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底记录美军核潜艇的“声音指纹” | |
www.wforum.com | 2025-07-25 17:18:4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7月22日,美国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称在靠近中国沿海以及接近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海域,发现了“异常水下活动”。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与中国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有关,并担心这些设备可能正在记录美军核潜艇的“声音指纹”。 所谓“声音指纹”,是指每艘潜艇在水下运行时发出的独特声波特征,一旦这些数据被掌握,美军核潜艇的隐身性将受到威胁。 根据美媒的描述,这些中国潜航器体型小巧,大约只有一辆小货车的大小,但功能强大。它们配备了先进的水下传感器,甚至可以携带小型鱼雷或释放更小的子潜航器。 这些设备能够在水下执行复杂侦察任务,而其目标正是美国核潜艇的活动区域。 美国军方担心,掌握这些数据后,中国潜艇未来在水下巡逻时,不仅能够识别美军潜艇,还可能提前规避或锁定目标。 为应对这一潜在威胁,美国海军情报局已启动代号为“剑鱼行动”的内部计划,试图在多个海域寻找并清除这些水下设备。 其中,中国的HSU-001型无人潜航器引起了美方的高度关注。 这款潜航器早在2019年北京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全长约5米,重达3吨,不仅具备强大的侦察能力,还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外界推测,中国可能已经制造了超过30台类似设备,并将其部署在关键海域。 美国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 在水下环境中,信息优势至关重要。 核潜艇作为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其隐身性直接关系到作战能力。 而美国长期以来依赖声学技术的领先地位,确保其潜艇能够“看清别人,藏住自己”。 如今,中国在水下无人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正逐步削弱美军的这一优势。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水下部署是合理且必要的。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面临着来自周边美军基地和舰艇的长期压力。 部署先进的水下侦察设备,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安全,特别是在专属经济区和周边海域活动,这完全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然而,美方却将这种防御性措施解读为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长期在中国周边海域部署监听设备,却对自身行为避而不谈,这种双重标准显得极为讽刺。 国际法层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明确规定,沿海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资源管理和安全维护的权利。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水下活动并未违反国际规则。 而美国的反应,更多是因为其对军事技术优势逐渐丧失的担忧。 未来,中美在水下的博弈很可能进一步加剧。 随着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下侦察与反侦察的技术门槛正在降低。 无人潜航器的智能化和声学隐身技术的突破,将成为双方竞争的重点领域。 这种技术竞争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军事安全,也可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俄军敢死队攻入红军城 |
![]() |
中国VU-T10重型无人作战车 改变战场形态 |
![]() |
印度威胁将中国告到联合国 边境也异动不断 |
![]() |
运-20B换装国产WS-20引擎后 可全球抵达 |
![]() |
孟加拉终于醒悟了 歼-10C+枭龙全部都要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