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军50多艘驱逐舰、护卫舰、轻型护卫舰进行了“战神杯”舰炮射击大比武。参赛战舰必须一边用副炮(730速射炮等)防空反导,一边用主炮(76毫米-130毫米口径)对岸射击,摧毁岸上暗堡等目标。在登陆作战时,负责掩护登陆舰舰队的海军战舰,主要就会面临这样的战场态势:一边要击落来犯敌机、来袭导弹,一边又要随时听候登陆部队召唤,用主炮进行火力支援。海军中大口径舰炮此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其中一点就是射速快,比如中国海军每分钟射速60发-120发PJ26型单管76毫米隐身舰炮。
公开报道显示,从今年开始,中国海军把军舰舰炮对岸射击变成从上到下的“必考”科目。这说明海军对舰炮对登陆作战火力支援开始异常重视起来。从052D型驱逐舰130毫米大口径舰炮,到052系列驱逐舰100毫米、054/056系列护卫舰76毫米中口径舰炮,甚至是老051型驱逐舰的双管130毫米舰炮,都经受了严格的对岸射击考核。
当然,上述这些驱逐舰、护卫舰虽然都必须通过舰炮射击考核,但具体到实战中,要求却很有些不同。像052D/052C052B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这样专责大洋作战的军舰,要求的是“万一”有需要,必须能立刻实施精准对岸打击。但在实际登陆战中,并不会用这些宝贵的大中型战舰执行掩护登陆部队的任务。
那么真正会在登陆战中担任掩护登陆兵力主力任务的,会是已装备近40艘,并还在不断建造的056轻型导弹护卫舰(包括改进的056A型),以及还未退役的那些051型驱逐舰。051型的双管13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超过27公里,无论射程还是威力,比较适合进行对岸火力支援。不过双管130舰炮射速偏低,约为2x15发/分钟,理论上合计30发/分钟。
056轻型护卫舰装备的一门PJ26型76毫米主炮,可能会是登陆战中的主力对岸火力支援武器之一。因为056型舰的定位,就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活儿,它都包了。
76毫米单管隐身舰炮每分钟射速60发-120发。其中120发的最大射速是针对反舰导弹目标的射速,那么在登陆火力支援作战中,每分钟60发的射速显然更有持续性。毕竟防空反导可能持续开火时间以秒计算,对岸支援却要持续5分钟、10分钟,甚至几十分钟。
以较低的60发/分钟射速,76毫米舰炮提供半小时,甚至更久的对登陆部队火力支援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一分钟发射60发炮弹,30分钟射击任务(并非连续不断)可以发射1800发炮弹。理论上来说,6艘排水量仅1000多吨的056型护卫舰,就可以在三四十分钟里形成对敌占岛屿岸上目标“万弹连发”的态势了。而舰炮自带的冷却设备,只可以保证这种强度的连续射击的。
如此火力密集度,以随时接受召唤的节奏,支援一个旅级登陆战斗队还是比较得力的。不过,76毫米舰炮的射程在11.5-15.5公里之间,这样的离岸距离是非常危险的,基本处于岸防大口径火炮的射程内。所以要支援登陆作战的话,必须更换增程弹种,以保证056型护卫舰能在离岸二三十公里以外炮击岸上目标。
其实从射速、威力相结合的角度来说,最适合执行登陆战对岸火力支援任务的,是上图中052D型驱逐舰的新型单管130毫米舰炮。该型舰炮战斗射速约为40发/分钟,使用普通弹药射程为30公里,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半穿甲爆破弹和制导炮弹,而在发射火箭增程制导炮弹时,射程超过100公里。76毫米舰炮相对它来说弹丸太轻,杀伤力不够。
但在实际作战中,052D型驱逐舰却很难分身参加对岸火力支援作战。所以,对于能承担这一任务的76毫米舰炮、100毫米舰炮等,就得在弹种上多下功夫。同时发挥舰炮精确度、火力密集度好,持续性强的优势,先压制,后摧毁,对登陆兵力给予有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