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普京,大祸临头!
www.wforum.com | 2024-04-09 21:20:57  如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如松分析文章:法国与美国的渊源从美国独立战争就开始了。

  1775年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伊始时期的华盛顿只有1万多以民兵为基础组建的大陆军,要依靠这点民兵就打败正步入顶峰时期的大英帝国,是非常不现实的。

  战争打响之后,法国陆军、海军就陆续参与了这场战争,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两场决定性战役中,法军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场是1781年的约克镇战役,华盛顿大陆军的参战人数是5700多人,而法国陆军参战人数是8800人,海军则是29艘战舰,英军兵力是9000人,法美联军获胜;第二场是切萨皮克湾海战,法国的参战兵力是24艘战列舰,英国的参战兵力是19艘战列舰和8艘其它船只,最终法国获胜并夺取了制海权。这两场战役直接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军起到的是中坚作用。

  1775年独立战争打响之后,法国拉斐德侯爵就认为“美国的独立,将是全世界热爱自由人士的福祉”,这是一种理想主义。1777年,拉斐德自备战舰,募集人员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将民兵性质的大陆军整训成为正规军,这极大地提高了大陆军的战斗力。1777年7月31日拉斐德侯爵被费城大陆议会授予少将军衔,是当时大陆军中的最高军阶,身为大陆军总司令的华盛顿也直到1798年才被授与中将军衔,那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1779年拉斐德侯爵离开美国回到法国,一年后,他说服法国王室让他带六千名法军前往美军参战。

  所以,与其说英国是美国的宗主国,不如说法国才是美国真正的宗主国,法国人通过对美军的整训、通过在同一战壕中并肩作战,通过独立战争的胜利在美国身上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位于纽约港自由岛的自由女神像可以为此作证,这座雕像就是法国1886年10月送给美国的礼物,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今天的美国将自由民主奉为美国精神,主要就来自法国而不是英国。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二十多年之后,法美再次携手作战,这就是1812年战争。

  拿破仑战争打响之后,美国奉行中立政策,但基于法美之间的传统友谊,这种传统友谊也具有一定的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双方的“贸易”联系自然会更加紧密,这既是美国发战争财的需要,也为了支持法国的战争要求。

  英国人对此当然心知肚明,英国皇家海军在海上拦截并扣押了一百多艘美国商船,然后强征一些美国海员入伍,根据是他们虽然是美国人,但出生在英国。按照出生地原则,他们属于英国人,英国服英国的兵役。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理由刚好相反,这些美国海员虽然在英国出生,但已经是美国人,英国人没权力将他们强征入伍,而且扣押美国商船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的真实目标是夺取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今天的加拿大,给拿破仑法国的欧洲战场提供助攻。

  美国的算盘打的很响,但最终却是鸡飞蛋打。

  战争之初,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五千人,看起来可以顺利得手,但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加拿大民兵反而成了战场上的主角。

  英裔加拿大人多数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自动从北美十三殖民地逃到加拿大的。他们忠于英国王室,既不愿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也不愿意继续居住在美国,在他们的意识中这相当于对母国的背叛,所以才集中向加拿大迁徙,这场自美国到加拿大的迁徙浪潮在当时的北美十三殖民地引爆了一场经济危机,这可能是近现代以来唯一一场因迁徙浪潮而引爆的经济危机。这部分英裔加拿大人面对美国的入侵行动自然是同仇敌忾奋起抵抗。而法裔加拿大人多是天主教徒,一向厌恶美国的反天主教情绪,当然会反击美国的入侵。美国向加拿大主动发动进攻,就威胁到了原住民的利益,这些印第安原住民也积极参与到抵御美军入侵的行动中。在战争前期,这些民兵在抵御美国军队入侵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812年战争之后,并肩作战的加拿大英裔、法裔和原住民之间取得了谅解并形成了凝聚力,在共同捍卫家园的过程中国家的意志开始形成,这为后来加拿大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就是美国的入侵行动打出了今天的加拿大。

  1812至1813年,美国不断攻击加拿大各省,1813年4月,美军进攻上加拿大的首府约克,约克就是今天的多伦多,放火烧毁了议会和众多民房,导致很多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头。然而英军和民兵牢牢地控制住了金斯敦,阻挡住了美军的攻势。

  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战场上击败了拿破仑,开始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随后,英军占领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美国国会大厦和白宫。但英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的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也多次遭到挫折。

  美国无法实现战争目标占领加拿大,而且白宫和国会大厦都已经被烧,英国经过拿破仑战争之后也已经师老兵疲,双方在1815年停战,边界恢复到了原状。

  这场战争被美国说成是第二次独立战争,这种说法当然是美化自己需要,源于是美国首先入侵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

  然后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等国并肩作战击败了德日等国,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和加拿大军队共同横渡大西洋打击法西斯,在战争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彻底弥合了两国之间的敌意,从此成为边界互不设防的友好邻邦;美国出兵欧洲对英国是巨大的帮助,让美英实现了彻底的和解,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认为美英才是一体;俄罗斯开始壮大并形成后来的苏联帝国;法美依旧是盟友,在抵抗法西斯的过程中继续并肩作战。

  法美之间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只有如此描述才是贴切的。

  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战后的法美关系却开始渐行渐远。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国际秩序是基于雅尔塔体系,更准确地说,各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是由各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和功劳决定的。但法国全境在39天之内就被德国占领,战胜国的身份就有些名不副实。所以法国战后的地位与其说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争取而来的,不如说是美英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稳定施舍的,起到制衡苏联的作用,法国联合国五常的席位,也是美英两国为了对抗苏联强行安排的结果,有了法国这个席位,无论中国未来如何变化,美英都能握有3:2的优势。

  在二战之前,法国相当于是美国的宗主国,无形中法国就处于优越的地位,法国一直都是欧洲大国,是基于大陆文化建立起来的国家,尤其看重这种优越地位。但二战之后,法国却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二流国家,北约的掌舵人换成了自己曾经的“藩属国”美国。更尴尬的是,北约的总部设立在巴黎,按规定北约总部需要部署7万驻军,驻军中的多数当然是美国大兵,这相当于法国反成了美国的“殖民地”,这就在无形中羞辱了高傲的高卢雄鸡,这种民族意识会体现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这时的法国人心中只有两个字:耻辱!

  戴高乐知道法国的民族意识吗?当然知道,他开始推动法国的“再独立”。

  1959年戴高乐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立即向美国人摊牌,表示法国要“重拾伟大梦想”。既然要重拾伟大的梦想,怎么可能让外国尤其是自己曾经的“藩属国”——美国在自己的本土上驻军哪?法国随即开始与北约脱钩:1959年法国在地中海的海军不再听命于北约,拒绝美国在法国部署核武器;1962年法国决定不把从阿尔及利亚撤回来的军队派往北约;1964年法军撤出大西洋舰队;1965年拒绝参加北约战略演习……,1966年3月10日,戴高乐向北约成员国递交备忘录,宣布正式退出北约,要求北约总部搬出巴黎。

  法国的退出直接决定了此后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主攻、美国主守的欧洲局势。源于法国退出北约之后,德国二战之后已经没有了国防军,其它国家太小无法起到制衡苏联的作用,相当于北约在欧洲大陆上丧失了制衡苏联的最重要的筹码,而美国的主要兵力已经深陷越南战场,这就让美国在欧洲陷入了被动。

  从此,法国摆脱了美国“殖民地”的地位,开始执行独立的政治与外交路线,法美之间渐行渐远。

  法国人并不怎么喜欢戴高乐,否则就不会在二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就将戴高乐赶下台,但对戴高乐“再独立”的做法却很赞同,所以戴高乐又是很受法国人欢迎的总统。直到今天法国老百姓还非常骄傲:我们是欧洲唯一没有被美国驻军的大国,感谢戴高乐!

  这就是法国的民族意识。

  为什么法美关系在二战之后迅速翻船?这或许与美国出身殖民地有关。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国家相对美国具有优越的地位,二战战胜之后美国急于翻身做主人,开始在欧洲大量驻军,在事实上就将欧洲当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无可奈何,但这必然激发欧洲人的集体反弹,法美关系的翻船就成为必然。

  俗话说,三代才能塑造一个贵族,塑造一个高贵的国家或许需要三百年。法国大力援助美国的独立战争,固然有对抗英国的需要,但也是理想主义使然,拉斐德侯爵追求的就是“全世界热爱自由人士的福祉”,这让法国能够更公平地对待作为欧洲殖民地的美国。如果美国在二战之后能像独立战争时期法国对待美国那样来对待法国和欧洲,或许法美就不会分道扬镳。

  但法国的“再独立”是需要有实力作为后盾的,在欧洲,如果不考虑核武器,德国、英国的实力都与法国相近,更别提那个强大的苏联帝国,法国再也无法恢复历史上欧洲大国的地位,也无法找回太阳王时代和拿破仑时代的荣光,戴高乐曾经许诺的“大国理想”与法国渐行渐远,2009年萨科齐领导的法国又回归了现实,重新回到了北约。

  但法国人心中的大国梦、“再独立”之梦会消失吗?当然不会,中国人对这一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古老的大国,太阳王时代和拿破仑时代的辉煌与荣耀根植在所有法国人的心中,否则法国就不是高卢雄鸡!

  马克龙看到了雄鸡高唱的契机。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随着美国军援的不断延误,随着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养寇自重的内心不断暴露,这里的“寇”指的当然是俄罗斯,一旦乌克兰战败亡国,俄军就会抵达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边界,欧盟就将直接面对俄罗斯大炮,欧洲就再也没有安宁,此时,唯一的做法就是将“寇”的牙齿打掉,这是为欧洲的生存而战的时刻,需要法国挺身而出!

  法国之所以在二战之后从美国宗主国的地位转变为美国“殖民地”的地位,根源在于二战初期仅仅39天就被德国占领全境所留下了无法洗脱的屈辱,战场上丢失的荣誉只能从战场上找回来。而俄乌战争就给法国提供了这样的战场,当然也给欧洲其它国家提供了这样的战场。这既是乌克兰的战场,也是二战之后欧洲实现从美国人手中再独立的战场。

  从综合实力、科技实力、制造业实力来说,欧洲不如俄罗斯吗?当然不是,欧洲的综合实力远超俄罗斯。欧洲只需要一个带头大哥将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只需要欧洲经济转为战时状态,俄罗斯就没有取胜的机会,所以马克龙在4月初宣布,法国军工体系转为战时状态。

  这很可能是马克龙决定向乌克兰派兵的根源,就像马克龙所说,欧洲不能做懦夫,这是对欧洲国家的当头棒喝!

  虽然美国现在组织了五十多个国家共同援助乌克兰,但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将乌克兰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大家都在看着美国,当美国的援助不断延误之时,乌克兰就陷入了最危险的险地,这种局势就成了对普京的“奖励”。当欧洲团结起来应对俄罗斯威胁的时候,欧洲才会把乌克兰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不会任由乌克兰炮弹短缺而无动于衷,才不会任由俄罗斯利用空中优势在乌东不断狂轰滥炸,当欧洲挺身而出的时刻,才会轮到普京“大祸临头”。但普京大祸临头之前,未来的三个月注定是乌克兰最危险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美国畏缩不前、欧洲开始战争动员,普京不会放过这个机遇,必定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为马克龙点赞!为法国的再独立而战,为欧洲的再独立而战,为太阳王、为拿破仑的荣誉而战!

(1)
相关新闻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俄透露库尔斯克参战朝军重要信息:是特战队
俄中将被炸飞数米 死在普京“眼皮子底下”普京开战前的雄心壮志 3年后彻底烟消云散
俄方庆祝卫国战争胜利 乌方会怎么参与?乌军在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击败俄军
客串截击机!乌军米格-29击落俄军无人机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俄罗斯的核大棒果然管用 英国放弃向乌派兵朝军现在不会离开俄境 仍有三大任务
俄军拉开顿巴斯决战大幕 美国担心乌战变核战俄军发现:击败乌军的关键在于夺取敖德萨港
总数达400多辆!乌军得到斯特莱克装甲车谈不成就打到底?乌方曝出“无人机防线”计划
俄罗斯一个月内第二次提停火为了啥?将无人部队增加3.5倍 乌克兰抓紧备战
72小时还是30天?俄乌要的不一样苏联YaRM内河锚雷 俄乌双方使用的危险武器
和谈之下的战场:10万俄军围攻5万乌军俄方说打就打,说停就停 哪儿不对劲?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