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福特号已“病入膏肓” 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www.wforum.com | 2025-11-01 13:51:0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美国海军将“福特级航母”推上造舰舞台时,它曾被形容为“自核动力航母问世以来最具革命性的设计”。然而,这场“革命”,在2025年,正以极其尴尬的方式收场。

原本承载23项新技术的福特号,从开工至今已耗时二十年,总造价超过130亿美元,比原计划拖延了5年,且至今未完成全流程作战部署。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刊文报道称:“福特号的问题,早已不止是‘儿童病’,而是系统性退化。”

福特级的核心标志之一——电磁弹射器(EMALS)本被寄望替代传统蒸汽系统,提升舰载机起飞效率。但根据2024年美军作战测试报告,在高频出动条件下,EMALS的故障间隔低于理想值三分之一,弹射过程多次中断,被迫降频运行。与此同时,其配套的AAG拦阻系统对轻型无人机的适配失败,无法处理不同起落质量的舰载平台。

更让人尴尬的是,自动化弹药升降系统直到2023年底才完成初步调试,而到2025年一季度,该系统依然存在“舱门未闭、电控紊乱”等高风险故障,导致实战演练中被迫恢复人工转运流程。

而整个福特号至今仅实现部分战机起降、部分舰载任务,无法承担全时全域海上打击任务。也就是说,美国耗资20年制造出的“下一代制海中枢”,仍在试图学会如何维持基本节奏。

“经验越多、失败越难躲”

美国的问题,不止出在技术上,更出在对“经验”的沉迷与制度的不自知。

在航母建造上,美国拥有70余年主导地位,从“中途岛级”到“尼米兹级”再到“福特级”,一整套以蒸汽弹射为核心、分布式作战体系为支撑的海军工业架构早已固化为庞大的利益网络。电磁弹射、电控升降这些“新技术”,并非以最优工程逻辑部署,而是被包装在“可被预算批准、可在旧体系内强行嵌套”的框架下仓促推进。

结果是,福特级上所谓的“创新”,几乎全是制度妥协的产物。EMALS原设计标准要求弹射效率高达160架次/天,但在现行美军航母部署体系中,舰载电力供应设计根本无法支持高频稳定供能,导致弹射装置在强载荷条件下频繁熔断。系统不是做不出,而是做不稳;不是不能上舰,而是无法匹配原有作战流程。

《Breaking Defense》曾评论道,美国军工复合体在福特号项目中的最大失败,是“用复杂掩盖效率低下”。大量分包商之间无效协调、责任碎片化,导致系统整体工程难以闭环。据2023年美国国会预算审计署(GAO)报告,福特级项目涉及超过120家承包商,且缺乏统一接口标准,最终导致系统调试期从原定2年拉长至近9年。

川普在一次视察中曾愤怒喊话:“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打仗的航母,而不是给工程师发奖金的试验台。”这番话虽然情绪化,但实质上指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美国航母工业陷入了“设计为了继续拨款”的循环,而非为了赢得战争。

图片

中国航母的“零起点优势”

在福特号的重装困局对岸,中国的航母发展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自2012年辽宁舰正式服役后,中国仅用十余年时间,走完了美方几十年的技术路径——甚至部分技术已实现跨代跃升。

山东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完成了首艘国产航母的全部建造与试航流程。但真正让世界瞩目的,是“福建舰”:这艘2022年下水的三号航母,首次在中国航母上搭载了电磁弹射系统,并配合“歼-35型”舰载隐身战机,在2023至2025年期间完成全部核心弹射测试。

与福特号相比,福建舰并未经历反复修正,也没有陷入系统集成瘫痪。福建舰的弹射系统自首轮测试起便展现出良好稳定性,尤其在舰载机类型适配上,成功覆盖了固定翼预警机、隐身战机与无人攻击平台,初步构建出“弹射化综合作战能力圈”。

《南华早报》援引中国工程院一位匿名专家评价称,福建舰的弹射系统不仅实现国产化,更在能量回收效率与分布式供能上做出关键创新,部分核心组件在国产电磁技术领域尚属首创。

这意味着,中国不止“跟上了”,而是在关键环节上“绕开了”美国陷入的技术陷阱。福建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技术突破,而是整套工业体系统筹动员、集中攻关的成果。

中国“能造出来”,美国“调不起来”

对比中美两国航母推进节奏,有必要从“工业组织方式”上切入分析。

美国航母建造流程庞杂,涉及军方预算批准、国会审计、几十家国防承包商分包,再加上舰载机系统来自洛克希德·马丁、舰体模块由纽波特纽斯、电子系统则分散在雷神、诺格、通用电气等多家公司之间,每一环节都嵌套大量合同、法律责任与既得利益。

而在中国,航母建造由中船重工主导,舰载战机、雷达系统、动力装置、电磁弹射均为国内科研与制造单位一体化部署。从“论证立项”到“技术验证”,再到“批量整合”,全流程协同封闭,工程耦合效率极高。

一位美海军前系统集成官员曾在《防务新闻》采访中坦言:“美国航母项目最大的问题是‘协调过度’,所有环节都需要谈判,没有人对整体结果负责。”

这恰恰是中国“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不是靠“经验少”,而是靠“链条短、执行快、系统协同强”。中国工程领域的“从0到1”并非重复美方路径,而是借助制度调动力、工业闭环性与风险容忍度,直接选择了“最优路线+强控调度”的路径。

中国为何能轻装上阵?

到了2025年,曾被西方视为绝对优势的“经验”,正在被事实悄悄反驳。

对美国而言,经验意味着责任、惯性与改不动的旧账;对中国而言,空白则意味着自由、选项与快速重构的空间。

福特号的问题,不在于它用了新技术,而在于它在旧系统内使用新技术。福建舰的成功,不在于它没遇到困难,而在于它可以在制度与资源调度上,硬性推动“系统内革新”。这是两种工程文明的对决——一种是利益维持型,一种是使命导向型。

经验并非原罪,但当一个系统无法承认旧有路径已成绊脚石时,经验就不再是通往未来的指引,而是逃避失败的借口。

中美在航母上的反转,某种程度上,已成为21世纪工业权力结构的一个缩影:谁能重新发明流程,谁就能重新定义标准。福特号带来的不是航母新纪元,而是一个旧体系的警钟。而福建舰,未必是终点,但已足够让美国正视这个问题——海权的未来,未必写在经验里。

(0)
相关新闻
美放弃全球战略 不惜代价阻止中国获制海权美军新一代电子攻击机首次现身冲绳
兰德公司误读“任务式指挥”,错看了中国换赛道?美军转向“第五维度战争”
美军官:不该摧毁中国港口,应该保护它们中国静音潜艇已部署48艘 第一岛链恐不保
中国能否挡住美国的“空海一体战”?美国航母到底能不能电磁弹射F-35C?
中美空中交锋曝光,歼-16雷达锁死F-35?航母缺席,美国藏什么玄机?
空警-600已超越E-2D,但这还不够美航母编队这一重要舰种,已经少于中国
美军启动“睡莲计划”川普亮出杀手锏 新版国防战略“剑”指台海
美以提供技术 台湾新型预警机横空出世美军加速部署AI武器 为中美冲突做准备?
福建舰能弹歼-35 美福特号却弹不了F-35C竖起远程导弹,试探中俄共同底线
“堤丰”部署日本 射程覆盖中国东部?美国打造导弹包围圈,“堤丰”首现日本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中美对抗"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F-35深陷交付泥潭 美军空中优势一夜崩塌
从7000枚破片到蜂群压制:央视曝光雷达杀手
F-47战机性能参数曝光 西太格局生变?
打造新三体式无人艇 表明中国海军重视创新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