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T没上国产涡扇 还有致命设计未解决? | |
www.wforum.com | 2025-07-18 17:01:56 海风看世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歼-15T为何还用俄制发动机?国产涡扇还差一步,还有致命设计仍未解决? 7月8日,央视曝光了沈飞歼-15T舰载机生产线的画面。这款被誉为“最强四代半重型舰载机”的机型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一个细节却让不少军迷产生疑问:为何它依旧使用俄制AL-31F3发动机,而非国产涡扇-10H? 更令人意外的是,歼-15T虽然在雷达和航电系统上实现了升级,但两个核心设计问题至今未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中国航母战斗力造成多大影响? 首先,歼-15T继续使用俄制AL-31F3发动机并非国产技术落后,而是现实考量下的选择。AL-31F3是俄罗斯专为舰载机设计的发动机,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海风起动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首翻期达500小时,总寿命1000小时。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累计引进了超过1000台AL-31系列发动机,其中约200台为舰载版AL-31F3。这些库存充足,足以满足歼-15系列的长期服役需求。 相比之下,国产涡扇-10H虽然在推力、油耗和寿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舰载机发动机的研发要求极高,尤其是抗盐雾腐蚀和舰载起降冲击测试。目前,涡扇-10H尚处于适配考核的最后阶段,全面替代AL-31F3的时间尚未到来。 然而,发动机并非歼-15T唯一的争议点。作为一款从苏-27系列改进而来的舰载机,歼-15T在设计上仍存在两个核心问题。其一,电源接口和检修口集中在机身尾部,这种布局在陆基环境下无碍,但在航母甲板上占用面积较大,降低了舰载机的布置效率。相比之下,美军F/A-18系列舰载机的电源接口位于机身前部,尾部可悬于甲板之外,大幅提高了甲板利用率。 其二,歼-15T的机翼折叠线位置靠近翼根,导致折叠状态下外侧挂架无法进行挂弹操作,必须等机翼完全展开后才能完成。这种设计限制了高强度作战节奏下的挂载效率,而美军舰载机在折叠状态下即可完成挂弹,效率更高。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歼-15T作为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的改进型,仍然填补了中国海军长期缺乏固定翼舰载打击能力的空白。它的出现推动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逐步成型,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歼-15T只是过渡型号。 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更先进的五代舰载机歼-35,以及六代机歼-50。这些新型战斗机将从设计上彻底规避歼-15T的遗留问题,具备隐身性能、信息化作战能力和更高的航母适配性,标志着中国舰载航空力量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总的来说,歼-15T继续使用俄制发动机并非技术落后,而是综合稳定性和现实需求的选择。同时,这款舰载机在设计上的两个遗留问题确实对航母作战效率构成一定制约。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