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缺实战 舰长应变是短板 | |
www.wforum.com | 2025-08-14 16:50:2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近期,中国海军一艘052D型驱逐舰,在南海方向执行针对外国高速快艇的跟监、驱离等任务时,出现了“不适应”;虽然任务最终完成,但是也暴露出来指挥层面在应变和处置等方面的短板。这些短板,恰恰是因为实战经验不足、缺乏海上斗争实践锻炼造成的。尤其是从指挥官的角度来看,编队指挥官和舰长在这场海上斗争的一线应变处置经验有些缺乏,而这一短板甚至关乎未来同强敌的海战胜负。
海军的舰队指挥官和军舰的舰长,其对战场的理解、应变的能力、指挥的艺术,都直接决定海战胜负。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来说,与其说历次海战的胜负是由军舰、飞机的性能决定的;倒不如说是由指挥官的抉择来决定的。比如说珊瑚海海战中,美国和日本的舰队指挥官临战决策,就直接决定了海战的胜负。日本方面乘袭击珍珠港取胜的余威,派出高木武雄率领由“翔鹤”号航母、“瑞鹤”号航母及2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的航母舰队,前往珊瑚海伺机歼灭美军航母舰队,并空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
美军方面,则派出了第17特混舰队,下辖“列克星敦”号航母、“约克城”号航母等2艘航母,及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按照日本舰队的计划,他们判断美军航母舰队肯定会前来拦截自己,而拦截的最佳位置就在瓜达卡纳尔群岛西南方向,因为在那里可以兼顾到日军舰队南下的各个通道,且距离美军舰队自己的补给位置较近。于是,日本舰队打算绕道瓜达卡纳尔群岛以东海域进入珊瑚海,以瓜岛为遮挡和掩护,自东向西偷袭位于瓜岛西南方向的美军航母舰队。
事情也果真如日军预测的那样发展。美国海军第17特混舰队指挥官弗莱彻,下令舰队始终在瓜岛西南方向巡弋,确保瓜岛位于其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范围内,同时也不能距离舰队在南太平洋的补给区域太远。一切就像是事先安排好的那样,向着对日军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只要日军在这场海战中能够按计划击沉美军的2艘舰队航母,那么在接下来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军就只能有仅存的2艘航母参战了,也就不会出现真实历史上日军中途岛大败的情况了,也许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态势也会向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为之一变。 甚至就连运气都向着日军一边,因为美国舰队的指挥官弗莱彻犯下了大错。他在未能确定日军舰队位置的情况下,竟然下令美国航母舰队向北机动,从西南方向贴近瓜达卡纳尔群岛,并且派遣舰载机袭击了瓜岛上的日本驻军基地。这一举动等于彻底暴露了美军舰队的位置,日本舰队的参谋们马上召开会议,拿出海图和圆规,在地图上以被空袭的日军基地为中心,以美军飞机的作战半径为半径,画出来一个标准的圆,而美军的舰队就必然位于这个圆形的西南方向,等于昭和参谋们已经把美军航母舰队的位置锁定在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小范围内。
我们都知道,提前判明敌军航母的位置,就等于宣判了敌军航母的“死刑”,因为本方航母将可以在隐蔽位置,发动先手攻击,抢先击沉对方航母,就取得了海战胜利。珊瑚海海战胜负的天平已经向着日本无限的倾斜,仿佛胜利已经唾手可得!然而,日军却无法发起攻击,不是因为天气,也不是因为没有预见到这一幕(相反,这一幕恰恰是日本作战计划里的想定情景),而是因为:日军舰队在来到瓜岛周边海域时,因为一件事情耽搁了航程,所以在探明美军航母位置时,日本舰队并没有出现在设想中的瓜岛东部海域,而是仅仅赶到了瓜岛北部海域;换言之,日本舰队的作战半径,够不着美军舰队。 那为什么日本舰队没有按照原计划抵达作战海域呢?那是因为高木武雄在出发之前,得到了山本五十六给的一道命令:向瓜岛最北边的拉包尔空军基地,输送9架零式战斗机。看上去这个任务很简单,然而就是这个任务让高木消耗了3天时间;因为第一天时,天气不好,零战无法在航母和机场起降;第二天天气也不好,零战依然无法起降;第三天时……没错天气依然不好,零战无法起降。于是日本舰队就这样傻乎乎的在瓜岛以北海域徘徊了3天时间。事实上,这个输送飞机的“支线小任务”,直到珊瑚海海战结束,高木也没有完成,因为他在第三次输送失败后,选择了南下进入作战海域。 而恰恰就在高木选择南下之后的那天,美军航母空袭了瓜岛,暴露了位置。如果历史上高木武雄再果断一点、再灵活一点,在第一次输送飞机失败之后,就选择先南下寻找美军航母的话,那么他就刚好能赶上美国航母暴露位置的那一天,也就刚好能按照原先拟定的海战计划,一举偷袭并摧毁美军的航母舰队。可是历史没有如果,高木的指挥呆板、保守,决定了这场海战日军没有达成战略目的。 甚至,由于日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错失良机,仅仅在最后击沉了“列克星敦”号,导致参加珊瑚海海战的约克城号航母保留了下来,并且参加了后来的中途岛海战。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以3艘航母对抗日军4艘航母取得大胜,其中约克城号航母吸引了日军几乎所有的攻击。而如果珊瑚海海战日军能击沉美军2艘航母,那么约克城号就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而如果中途岛海战日军取胜,那么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面都会被改变。 这就是指挥官的临战决策、一线指挥,对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影响。而海战的特点就是“滚雪球”,每一场海战的结果都会放大下一场海战的差距……最后影响整个战争的结局。此次在南海方向处置不够果断、应变不够充分的中国海军和海警,暴露出来的恰恰就是对于现场态势的掌握、对于一线局面的应变等方面的不足,这一短板只能依靠更多次数的一线斗争、甚至海战的锻炼,来逐渐的弥补。
可以说,中国海军正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相比于10年之前,海军航母、两栖攻击舰、驱逐舰等主力舰艇的规模提高了3倍不止,这就意味着大量新的、年轻的指挥官和技术兵种,进入了舰队服役。而这些指挥官和士兵,都急需更多的实战锻炼,需要见识更多的海上斗争,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应变能力。 可以说,从现阶段来看,指挥应变能力的提升,甚至比舰船技术的发展都更加重要,也是中国海军同美国等传统海军强国的最大差距和短板,这一短板必须尽快补上;战前补上,总比战时补上要强,否则以后还得以军舰为代价,才能交上“指挥班学费”。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