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举行联合军演,亮出“锁链战术” | |
www.wforum.com | 2025-07-31 18:00:2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当澳大利亚北部的荒漠上升起火箭发动机的浓烟,这场代号"护身军刀"的联合军演已经向太平洋对岸释放出赤裸裸的战略信号。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三国军队用HIMARS火箭炮、Typhon导弹系统和12型反舰导弹编织的火力网,正在把地理课本上的"第一岛链"变成具象化的军事枷锁。 (图1) 这场号称澳大利亚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游戏,本质上是对中国海军量身定制的困局推演——那些看似分散的机动发射车、临时搭建的野战机场、不同弹道的导弹齐射,都在反复验证同一个命题:如何让解放军舰艇在突破宫古海峡或巴士海峡时,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致命打击。 军演中最值得玩味的战术创新当属HIMARS(图1)快速插入。加拿大C-17运输机将火箭炮空投到圣诞岛,德国A400M又将其转运至罗克汉普顿,这种"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岸基反舰作战模式。 要知道圣诞岛距离南海仅2800公里,而HIMARS发射的精确制导火箭弹射程可达300公里。这意味着未来在菲律宾吕宋岛或日本琉球群岛的某个简易机场,几架运输机就能突然构建起封锁海峡的临时火力点。 美军少校斯派塞所说的"为对手制造多重困境",翻译成白话就是让中国海军永远算不准下一次导弹会从哪个荒岛或椰林里钻出来。这种分布式杀伤链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单件武器的威力,而在于其难以预测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图2) 但真正让五角大楼兴奋的突破,是Typhon导弹系统首次在海外发射SM-6导弹(图2)。 这个装在卡车上的发射架既能打反舰导弹又能射战斧巡航导弹,相当于把海军舰艇的火力搬上了陆地。 数日前那枚从澳大利亚北部升空的SM-6,击中的不仅是达尔文附近的海上靶标,更象征着美国陆军正式转型为"反海军军种"。 过去中国军方常调侃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无用武之地,现在这个刻板印象被彻底粉碎——当格尔曼上校谈论"陆基海上打击能力"时,他指的显然是用廉价陆基导弹消耗昂贵的中国驱逐舰。这种非对称战术的精髓,在于用C-17运输机就能部署的机动发射车,迫使对手陷入"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图3) 纵观整个"护身军刀"军演,其实质是美日澳三国在模拟最坏情况下的台海战争剧本。 那些看似零散的战术单元——空降的火箭炮、公路机动的导弹车、不同国家的指挥系统互联——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战略目标:在中国海军试图前出西太平洋时,用多层次火力网将其压制在第一岛链之内。 这种战术的核心逻辑不是硬碰硬的舰队决战,而是用低成本、高机动的陆基系统制造持续杀伤。 但这场精心设计的困局并非无解。中国近年来发展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图3)和轰-6N空中加油平台,本质上是对"岛链封锁"的反制措施。当美军忙着把导弹搬上岛屿时,解放军却在练习用弹道导弹打击这些岛屿。 这种矛与盾的较量背后,是双方对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分歧:美国试图复制冷战时期困住苏联红海军的经验,而中国则在赌注高超音速武器和卫星杀手能撕破这张火力网。 |
|
|
|
![]() |
![]() |
战略要地到手 俄罗斯或许能体面停战了 |
![]() |
运20B和运20A同框 差别有多大? |
![]() |
卫星拍到9架先进无人机 今年阅兵还有惊喜 |
![]() |
俄机场再次遭袭 一架苏27被女特工破坏 |
![]() |
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 普京全力拉拢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