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冯德莱恩鼓动欧洲向乌克兰派兵
www.wforum.com | 2025-09-08 14:43:4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前一秒还在《金融时报》上高调喊着 “要向乌克兰派驻多国部队”,后一秒自己的专机就栽在了 GPS 失灵上。冯德莱恩这趟保加利亚之行,刚起飞就上演 “惊魂一刻”:飞机在天上绕圈近一小时,最后摸黑靠纸质地图才落地。这戏剧张力,简直拉满了。

近期冯德莱恩公开提到,英法牵头的“志愿联盟”已经讨论过在乌克兰驻军的事,而且还有一份“具体方案”;但欧盟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德国就公开泼冷水,说欧盟没有军事权限,还没坐下来谈就说派兵不合适;保加利亚领导层之前也表态,绝不会派一兵一卒。事发当天,冯德莱恩的飞机快到普罗夫迪夫时,机场空域的GPS信号出了异常,机组只能用传统办法降落。事后,欧盟和保加利亚方面都把矛头指向俄罗斯,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否认了,说这些说法“不准确”或者“毫无根据”。两边的话对不上,但时间点倒是卡得很紧。

图片

到底是不是俄罗斯干的?只能说:现在没有公开证据能下定论。这时候谁拍板说是谁干的,都是用政治判断代替了技术鉴定。要确定是不是航电被干扰,至少得有三样硬东西:频谱记录、测向定位、干扰的形态和功率评估。但目前这些都没有。甚至连“干扰频段是不是覆盖了L1/L5”“有没有掺杂欺骗信号”都没提。没有这些,最多只能说“遇到了卫星导航异常”,离“锁定是谁干的”还差得远呢。

这几年欧洲东边的卫星导航异常情况确实不少。波罗的海那边的航班频繁告警,卡里宁格勒附近的导航信号忽上忽下,北欧军演时定位还跑偏过,媒体上都有不少可查的记录。电子对抗早就成了俄乌冲突外溢的常态,民航只要飞过“灰色地带”,就得跟着受影响。只是这次碰巧遇上的是欧盟“一把手”的专机,象征意义太大,结果舆论场一下子就被“政治意义”盖过了“技术细节”。

我更关心两方面:一是动机和好处,二是能力和风险。先说说动机。要是真的是莫斯科下令“敲打”欧盟高层的专机,能得到什么?恐吓效果肯定有,能给布鲁塞尔递个话:“你们别想着往乌克兰插一脚”。但代价也不小,一旦被抓到实锤,等于亲手把欧洲那些摇摆的国家推回强硬阵营。俄罗斯现在更需要打破制裁,争取一部分欧洲国家松口,这种高风险的事其实不划算。这也是佩斯科夫敢否认的底气——不是帮谁开脱,实在是这么做性价比太低。

换个角度想,谁在政治上“需要”这么一场突发事件?强硬派肯定能借题发挥:你看,他们连我们最高层都敢动,派兵、制裁、电子战的预算,都得加码。温和派也能拿这事说事儿:空域风险这么大,别把自己卷进去。说白了,同一件事,不同派系能当成各自说法的证据。这就是现在欧洲政策的尴尬之处:没什么共识,只能靠突发事件来回拉扯。德国公开唱反调、保加利亚不肯派兵,让所谓的“志愿联盟”方案更像一次政治试探,而不是成熟的计划。这种根本性的分歧,不可能因为一场GPS事故就消失,反而会在媒体上被越炒越大。

技术方面我也简单说说。干扰卫星导航其实没那么高门槛,噪声压制式干扰只要在GPS工作的频段上用足够功率“盖住”卫星信号就行。更复杂点的是欺骗式干扰,就是用伪造的强信号骗导航接收机“走错路”。军用接收机会用抗干扰天线、窄带过滤、时间同步比对这些办法增强稳定性,民航系统也有多种传感器配合,但现在民用航线越来越依赖卫星导航,广域差分、RNAV、RNP这些路径管理都离不了它。一旦某个空域出现区域性干扰,塔台和机组要么切回传统导航,要么拉大飞机间距、盘旋等着。这次用纸质地图配合VOR/DME、ILS降落,其实是很标准的操作,只不过赶上了政治上的敏感时刻。

图片

那这事对欧盟的战略有什么影响?第一,欧洲的“硬件短板”暴露得太明显了。依赖GPS是现实,伽利略系统虽然有,但在使用比例、设备兼容性、抗干扰能力上,还没到“关键时刻能顶用”的程度。既然这事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接下来很可能会两条路一起走:一方面加大对伽利略系统的投入,推动多模式接收机升级;另一方面把电子战、反干扰、反欺骗这些功能,纳入民航和要员出行的“必配项”。这可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国防韧性的一部分。

第二,所谓“向乌派兵”的事,短期内很难推进。先不说军事权限的争论,单看成员国内部的政治成本就不低。德国的产业链还在高能源价格里挣扎,民众对派兵的接受度不高;保加利亚明摆着不想被拖下水;英法虽然愿意挑头,但真要把兵派到乌克兰境内驻扎,法律、安全、后勤、交战规则这些,每一项都是雷区。这次事故只会让本来就犹豫的国家更警惕,而强硬派反而会更卖力渲染危险,逼着大家达成共识。舆论上会闹得热闹,但真要落地可太难了。

第三,俄欧之间的“灰色地带交锋”还会继续。不光是GPS,通信线路、航海雷达、跨境电力数据,甚至金融网络的试探性攻击,都会成为常用手段。双方都想在不越界的前提下给对方制造麻烦,既不触发相关条约、不启动“第五条”,又能让对方付出代价。这会是未来几年欧洲安全局势的常态。

有人问,这会不会是一场“政治操弄”?我的看法很简单:一场真实的空域导航事故,被拿来做政治文章,这种事很常见。就像北欧、波罗的海的干扰事件,大多最后都没定责;英国官员的飞机在加里宁格勒附近出故障、爱沙尼亚召见俄罗斯代办这些事,也都因为“证据没公开”不了了之。欧盟这次先声夺人指责俄罗斯,话说得有气势,但没什么实锤。对普通民众来说,这会加深“俄罗斯有威胁”的印象。

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点,欧洲真的准备好为乌克兰承担“驻军—交战—局势升级”的连锁反应了吗?俄罗斯已经把话挑明了:欧盟或北约向乌克兰派兵,就等同于参战。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模糊空间丢给了战场。把几万人派到乌克兰,指挥体系、补给、后勤、医疗、防空、电子战,每一环都要和俄军正面硬刚,这不是“维和”,是“一起打仗”。从材料里能看出来,现在是政治动员走在了军事准备前面。动员靠口号就行,但准备不能凭一时冲动。

有人会说,欧盟可以“有限驻军”,比如派点人培训、搞搞工程、做做医疗后勤,不直接上前线。这话听着好听,实际操作起来难上加难。乌东的远程火力打击范围越来越大,后方也不一定安全。只要是有组织的外国武装力量,俄罗斯在法律上就能找到把他们当成“合法目标”的理由。到时候,只要有一个营级驻地被击中,舆论震荡和政治压力就会把“有限”推向“全面”。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图片

再说说预算和产业的事。欧洲可能会增加防空反导、电子战的投入,还要加强伽利略系统。钱从哪儿来?有人会提“冻结俄罗斯资产”那笔钱,但法律和金融系统的反噬可得当心。要是把处置主权资产变成“可复制的模板”,全球资本对欧元资产的信任就会崩塌。何况德国之前在国防预算上就和英法吵得不可开交,现在经济下行,公共财政每多花一笔钱,都得和国内的民生问题掰手腕。安全重要,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回到这次事故本身,我想提三个“实在问题”。一是技术透明度。有没有频谱记录?有没有地面测向数据?有没有和北约共享的电磁态势信息?只要有,就该在能公开的范围内亮出来,哪怕模糊一下坐标、隐去敏感参数,也能避免这事变成纯粹的政治口水仗。二是应急处置准备。欧盟高官出行的导航备用方案,够不够“双重备份+多模式配合”的标准?专机团队有没有装能接收伽利略、格洛纳斯、北斗的多系统接收机?迫降预案的训练频率够不够?这些都是马上能改、也必须改的。三是政策节奏。巴黎的会谈会把“志愿联盟”的纸面方案往前推一步,还是先停下来,把权限、后勤、法律风险这些先理清楚?每慢半拍,能少犯一次低级错误;每急半拍,就多一分误判的可能。

电子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欧洲安全体系的脆弱;专机在天上绕了一小时,绕不开的其实是政治愿望和现实约束之间的差距。要是有人还想着用一次“惊魂时刻”来加速一个“高风险决策”,那等着吧,下次只会更惊险。

这场风波最该记住的,不是天上那几圈盘旋,而是地面上那些争论。没有证据就别乱定责,没准备好就别冲动,没共识就别硬来。把这些想明白,欧洲才能跳出情绪,回归理性;要是把这些全忘了,欧洲只会在灰色地带里继续栽跟头。

(0)
相关新闻
特种作战部队:库尔斯克实验爆惊天骗局!乌克兰木头坦克戏耍俄军
乌军想在战略上获胜 只有放弃一城一地得失酝酿攻势?扎波罗热,俄弹药运输量增加
俄乌战开始 波兰便携式防空导弹产能翻倍乌军中的美国志愿兵:机遇与战斗的诱惑
俄称乌克兰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真的吗?乌克兰战时语言的“武器化”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夜袭成功!炼油厂与S-400遭到乌军精确打击
乌克兰将接收增程弹药 装备米格-29与F-16俄军防不住“蛛网行动”,中国能防住吗?
乌军突袭黑海,摧毁俄罗斯雷达和巡逻艇在顿巴斯“堡垒”,乌克兰士兵拒绝退让
别有用心?俄提议中国将新武器投入俄乌战场乌克兰国产2S22自行榴弹炮将采用39倍径
俄军无人机散发假钞 诱骗居民提供乌军坐标情有独钟!印度将追加订购俄制S-400
普京称西方援乌部队将成俄军打击目标快速迭代!俄军Shahed无人机早已今非昔比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阅兵结束后,巴铁空军更自信了?
DF-61真正可怕的,根本不是射程2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并非事后诸葛亮:说说中国100式坦克
中国阅兵结束后,巴铁空军更自信了?
DF-61真正可怕的,根本不是射程2万公里
中国歼-35A内置登机梯首次曝光
菲军方宣布,完成仁爱礁补给和人员轮换
93阅兵,普京微笑背后是难掩的落寞
最大日军谣言:大阪师团真是最烂师团吗?
央视披露歼-35战斗机 弹舱能挂载6枚导弹
美国防长放狠话,对委开战不看中国脸色
俄军使用的朝鲜60毫米迫击炮弹首次曝光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