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中日真的开战,会发生什么?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0 13:51:44 码头青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最近围绕台湾海峡的风向,明显变得不一样了,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中日关系的紧张程度,也是改开后四十多年时间里仅见的。 日本换了个女首相之后,很多事情都突然直白起来。她上来之后,很快就把安倍曾经说过的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说得更彻底,更直接。 安倍生前也说过这话,但那时更像试探。如今高市早苗把它当成国家战略的宣示,从避免卷入台海到必须卷入的战略转向。 过去几十年,日本一直很克制。但最近几年,日本外交发生了明显变化。日本重新武装,重新定位自卫队,重新走向“正常国家”,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累积的焦虑被触发。 日本对台湾的态度实际上比美国更焦虑。因为台湾一旦有事,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就可能被切断。日本 90% 以上的能源靠进口,而这些运输线全部从东海、南海、巴士海峡穿过。所以日本必须卷入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日本突然这么搞,中国不能不愤怒。这些天,中方媒体开始出现极少见的强硬措辞,顶级央媒连续抨击高市早苗。甚至有外交体系人员亲自下场发表“砍头论”。这些迹象凑在一起,再钝感的人,也会意识到中日关系正往一个危险的方向滑。 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穿着中山装,准确说叫五四青年服,去会见了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要知道,中山装在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场合几乎绝迹,中国外交体系在过去四十年里已经彻底西式化,从服装到动作都是现代国家礼仪体系的一部分,中山装只在纪念场合、国家仪式里出现。可这一次,它出现在双边工作会谈中,还配着一个手插裤兜的站姿。
这不是个人喜好。在外交体系里,官员穿什么,永远不是个人选择,而是机构表达。 中山装的象征意义,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它并不是所谓“中华传统服饰”,而是现代中国政治的产物,是革命者的衣服。正因为如此,中山装的外交使用在改革开放后一直被严格控制。邓以后,外交官普遍穿西装,中山装在谈判桌边出现,是极少见的。 所以当它突然出现在对日会谈中时,就显得大不寻常。想想各种版本的陈真,穿的是什么衣服?就是这种。
过去几十年,中日关系虽然起伏不断,但总体有个稳定框架:经济互补、区域合作、各取所需。可现在,这些基础正在快速消失。日本在重新武装西南诸岛,部署中程导弹,升级冲绳基地,重新建立战时指挥体系。日本媒体每天讨论的,不是是否介入台海,而是如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很多媒体没有如实报道高市早苗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前几天,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高达69%。在一项针对约8800名大学生和高中生的调查中,高市早苗的支持率甚至达到了93.5%。 在这种背景下,讨论台海问题除了传统的美国,必须还要加多一个日本。 很多人喜欢把俄乌战争当成模板,试图用陆战的逻辑理解海峡两岸。但台海不是乌克兰,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地缘结构。 有人说“三天拿下台北”“一周解决战斗”,但只要对台湾海峡真正了解一点,就知道那只能存在于想象里。 俄乌是陆地战场,坦克可以直接开过去。而台海是海空战场,是全人类最复杂、最昂贵、最难操作的作战形式之一。台湾海峡平均宽180公里,黑潮洋流终年流速每秒一米,季风季节浪高三米以上。登陆艇在这种海况里就是玩具。更何况,即便凭运气渡海成功,你面对的不是平原,而是一条从北到南的中央山脉,是几十年构建的坚固堡垒,是纵深极长、机动火力密布的西海岸城市。 战争不是意志游戏,它是吨位游戏、补给游戏。俄军铁路被炸还能走小路,台海没有小路,补给全靠船。美日台的情报链几乎实时互通,一艘补给舰离开东海,坐标就会同步到冲绳和关岛。补给线断72小时,前线就会缺油断弹,登陆的部队届时就变成了孤军。 美国肯定会介入。川普是喜欢交易,但是他也公开说过,如果大陆攻台,他就会轰炸北京。川普有时会夸大其词,但是美国在西太部署的一切都是实打实的:F-35 机群、加贺号航母、伯克级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美国想介入台海,不需要航母战斗群,靠第一岛链的陆基火力就能封锁海峡。
这还没考虑日本的介入。 高市早苗领导下的日本政府毫不掩饰地把台湾问题纳入日本国家战略。自卫队在与那国岛、石垣岛部署反舰导弹,整个东海被纳入射程。日本没有核武器,但常规武力在全球排得上前几。更重要的是,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比中国对日本深入得多,而中国社会依然习惯性地看低日本。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和日本打起来,结果会怎样?打不打得过,怎么打? 先说结论:这场仗只要真打起来,就已经没有谁打得过的问题了,只有谁先把自己拖进深渊,谁后一点掉下去而已。赢的是美国,输的是整个东亚。 军事层面,如果中日开战,那一定不是三十年代那种“中日战争2.0”,而是二十一世纪版的海空大战,比俄乌战争要惨烈N倍。这是世界前三强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里,不会有成建制陆军在东北平原对冲,最有可能的,是导弹互射、海空消耗战和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的对抗一起上。日本根本不需要把自卫队大规模开到大陆来,它只要守住本土,联合美军在第一岛链上做一件事:阻断中国的海上交通线。中国也没有必要去抢滩本州岛,只要战火一开,整个日本列岛就会被纳入火力覆盖范围,各种中远程导弹、反舰武器、无人机群都会参与进来。 从兵力和兵源来看,中国肯定占优势,人口基数和军队规模在那里摆着;从地理上看,日本所有主要城市和港口都在狭长的海岸线附近,确实是暴露在火力之下的。但战争不是比人口,也不是拼谁的导弹射程更远。日本背后有美军的核保护伞和整个同盟体系,自卫队这几十年也在拼命建设,常规武器水平在全球排到前列,海空军尤其强。真把它逼急了,它就会把“专守防卫”四个字往后扔,换上“先制反击”的战术教科书。日本人有这样的传统,珍珠港就是先例。 更危险的是,一旦中日开战,美国几乎不可能袖手旁观,日本是它最亲密的盟国,没有之一。美日在军事上是一体化结构,日本是美军的前沿基地,美军在冲绳、横须贺、三泽的部署,就是为了这种情况准备的。一旦中日爆发军事冲突,美军的介入不是可能,而是几乎确定。哪怕美国不打头阵,它也可以用各种方式介入:情报共享、空中预警、远程打击、海上封锁、经济制裁。 美国介入后,也意味着这场战争不会仅仅停在东海,会沿着第一岛链向外扩散,带动整个印太地区进入战时节奏。韩国会动,澳大利亚会动,菲律宾会动,全球供应链会随之崩溃。 一个结论,中美如果交战,那一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经济层面,中日一打,整个东亚产业链先崩一大半。日韩的芯片、汽车、精密零部件,中国的电子、机械、化工、造船,全线受伤。全球产业链这十几年好不容易搭出来的协同,一夜之间全部变成废纸。东亚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零件库,这里一旦失火,通胀、失业、金融危机会沿着海底光缆和航运线路扩散到全世界。对中国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能源和贸易通道被切断。 社会层面也一样。日本国内有87万华人,中国这边有成千上万企业跟日本有业务往来,还有无数普通人靠着日本产的车、家电、零件在生活。一旦开战,所有这些纽带瞬间断掉,留学生、移民、跨国婚姻、合资企业全都变成高风险群体。仇恨情绪会被政治动员放大,历史记忆会被重新调出来反复播放。上一代人好不容易建立的一点点彼此理解,可能一夜回到三十年代的心态。 至于怎么打,纯从军棋推演的角度看,解放军要想在常规层面压倒自卫队和美军联合作战,难度远远大于单纯的台海问题。陆军优势在这种海空战场上很难完全发挥出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海军远洋能力、空军远程打击能力、反导系统、预警体系、太空和网络战能力。 中国在常规力量上有巨大优势,但日本在海空战力、远程火力、预警系统、反舰网络方面,有深厚积累。海战没有人口优势,只有火控与补给。日本海自的实力被外界低估太久,它是全球最现代化的海军之一,除核动力外几乎没有短板。 2018年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其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的数量和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英国海军,仅次于美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二,其反潜能力居世界第二,扫雷作战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可以压制日本,但代价会极其惨烈。这是一场高度复杂的现代战争,不是“人多胆子大”“若有战召必回”能解决的问题。任何一方只要有环节出现重大错误,就可能在很短时间内遭遇难以挽回的战略挫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开战根本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更是能否输得起的问题。日本输不起,中国更输不起。中日之间历史的恩怨再深,现实也会逼着双方必须在战争边缘学会刹车。 除了军事层面,还有一个被很多人低估的巨大变量:台湾的半导体产业。 台湾不是普通地区,它是全球先进芯片的心脏。台湾的重要性是乌克兰根本无法比拟的。目前,全世界七纳米以下芯片的全球产能有九成在台湾。美军武器、苹果手机、英伟达显卡、汽车控制系统,都离不开台湾工厂的产线。打台湾,不需要焦土作战,哪怕只是区域停电、交通瘫痪,全球供应链都会瞬间停摆。而且中国自己每年也进口4000亿美元的芯片,可以说,动台湾,就是自宫。 再把视野放大,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俄罗斯完全不同。俄罗斯能硬扛制裁,因为它的经济结构本来就封闭。中国不行,中国的贸易额占 GDP 的三分之一以上,70% 石油靠进口,80% 铁矿石靠进口,几乎所有先进制造业依赖全球供应链。台海一旦开战,第一天不会先看到战况,先看到的是金融市场的地震:汇率跳水,外资撤离,出口停摆,能源价格飙升…… 那些大喊口号的键盘侠,是不需要为自己言论负责的人。真正承担代价的是普通家庭,是房贷,是失业,是物价,是生活,是一整代年轻人的未来。 台湾问题确实不可能无限拖下去。统一必须实现,只是方式要极度谨慎。和平统一是首选,武力从来不是常规手段,而是被逼到墙角时的最后选项。 |
|
|
|
|
|
|
| 罕见同框!中国“霹雳火”和美国“眼镜蛇” | |
| 古列波利要丢了!俄乌最精彩的部分即将上演 | |
| 印军山地单轨车 真能成为“高原物流奇迹” | |
| 让美国感到落后 攻击-11,到底是怎样了? | |
| 在日本最需要的时候 美为何把“堤丰”给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