俄罗斯方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从2014年收回克里米亚半岛开始,尤其是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日益收紧。哪怕目前国际油价在每桶65美元上下徘徊,俄罗斯也必须以远低于国际行情的价格对外出售石油,方有买家肯冒着遭受西方制裁的风险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随着国际收支情况的不断恶化,卢布对美元汇率则从2009年的1美元兑换30.8至31.8卢布,一路跌到今年7月的1美元兑换78.4卢布。从实际情况看,俄罗斯消费品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卢布急剧贬值带来进口成本攀升,加剧了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及资本外逃。通货膨胀率均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卢布在俄罗斯国内实际购买力急剧缩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有限的资源却不得不继续大量投入俄乌冲突这个无底洞。据公开报道,今年俄罗斯国防预算高达13.5万亿卢布,约占该国全年GDP的6.3%。这是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费占GDP比例首度突破6%大关。但是,看似充盈的军费,绝大多数要用于支持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对于俄乌冲突结果并无决定性影响的俄海军,能分到的军费“蛋糕”必然大幅缩水。有限的海军军费,还得优先保障维系海基战略核力量这一“镇国重器”的需要。在军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放弃大而无当的航母已经成了俄海军唯一的选择。根据测算,即便“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能完成大修并重回现役,也顶多还剩10年使用寿命。如果将该航母退役,在未来10年内腾出的资金,能用于购买8艘22350型护卫舰,或15艘20380型护卫舰,240艘22800型导弹艇。这些排水量虽小,但明显更实用的新锐军舰,将能更好地应对俄罗斯面临的现实威胁。

综上所述,俄罗斯海军放弃“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是基于当下国情、军情的理性选择。当然,无论是俄罗斯国内还是军中,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的声音亦不小。但说穿了,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是放不下所谓的“大国颜面”,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罢了。实际上,俄军近年来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早将当年苏联红军的赫赫威名给败了个精光。如今哪怕是莞尔小国,也不再对貌似体量庞大的俄罗斯和俄军心存敬畏。不少俄罗斯人心心念念的“大国颜面”,实际上早已不复存在。哪怕“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重回现役,也于事无补。所以,哪怕再心有不甘,俄罗斯终归要直面在不久的将来告别“航母时代”这个现实。

(0)
相关新闻
普京设下“记者通道” 重演伊洛瓦伊斯克?比利时防长豪言壮语:从地图上抹除莫斯科
美夸大俄制导弹成本,掩盖本国武器危机俄军强攻波克罗夫斯克 乌军第二防线危在旦夕
达则火力覆盖!俄军新型300mm萨尔玛火箭炮乌军击退俄军秋季攻势,大捷遭质疑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看懂俄乌战争,只需要明白一件事
俄军大杀器残骸里,藏着中国发动机?没钱打下去,普京或被迫停战?
乌克兰军工奇迹背后,谁掏空了军援红利?乌军炸毁大坝 俄军4个旅补给被切断
俄罗斯经济还能持续支撑前线多久?乌军炸完水坝又炸莫斯科,俄军如临大敌
俄军无人机蜂群突遇克星?北约测试枪械拦截川普东亚行,普京为何急着试射核动力导弹?
泽连斯基:乌克兰计划打造250架战机编队克里姆林宫闪电战让乌克兰“陷入黑暗”
俄构建“莫斯科堡垒” 抵御乌军无人机袭击无人生还!俄军再损失一架卡-52攻击直升机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
空军司令也栽了? 曝中共高层震荡 传他被查
第二架“歼-36”亮相 整体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看懂俄乌战争,只需要明白一件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
空军司令也栽了? 曝中共高层震荡 传他被查
第二架“歼-36”亮相 整体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看懂俄乌战争,只需要明白一件事
解放军报警!有人拾取3吨多炮弹残片卖钱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美国稀土供应链破局 战略博弈全面升级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