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曝出川普政府正酝酿从韩国撤出4500名驻军的计划,约占驻韩美军总人数的15.8%,该方案拟将这批部队转移至关岛等印太要冲,表面上打着优化兵力部署的旗号,实则暗藏三重算计,台海也因此产生战略误判。

韩国目前每年承担着12亿美元驻军费用,而川普要求翻倍至24亿美元,这相当于韩国年度国防预算的3%红线,美方甚至将撤军与防卫费分摊、美韩自贸协定捆绑谈判,试图重构同盟成本分担模式,此外驻韩美军司令曾直言,裁减兵力会削弱对朝威慑力,但川普团队却将撤军作为胡萝卜,试图诱使朝鲜重返弃核谈判桌,毕竟朝鲜刚发生5000吨驱逐舰下水事故,此时正是施压窗口期。


据五角大楼文件显示,关岛正在扩建可容纳1.2万兵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布拉沃海军营地,计划将其打造成距中国4000公里的不沉航母,而驻韩美军调整后,西太平洋美军部署将形成关岛核心及台菲前沿的新链条。
川普政府酝酿撤军计划,韩国国防部虽紧急否认磋商撤军事宜,但据媒体透露,美韩已启动第13轮防卫费谈判,首尔被迫承诺增购24架F35A战机作为筹码,这种否认外交背后,折射出尹锡悦政府62%的民众支持率正在被美方极限施压所消耗,岛内部分媒体甚至将美军调整解读为保卫台湾的信号,实则是战略误读的典型案例,毕竟美军印太司令部2024年评估报告明确指出,驻韩美军调整与台海并无直接关联,关岛扩建主要针对南海和东海方向。

目前驻琉球美军1.8万人、驻菲美军5000人的规模,远超拟撤走的4500人,所谓战略重心转移更多是兵力再平衡,美国学者也在《外交事务》撰文强调,台湾从来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航母也未进入海峡,而这种误判背后,暴露出两个地缘认知偏差,那就是军事部署与政治承诺的混淆,以及历史经验的错位套用。

美国撤军博弈已触发多重连锁反应,朝鲜试射新型巡航导弹,俄远东军区同步举行两栖登陆演习,双方军事协作进入实操阶段,中国外交部也罕见表态理解韩国安全关切,中韩外长热线通话频次较2024年提升了40%,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内部对此存在严重分歧,印太司令帕帕罗警告撤军将导致朝鲜入侵可能性激增,而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却主张韩国应自主承担常规防御。

当台湾某些势力还在幻想永不沉没的航母时,现实已给出清醒答案,关岛安德森基地距离台海2600公里,处于东风26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美军太平洋威慑计划的预算中,台海相关投入仅占7.2%,这场撤军风波的本质,是美国在实力相对衰退下进行的战略收缩试探,如今的兵力调整或将开启东亚安全格局的新周期,只不过手握东风导弹的中国和拥有核导技术的朝鲜,已不再是棋盘上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