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拦截率跌至6%,德国却要再送乌两套?
www.wforum.com | 2025-10-12 17:03:01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0月1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前副总参谋长伊戈尔·罗曼年科中将在“快报”电视节目中公开表示,美国提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在乌克兰的实际拦截成功率已由最初的42%降至仅6%。这项数据一经披露,迅速引发外界对西方援乌防空体系的集体反思。

这已不是第一次外界质疑“爱国者”系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实战效果,但此次由乌军前高级将领主动披露的“暴跌数据”,具有更强的信源可信度与战略意义。

据罗曼年科解释,拦截率暴跌并非因为系统本身“老旧失修”,而是由于俄罗斯导弹的突防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机动性、突防路径设计与电子对抗能力方面已远超“爱国者”原始设计能力。这一结果的直接后果是:即使部署了“爱国者”,也无法有效阻挡俄方打击。

而他还指出,目前乌克兰部署的“爱国者”连本就不多,俄军已具备对部署空白区的精确侦察与打击能力。在此情形下,乌军防空战线的“破口”将愈发明显,任何援助的滞后都可能导致重要基础设施的直接暴露。

如果说,2023年“爱国者”刚刚部署时是乌军信心的象征,那么2025年秋天,这套系统已逐步演变为难以维持战场威慑力的“遗产式装备”。

俄导弹完成多维升级

罗曼年科口中的“导弹升级”,并非泛泛而谈。据《防务新闻》(Defense News)及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此前报告,俄罗斯自2024年起,已陆续在多型号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上引入更复杂的突防机制。典型如“伊斯坎德尔-M”与“口径”巡航导弹,均可搭载可机动重返弹头(MaRV)、电子干扰设备、诱饵模块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方越来越频繁使用“弹群”战术,即同步发射多枚导弹或搭配无人机进行饱和打击。“爱国者”系统虽具备多目标跟踪能力,但面对突防算法不断演化的俄制导弹,其“雷达锁定—飞行拦截”闭环极易被扰乱。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针对“爱国者”部署特征进行了“反部署策略”。例如,俄军情报系统会主动侦察乌方是否部署该系统,再避开其覆盖区域进行重点打击。2025年8月以来,赫梅利尼茨基弹药库与波尔塔瓦能源节点连续遭到导弹精准打击,均未被有效拦截,即是明证。

多家欧美防务智库也在近月的报告中提出警告。德国战略与国际研究研究所(GIDS)指出,“爱国者”系统适用于大规模空袭背景下的战略防空,而非快速、高频、智能化的局部突防。“其部署越稀疏,战术价值越接近零。”

德国“补货”再送两套

在乌方承认拦截率暴跌的前一日,10月10日,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柏林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他称此举是“德国作为北约成员的义务”,并强调乌克兰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空袭密度”。

德国此轮援助为今年第三轮增加。至此,德国向乌共计承诺交付6套“爱国者”系统,占其库存比例已接近极限。

然而,德国国内对此次“加码”态度并不一致。《南德意志报》评论指出:“当我们得知‘爱国者’的实际拦截率已不足一成时,再送两套是否等于政治秀?”而德国《世界报》甚至直言,这更像是“维护军援信誉的公关修复”。

从乌克兰战场反馈来看,“补货”所需的运输、部署与系统整合需耗时数周甚至更久,而战场节奏已不再允许这种“线性援助”逻辑。与此同时,德国国防军内部也传出对援助清单透明度的担忧。据《明镜周刊》报道,德国议会多位议员要求国防部解释,为何继续交付“在实战中表现欠佳”的系统而非转向更适合乌战场态势的短程复合系统如IRIS-T或NASAMS。

图片

西方军援战略面临全面调整

“爱国者”的问题并非孤例。在乌克兰战场,西方所谓“高科技神器”的表现已屡屡被俄军战术适配所压制。

早在2023年,德国“豹2”主战坦克被无人机编队伏击,首批20辆中有7辆在首周战斗中被摧毁;美国“海马斯”火箭炮因俄军电战压制系统与精准火力反制,逐步沦为“高价开火器”;而今,“爱国者”系统也陷入性能尴尬的窘境。

这一系列武器表现暴露出西方军援战略的根本问题:战术与系统更新的速度,赶不上俄军适配与规避的节奏。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5年8月报告即指出,“爱国者”作为冷战产物,其在高密度雷达干扰与复合打击环境下表现持续衰退,必须重新评估其部署逻辑与战术收益比。

报告还强调,西方军事援助模式存在“系统性耽误”:决策周期长、交付进度慢、部署滞后、情报闭环不足,使得援助系统即便抵达战场,也可能已经滞后于战术环境。这一点,正是当前“爱国者”陷入“拦不住、撤不了、换不起”的困局根源。

战场进入资源决胜期

“爱国者”的拦截率骤降至6%,已经不能再被解释为“个别故障”或“操作问题”。它所折射的,是整个西方援乌框架中那一层层建立起来的技术幻象,正在一一瓦解。

德国再送两套系统,并不能改变乌克兰战场的物理事实:俄罗斯正在用不断升级的导弹与战术,不断打破西方在乌打造的每一层“象征性防御”。

而西方军援思维若仍停留在“补齐缺口—再等一轮—看局势反应”的被动模式,将彻底陷入一个资源消耗的死循环。

对乌克兰而言,2025年冬天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决胜期”。如何调动有限的资源形成动态适配,如何将援助从“象征性指标”转化为“战术性收益”,已经成为生死问题。

神话终究是神话,跌落地面的“爱国者”,或许正在提醒人们:在战争中,技术的价值永远要服从于战术的适应,而援助的意义,必须为胜利服务,而非为叙事服务。

(0)
相关新闻
勉为其难!俄雅克-130M教练机测试反无人机俄军钻管道,乌军守矿洞!战争变“打地鼠”
美“战斧”还没到乌克兰 俄又将获5000精兵苏-57配备各种弹药 已成“编队作战”模式
普京宁可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普京怒了!使用高超音速导弹轰炸乌克兰电网
近9000枚战斧库存,或将开闸援乌乌军米-8配备70毫米火箭 抵御无人机袭击
“战斧”巡航导弹引发的连锁反应俄乌技术代差 乌军无人机月出动6.6万架
意大利不藏了 大批装甲车疑似运往乌克兰俄方公布首个被遭拦截的“火烈鸟”导弹残骸
俄坦克经实战检验,更具优势?体系才是核心19世纪战法重现 无人机时代看骑兵冲锋
核电站遭袭,俄乌进入最危险阶段俄乌打击方式发生巨变 能源命脉纷纷告急
对俄作战!乌克兰海王星导弹有四种版本冯德莱恩指责普京对欧洲发动“混合战争”
顿涅茨克:普京为何对夺取这个州如此执着乌军机奔袭2000公里 俄再无战略纵深?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最强侧卫在东方!俄罗斯终于心服口服
菲律宾最怕 第二个美济礁浮出水面?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5架F-35行踪被锁定 中国装备或再次立功?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最强侧卫在东方!俄罗斯终于心服口服
菲律宾最怕 第二个美济礁浮出水面?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5架F-35行踪被锁定 中国装备或再次立功?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朝鲜阅兵,中方的访朝阵容远超预料
朝鲜大阅兵,为什么专门选在深夜?
真要出口?“沙特涂装”歼-20惊鸿一瞥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俄军“老六”单兵突击 :一个人撂倒6名乌军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