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一个炒房客暴雷了,月供惊人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0 09:07:09 韵声聊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当“房住不炒”成为时代主旋律,一群曾经靠杠杆撬动财富的炒房客,正因高月供、房价下跌和政策收紧陷入绝境。他们中有中年夫妻因裁员断供,有95后打工人因收入下降被迫降价抛售,更有投机者因“假结婚”绕开限购却遭政策反噬。这些案例背后,是楼市逻辑的根本性变革——从“金融游戏”回归“居住本质”的阵痛期,也是每个购房者必须直面的现实。 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上海某炒房客2017年以700万购入房产,通过“假结婚”绕开限购后抵押贷款900万,月供高达6.8万元。如今房价跌至580万,抵押贷款却仍需偿还,资产缩水超120万,每月现金流缺口达4万元。这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高杠杆购房者中,月供超过收入50%的占比达35%,其中15%因失业或收入下降出现断供风险。 更典型的是浦东新区一对夫妻的案例:两人均被互联网企业裁员,名下1700万房产需每月还贷6万元,而300万补偿金仅够支撑50个月,退休金仅能覆盖月供的10%。这种“现金流断裂”的困境,正在从个案演变为群体性危机。 高杠杆的代价远超想象。炒房客的“资金链”往往由银行按揭、抵押贷款、民间借贷构成,综合成本超过7%,三年利息即吞噬20%本金。以虹口区某炒房客为例,2017年购入总价1000万的房产,首付300万后贷款700万,通过二次抵押又套现300万投入股市,月供叠加民间借贷利息高达8.2万元。当2025年房价较峰值下跌10%至900万时,其资产已资不抵债——房产价值900万,负债却达1000万。更致命的是流动性枯竭:老破大、顶楼复式等“高杠杆标的”因总价高、品相差,挂牌一年无人问津,降价百万仍难成交。这种“卖不掉、还不起”的死局,正是高杠杆投机者的终极噩梦。 政策转向加速了泡沫破裂。2025年上海楼市新政堪称“精准手术刀”:外环外区域全面取消限购,公积金“又提又贷”政策激活购买力,但核心区仍维持严控。这种“结构性宽松”直接冲击炒房客的生存逻辑——过去靠“假结婚”“经营贷”绕开限购的路被堵死,而外环外库存去化周期超20个月的区域,房价反弹乏力。更致命的是“认房认贷”政策的长期影响:2016年首付比例从三成上调至七成后,上海房价虽未暴跌,但流动性持续萎缩,炒房客的资金成本却因利息累积而指数级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40%,但成交量仅增长10%,供需失衡导致“降价砸盘”成为常态——新手炒房客为快速回款,一次性降价50万甚至100万,直接砸穿片区房价,引发连锁反应。
炒房客的“信仰”正在崩塌。他们曾坚信“杠杆越高越安全”,认为“房价永远涨”,但现实给了残酷一击。以张三(化名)为例,这位炒房圈“老炮”在2017年通过“假结婚”购入三套房产,总价3000万,月供12万元。他自信“房价三年翻番”,却未料到2025年房价仅涨至3300万,而利息支出已达600万。更讽刺的是,其“假结婚”对象因离婚诉讼要求分割房产,最终不得不支付200万“分手费”了结官司。这种“人房两空”的结局,暴露出炒房逻辑的根本缺陷——将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与市场风险捆绑,最终被三者同时反噬。如今,张三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房产从“财富象征”沦为“负债枷锁”,每月还款日如同“上刑场”。 普通购房者的困境同样值得深思。刚需群体因“房价敏感”成为最大受害者——当炒房客降价砸盘,他们不敢轻易入手,生怕“今天买明天跌”;当房价企稳,又因“怕涨”而匆忙上车。这种矛盾心理在“婚房刚需”中尤为突出:上海男性购房者中,85%认为“无房难结婚”,但60%的年轻夫妻月收入不足以覆盖1.5万元以上的月供。更严峻的是,部分家庭为凑首付而“掏空六个钱包”,却因收入波动陷入“断供风险”。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断供案例中,35岁以下购房者占比达45%,他们中的多数因“高杠杆+低储备”陷入财务危机。 政策救市的“双刃剑”效应愈发明显。2025年8月上海出台的“史上最猛新政”虽在短期内激活了外环外市场——新房日均成交量增长19%,二手房挂牌价环比转负为正——但核心区仍维持严控,导致“区域分化”加剧。这种“结构性宽松”本质上是“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平衡术:既避免核心区过热,又通过外环外去库存缓解房企压力。然而,政策效果存在明显边界——当市场信心未完全恢复,单纯依赖政策刺激难以扭转趋势。高盛预测中国房价2027年见底,但上海的“政策实验”表明,若没有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三四线城市可能面临更长期调整。
炒房客的悲剧为所有人敲响警钟。他们用“短期资金买长期资产”,用“高杠杆赌政策松绑”,最终因“期限错配”和“政策转向”付出惨重代价。反观理性投资者,通过“四层养老防御体系”——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账户、商业保险——构建终身财务安全网,或在“共有产权”“长期租约”模式中降低持有成本。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真理:投资不是赌局,而是需要细化和计划的长期事业。当“房住不炒”成为共识,当“杠杆游戏”失去土壤,每个家庭都需重新审视“房产”的本质——它是遮风挡雨的居所,而非一夜暴富的筹码。
|
|
|
|
|
|
|
| 罕见同框!中国“霹雳火”和美国“眼镜蛇” | |
| 古列波利要丢了!俄乌最精彩的部分即将上演 | |
| 印军山地单轨车 真能成为“高原物流奇迹” | |
| 让美国感到落后 攻击-11,到底是怎样了? | |
| 在日本最需要的时候 美为何把“堤丰”给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