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静音潜艇已部署48艘 第一岛链恐不保 | |
www.wforum.com | 2025-10-21 17:04:4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中美潜艇军备竞争中,中国海军似乎正在逐步缩小差距。 近期媒体报道聚焦于中国日益先进且数量不断增长的潜艇,将其描述为一场“潜艇军备竞赛”。尽管美国仍保持技术优势,但中国海军正快速追赶。目前,中国正同步推进新型095型攻击核潜艇和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发,其已知设计特点均表明中国在核潜艇技术方面取得了进步。 此外,中国的潜艇探测能力也在发展,这可能对在第一岛链内活动的美国攻击核潜艇构成实质性威胁。如果中国能将潜艇质量的提升与其强大的制造业实力相结合,便很可能开始挑战美国在水下的军事主导地位。 同时,英国前国防参谋长拉达金上将曾指出,中美之间缺乏正式的军控协议,这是核军控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口。尽管这不意味着冲突迫在眉睫,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中国持续推进统一进程,其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反潜战能力的增强,连同整体核威慑力量的壮大,可能在对美博弈中成为筹码。 纵观各领域,中国武器装备正变得越来越精密,这至少正在缩小与西方系统的差距。中国的国防政策正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尽管其技术进展的一些说法时常出现在亲华出版物中且未经证实,但中国的海底技术进步究竟对西方军事规划者和战略家构成了多大的威胁,这无疑是一个合理且必须正视的问题。 中国攻击核潜艇的渐进式改进 迄今为止,中国在发展常规动力潜艇方面比核潜艇更为成功。中国海军拥有约48艘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其中近半数配备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通过延长水下潜伏时间显著提升了生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装备斯特林发动机AIP系统的039元级潜艇,让中国在常规潜艇领域领先于尚未装备AIP潜艇的俄罗斯。不过,中国潜艇尚未应用西方最先进常规潜艇所采用的燃料电池技术。即便如此,这些静音性能优异的常规潜艇非常适于在第一岛链及其周边海域作战,其续航力有限的缺点在该区域影响较小,反而能对核潜艇形成静音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潜艇舰队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例如,093A型潜艇仅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苏联维克托III级。2018年,该艇在钓鱼岛附近低速徘徊时,其窄带声纹信号被日本海上自卫队轻易捕获,便是一个明证。 093型的诸多弱点,可归因于其效率低下的动力系统——两台75兆瓦反应堆。这限制了设计师在保证30节航速(用于跟踪航母等目标)的同时,对艇体尺寸的规划。由于空间局促,093A可能未能像大多数西方和俄罗斯潜艇那样采用高效的水平浮筏隔振系统,而是依赖效果较差的复合式隔振装置。此外,有限的额外空间也导致其拖曳声纳阵列无法安装在耐压壳与外壳之间,不得不以外置“驼背”的形式安装,这很可能产生流体噪声,并因形成马蹄涡而导致空泡,增加被探测的风险。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对093型设计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进。早在21世纪初,中国通过引进俄罗斯基洛级潜艇,据分析逆向工程了其气动减振技术,并应用于更新的093A型。从2010年代起,公开论坛和学术期刊开始讨论基于气囊的隔振技术,而093B型很可能就采用了气囊隔振浮筏,从而降低了其窄带声学信号特征。其他改进还包括重新设计指挥台围壳以降低流体阻力,以及采用泵喷推进系统。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