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普京订下“庆功宴” 红军城攻防僵局将破?
www.wforum.com | 2025-11-01 13:29:00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一条不寻常的俄国防部通报,引爆了关于“红军城”的新一轮舆论战。俄方宣称,接到总统普京命令,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即俄方所称“红军城”)及周边地区,开启为期数小时的临时停火,目的是“保障外国记者进入”,实地考察红军控制区“战果”。

这一安排的象征意味远大于军事动作本身。俄罗斯不仅选择在攻势阶段主动停火,还高调向外释放“欢迎采访”的信号。在一场持续了数月的拉锯战中,这一操作明显指向西方媒体与公众舆论,目标并非前线胜负,而是认知战战场。

波克罗夫斯克,位于顿涅茨克西部,是联系哈尔科夫南翼的重要交通节点,一旦被俄军控制,将撬动乌军整个乌东北侧战线。自2025年5月以来,俄军持续推进至此,并宣称已经控制该城70%以上区域,包括火车站与工业区。而乌克兰方面坚决否认“沦陷”一说,总统泽连斯基更于10月31日出面澄清:“该城未被包围,局势可控,确实紧张,但尚不构成全线溃败。”

信息分歧之外,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普京放出“攻占后将亲临前线”的信号。这不只是一项安全风险极高的个人决定,更像是俄罗斯将红军城设为“胜利节点”的公开宣言。而泽连斯基的回应,则带有十足讽刺意味:“欢迎他来,我们会鼓掌欢迎。”掌声背后,是乌方对俄军胜利预言的强烈否认。

但讽刺归讽刺,信息流已经站在了俄方手中:当他们控制宣传节奏,战场真相就沦为战略资源。

普京的“亲临战术”

红军城不是第一座被“预告式胜利”的城市,但这是普京第一次将“亲自前往”与一场尚未完成的攻城战捆绑。这并非常规军事统帅视察胜利区域,而更像是主动将政治领导人与战场宣传挂钩。

过去三年中,普京曾零星造访被控制的马里乌波尔、卢甘斯克等地,但每一次均发生在已完成清场与防控的区域,而非交火中的城市。此次却提前放话“将在攻占后视察”,等于为红军城提前立碑,激活俄罗斯国内的宣传机器,塑造“决定性胜利”氛围。

这对于普京来说,具备双重政治功能:一是对内制造“战果可见”印象,缓解战争拉锯造成的民意疲劳;二是对外回应西方情报机构近期渲染的“俄军兵力见顶论”“红军城攻不下”的质疑,尤其在美国大选季俄乌议题日益边缘化之际,这种象征性动作格外重要。

此外,俄军此番主动邀请外国媒体进入前线,更是极少见的反常之举。表面上是开放姿态,本质是“带节奏”:通过向外展示乌军装备遗留、阵地沦陷、弹药散落等画面,强化“西方援助无效”“乌军节节败退”的印象,试图在欧美舆论场反客为主。

在普京设想中,“亲临”不仅是一种胜利姿态,更是对西方认知围堵的逆袭。在此意义上,红军城的军事价值反倒退居其次,宣传战的战略权重上升为主线。

图片

泽连斯基强硬背后的被动战略

面对俄军宣传攻势,乌克兰政府并未示弱,泽连斯基在红军城问题上连日发声,试图粉碎“已被包围”的叙事。但在乌方不断重复“局势可控”“尚未陷落”的同时,其用词也暴露了对前线失控的深层担忧。

据乌克兰本土媒体消息,乌军与红军城相连的西部交通线已大面积中断,部分补给需绕行至70公里外再进入。此外,俄军宣称的“仅留一条通道避免巷战”虽未被证实,但已足以逼迫乌军在突围或死守之间反复权衡。

乌方军队指挥层面对此亦非铁板一块。据俄方释放的电台侦听记录显示,乌军参谋部倾向于组织有序撤退,避免数千人全军覆没;而泽连斯基则要求继续坚守,防止红军城成为第二个巴赫穆特。

这种分歧背后,是泽连斯基所处的双重困境:如果主动撤离,等于默认战线崩溃;若被动死守,一旦沦陷,将成为政敌口中“指挥失误”的新证据。

更尴尬的是,目前乌军红军城守军编制虚高,据俄方情报,其名义上有31个营、逾万人,但因减员严重、补给中断,实战兵力不足5500人。且士气低落、命令失效、擅自逃离等问题日益严重。

泽连斯基想用姿态换时间,但时间已不站在他这边。

美俄角力:川普调停背后的多线叙事

红军城并非孤立战役,其牵动的不只是俄乌前线,也成为美俄政治交锋的新舞台。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年中以来,川普已两次通过幕僚团队对该地区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并公开呼吁“实现短期停火,避免乌军大量伤亡”。

虽然乌克兰官方对这一提议不予置评,但俄方迅速“呼应”,将红军城包围战包装为“人道主义问题”,提出“通过第三方协调人道通道、疏散乌军”的选项。

川普出手并非偶然。在其总统竞选进程中,外交政策尤其是俄乌问题已成为他与现政府最大分歧点之一。其团队多次强调“拜登将美国拖入不必要战争”“是川普曾避免世界大战”,并将红军城围攻作为“拜登援乌失败”的证据链之一。

这场城池战,最终竟成为美国两党内斗的旁证素材。川普需要一场“拜登不止失败还撒谎”的案例,而红军城围而不克、乌军弹尽粮绝,正好填补这一叙事缺口。

这场战争早已不是乌克兰的局部冲突,而是多国政治生态中的重要叙事基石。每一发炮弹都对应一次投票、一次援助、一次失控的舆论风暴。

红军城是否会成为“第二巴赫穆特”?

普京声称的“前线视察”是否会实现,泽连斯基“掌声讽刺”是否能延续,还需时间验证。但无论俄军能否彻底拿下波克罗夫斯克,这场攻防战已经超越军事范畴。

红军城若真被攻陷,最大的受冲击并非战损本身,而是乌东整个防线的心理支柱。波克罗夫斯克位于哈尔科夫外侧,是乌军最后一道稳定侧翼,如果此地被撬动,俄军下一阶段很可能直取哈尔科夫南线,形成区域包围的骨架。

而一旦俄军避免巷战、控制外围要道、强势宣布“合围完成”,即便未实际进入市区,也可借此操作实现宣传上的“斩首”效果。在信息战时代,“说服外界”往往比“拿下阵地”更具战略意义。

乌克兰高层需要直面的问题不再是“守不守得住红军城”,而是“是否能稳住全国心理战线”。如果红军城成为第二个巴赫穆特,泽连斯基的强硬叙事将遭遇根本性崩塌。

而普京能否兑现“亲临前线”的誓言,也将在此战之后,成为俄罗斯政坛的信任试金石。红军城这一节点,不只是战局的回转之地,更是信号的集中释放点。

(0)
相关新闻
俄军战报遭质疑 普京邀请外国记者到现场M67手榴弹特有四重保险 性能碾压同类弹药
乌军无人机已清除克里米亚俄军防空系统俄罗斯海军真打算告别航母?
普京设下“记者通道” 重演伊洛瓦伊斯克?比利时防长豪言壮语:从地图上抹除莫斯科
美夸大俄制导弹成本,掩盖本国武器危机俄军强攻波克罗夫斯克 乌军第二防线危在旦夕
达则火力覆盖!俄军新型300mm萨尔玛火箭炮乌军击退俄军秋季攻势,大捷遭质疑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看懂俄乌战争,只需要明白一件事
俄军大杀器残骸里,藏着中国发动机?没钱打下去,普京或被迫停战?
乌克兰军工奇迹背后,谁掏空了军援红利?乌军炸毁大坝 俄军4个旅补给被切断
俄罗斯经济还能持续支撑前线多久?乌军炸完水坝又炸莫斯科,俄军如临大敌
俄军无人机蜂群突遇克星?北约测试枪械拦截川普东亚行,普京为何急着试射核动力导弹?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法国突然对德、西打响战机第一枪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中国五层结构的海底杀伤网,且“可自愈”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F-35深陷交付泥潭 美军空中优势一夜崩塌
从7000枚破片到蜂群压制:央视曝光雷达杀手
F-47战机性能参数曝光 西太格局生变?
打造新三体式无人艇 表明中国海军重视创新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