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双航母接力打捞南海坠机,意味什么?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6 03:20:3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前段时间,两架美军战机在南海相继坠毁,这不,美国的3300吨级萨尔沃号打捞船紧急部署,更有美军航母接力参与作业,11 月 17 日,原本驻扎日本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经吕宋海峡进入南海,与同日离开的尼米兹号完成任务交接,接替其在坠毁军机地点附近展开行动。关闭自动识别系统的打捞船与游弋周边的航母形成联动,这场看似常规的事故善后,实则是一场关乎技术机密、情报优势与地缘主导权的无声较量。南海波涛之下,不仅沉睡着先进战机的残骸,更涌动着 21 世纪大国竞争的暗流。 美军如此急切开展打捞,核心在于失事战机搭载的技术宝藏不容有失。这两架隶属于尼米兹号的 F/A-18E 超级大黄蜂与 MH-60R 海鹰直升机,于 10 月 26 日相继坠海,其搭载的 AN/APG-79 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声呐系统等核心装备,代表西方顶尖军事技术水准,一旦被逆向破解,将直接削弱美军战术优势。而乔治・华盛顿号的接力加入,让打捞行动如虎添翼:航母搭载的先进对海搜索雷达与水下探测设备,为萨尔沃号提供精准引导;航母战斗群的护航舰艇构建起严密警戒圈,舰载机频繁升空巡逻,形成立体防护网。对美军而言,这些技术是维系军事霸权的核心支柱,航母与打捞船的协同作业,正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机密泄露风险。 这场打捞行动的紧迫性,本质上是大国技术竞争的缩影。历史上,美军从未轻视失事装备的回收,从珍妮弗计划打捞苏联潜艇到 2022 年抢捞 F-35C 残骸,均彰显其对技术保密的极致重视。如今在南海,美军面临的挑战远超以往:这片海域并非其势力范围,中国已构建起完善的海洋监视网络,新型海洋调查船与无人潜航器具备深海作业能力,让美军的保密打捞难上加难。乔治・华盛顿号接替尼米兹号的部署调整,既体现了美军对打捞任务的持续加码,更带有向区域国家展示肌肉的战略意图。萨尔沃号关闭 AIS 系统的隐蔽操作,搭配航母的警戒部署,恰恰暴露了美军的焦虑 —— 每多拖延一天,技术机密泄露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南海地缘主导权的争夺。美军战机在南海频繁活动,本就是其印太战略下遏制区域大国的重要手段,而此次双航母接力加持的打捞行动,更将这种威慑姿态推向极致:即便在对手家门口,美军仍能快速集结航母战斗群与专业打捞力量,实现精准投送与高效作业。但这种强势姿态,反而凸显了其在南海的战略困境 —— 尼米兹号作为美军最老航母,在完成长达 7 个月的部署后已启程返回母港,后续将进入停用流程,而乔治・华盛顿号的紧急补位,恰是其在西太平洋兵力投送压力的直观体现。随着区域国家海空力量的提升,美军的技术优势正被逐步稀释,此次为打捞战机动用宝贵的航母资源,更暴露了其优势焦虑。 值得警惕的是,美军将南海视为技术博弈场,甚至动用航母接力参与打捞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紧张局势。战机坠毁本是意外事故,但若将打捞行动异化为航母威慑、地缘对抗的工具,无疑会打破南海的脆弱平衡。南海作为国际航运要道,其和平稳定关乎全球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当作彰显霸权、争夺私利的竞技场,更不应动辄派遣航母等重型军事装备介入相关事务。 这场深海打捞竞速仍在继续,乔治・华盛顿号与萨尔沃号的协同作业,让这场博弈更具张力。其结果不仅决定着美军技术机密的归属,更折射出大国竞争的新形态。在技术快速迭代、地缘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单纯依靠军事威慑与技术封锁已难以为继。唯有尊重各国主权与海洋权益,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才能让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而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谁能秉持理性与克制,谁才能真正赢得长远的战略主动。 |
|
|
|
|
|
|
| JL-1官宣,中国补齐核三位一体最后拼图 | |
| 全完了!乌克兰这条战线也要崩了 | |
| 卫星图像披露,中国造船厂出现反应堆安全壳 | |
| 欧洲第一巨舰 法国新航母超越中国福建号 | |
| “枭龙”III再获订单,为何销售如此火爆? |
| JL-1官宣,中国补齐核三位一体最后拼图 | |
| 全完了!乌克兰这条战线也要崩了 | |
| 卫星图像披露,中国造船厂出现反应堆安全壳 | |
| 欧洲第一巨舰 法国新航母超越中国福建号 | |
| “枭龙”III再获订单,为何销售如此火爆? | |
| 德国发布全球军队排行榜:中国军力第三 | |
| 印军上将不再忍耐,公开怒批“光辉” | |
| 兰德公司十年前对中美军事竞争的预测 | |
| 沙特百亿战机背后的枷锁:为何弃歼-35? | |
|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