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无人机大战!前线10到15公里极度危险 | |
www.wforum.com | 2025-10-22 17:44:2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时,俄军所使用的无人机显然更多,不过其多是出于侦察层面,以引导炮击之用;至于当时已经流行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俄军的力量很薄弱。 至于乌军方面,当时手里有一定数量的土耳其造察打一体无人机,但该机在面对俄军绵密的防空系统时,突防难度很大,所以取得的战果不太理想。 而其他的无人机,西方又不积极支援,所以乌军便更积极地使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民用小型无人机,将其用于侦察或改装之后用于投弹。 2023年时,乌军已经大量使用无人机作战,其性能虽然很一般,但数量已经很大;俄军在柳叶刀之外,也在跟进,不过使用量没有乌军那么大。 2024年,双方所使用的无人机数量进一步增大,而且均偏向攻击型,大量无人机的使用令前线的战争形态发生变化。 在乌军已经组建专职的无人机作战部队之后,俄国防部亦集中力量打造了卢比孔无人机部队,并在随后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大放异彩。 因此以往乌军认为自己在无人机作战方面具有优势,但现在可不敢打包票了;甚至乌军中有相当多人已经认为,俄军反而具有优势。 乌克兰官媒的看法是,乌军在创新方面继续领先,但俄军依靠大规模生产,具有数量优势。 不过乌官媒不好意思提到的一点是,在前线打击效能更高的光纤无人机方面,俄军的使用量和战果要比乌军大得多,而这显然是技术创新的领先。 当然,所谓的创新之类只不过是给俄乌两国面子罢了;因为他们俩兄弟比谁都清楚,其无人机的部件来源在何处。 没有这些基础,何谈什么创新呢? 当然,现在具体使用这些无人机用于作战的,的确是俄乌两家为主。 在具体的使用方面,乌军着力于将无人机融入到防御体系之内,俄军的使用特色则见于卢比孔无人机部队。 对于这支由俄国防部牵头组织打造的高等级无人机部队,乌克兰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 乌方认为,卢比孔无人机部队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对俄军后勤线的扰乱是极其严重的,这使得乌军不得不撤出库尔斯克的占领区。 而今,俄军又将卢比孔部队转移到了顿涅茨克地区,使得伊久姆——斯拉维扬斯克运输线的后勤补给压力甚大。 另外,俄军天竺葵系列无人机的产能加大,使得乌克兰的远后方日夜受袭,防空系统过载,基础设施处于严重的威胁中。 在俄军无人机和空军的积极活动下,乌克兰的支援部队被迫远离接触线。 2025年4月下旬,位于德鲁士科夫卡的一个机械化旅车辆仓库遭袭,俄军在第二天继续对此地展开轰击。 而这样的打击,在前线纵深内是经常发生的。 为了避免遭到严重打击,乌军的后勤和支援部队已经转移到了距接触线40到50公里处。 对于后勤指挥官来说,这使得补给更为困难。但为了避免遭受损失,必须如此。 而且俄军的FPV无人机已经主导了距接触线10到15公里的区域,即便不存在有针对性的轰炸,后方部队也会不可避免地远离接触线。 同样,作战部队其实也是如此,一些在顿涅茨克战区的部队(预备队),甚至是住在哈尔科夫州和第聂伯州。 前往前线作战的话,无疑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目前就前线局势来说,除了乌军总司令天天报喜的多布罗皮利亚之外,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米尔诺赫拉德(季米特洛夫)、库皮扬斯克、新帕夫利夫卡(顿涅茨克和第聂伯罗交界处)、利曼(红利曼)、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局势都更具挑战性。 而顿涅茨克州的城市,都处于俄军的轰炸中;同时前线还在向第聂伯罗和扎波罗热州深入。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