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破感知,再毁形体:K/RKL700A电子战吊舱 | |
www.wforum.com | 2025-07-18 16:42:59 北回归线攻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中国的神话中,记载着一柄名为轩辕剑的上古神兵。 《广黄帝本行纪》中记载:“轩辕铸剑,光射九霄,魔物见之目盲”。 传说中该剑剑身绽放烈日般的金色神光,能够闪瞎对方眼睛,趁敌视觉丧失时顺势挥剑斩首。 而今天,我们也拥有着这样一件神兵利器,那就是K/RKL700A电子战吊舱。
巴基斯坦在“5.7空战”中大败印度空军的战绩妇孺皆知,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的4月29日深夜,印巴双方的战机还发生了一次短暂和激烈的交锋。 当晚,巴基斯坦空军一架歼-10CE战机与一架(另有传闻为4架)印度“阵风”正面相遇,双方展开战术对抗,最终在强大的电子对抗攻势下,成功干扰印度“阵风”雷达系统,致使其雷达失效,通信中断,被迫紧急降落在斯利那加机场。
此次交锋中巴基斯坦使用的就是K/RKL700A电子战吊舱,K/RKL700A电子战吊舱在此次行动中一战成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神剑。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说,这个吊舱到底厉害在哪。 一、技术特点与性能参数 K/RKL700A电子战吊舱核心功能就两项,电子自卫干扰和多目标对抗能力。 执行电子自卫干扰任务时,该吊舱主要用于截获敌方机载火控雷达、地空导弹搜索/制导雷达信号,通过发射有源电子阻塞/欺骗信号,干扰敌方锁定能力,提升载机生存率。
如果电子自卫是比较被动的“盾”,那么多目标电子对抗则是主动出击的“矛”。该模式支持同时干扰多个威胁目标(如4个雷达源),并生成虚假信号迷惑敌方雷达系统,使其无法确认主要目标,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和控制权。 K/RKL700A电子战吊舱在设计上也有很多创新突破。首先采用模块化架构。便于维护升级,30%组件失效仍可运作,平均故障间隔超1000小时。 其次是轻量化设计。无内置发电机,依赖载机供电,两侧设散热进气口控制温度,减轻整体重量。 还有频段覆盖广。针对S/C/X波段雷达(短波火控雷达),干扰响应时间短,可靠性高。
K/RKL700A电子战吊舱整体指标与大名鼎鼎的美军AN/ALQ-184吊舱接近,定位为战术自卫干扰设备,作用范围约100公里,功率弱于作战范围高达200公里的后续型号K/RKL800。 二、装备平台与作战应用 1. 主力战机适配 K/RKL700A已广泛集成于中国多型现役战机,挂载位置多为进气道下方或机翼外侧挂架处。
歼轰-7A:最早曝光(2013年),提升对地突防能力。该型机主要挂载于机翼外侧下方挂点,有时甚至会一机带两个电子吊舱。
歼-10B/C:配合机身综合电子战系统,增强复杂电磁环境生存性。该型机通常挂载于进气口左下方机腹处,而右侧挂载中继数据链吊舱。
歼-16:作为内置电子战系统的补充,常与红外导航吊舱(如“鹰隼Ⅱ”)搭配,实现“超低空突防+电子对抗”双任务。
轰-6系列(H-6M/KH/J):强化老旧轰炸机面对防空导弹的生存能力。 另外,K/RKL700A的出口型号为KG600。适配巴基斯坦JF-17“枭龙”战机,多次亮相国际航展。 三、体系化作战角色 作为电子战节点,与预警机(如ZDK-03)、无人机协同,实现“电磁杀伤链”:预警机探测目标→电子吊舱干扰→载机发射导弹,全程无需开机载雷达。 弥补专业电子战机(如歼-16D,歼-15D)数量不足,为歼轰-7A等老旧平台赋予新战术价值和更为广泛的运用效能。
四、小结 K/RKL700A作为中国空军现役主力电子战吊舱,主要用途在于电子战层面的自卫防御,为四代/四代半战机提供低成本电子战力升级方案。后续型号K/RKL800/KL700B增强功率与干扰范围,支持重型战机执行攻势电子压制任务。 现代战场已经不再是过去“斗兽棋”一样单个平台能力比拼,而是成体系的多维度,多广度,多频谱的综合实力较量。K/RKL700A作为具有实战经验的电子战吊舱,体现现代空战“超视距击杀+电磁压制”核心逻辑。 “无电战,不升空”。K/RKL700A的广泛列装,推动着中国空军战机从“格斗平台”转向“体系化电子战节点”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远程制敌的利剑,更是空军体系作战的重要节点。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