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代战争中以坦克装甲力量为核心的钢铁洪流固然强大,不过当他们在失去己方掩护下与敌方空中力量遭遇时,又会变得十分的脆弱。因此,除了尽可能加强空地协同能力外,大多数国家的陆军都将野战伴随防空力量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另外,虽然眼下陆军野战防空武器的主流思路已经趋向于导弹化,不过传统的高射炮依旧凭借着成本低廉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依旧在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许多高射炮型号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
正如在水面舰艇的舰炮发展史中曾经大量出现过的“陆炮上舰”的例子一样,对于野战防空而言,“舰炮上岸”的情况也不少见,甚至很多高射炮系统在研制最初就曾考虑到了海陆两用的需求。这当中,我国于近年推出的SA-2型自行高射炮系统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例子。之所以说它特殊,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款自行高射炮系统的口径相比传统自行高射炮有了较大的提升。毕竟在此之前,各国陆军的现代化自行高射炮大多数采用的30、35、37、40乃至57mm的口径,而像SA-2型自行高炮系统所采用的76mm口径的情况实属少见。
实际上,这款由北方工业研发的76mm自行高射炮系统属于典型的“舰炮上岸”工程,其所采用的火炮原型就是已在我国海军各型水面舰艇上广泛装备的H/PJ-26型单管76mm舰炮。该型火炮在基础设计上大量参考俄制AK-176型76mm舰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对其加以改进,最终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具体数据方面,H/PJ-26型舰炮的最大射程可达18KM以上,爆发射速为120发/分钟,在配合上“AHEAD”这类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弹药后,可以实现对各种类型的空中飞行器乃至导弹的有效拦截。
虽然从设计上看,H/PJ-26型舰炮也算得上十分紧凑。不过相比水面舰艇,口径达76mm的舰炮想要集成在地面车辆上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到SA-2型自行高射炮系统所采用的76mm火炮相比舰炮版本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简化以减轻其体积重量,如取消水冷装置、取消备份的人操半自动模式与相配套的火控雷达等设备,仅保留了光电跟踪仪作为其搜索、火控手段。如此一来,才使其能够被成功地集成到一款可提供80KM时速以及450最大里程的6X6越野卡车底盘上,并保证了这款自行高射炮28吨以下的战斗全重。
而相比于目前广泛装备的各型小口径自行高射炮,SA-2型76mm自行高射炮系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毕竟在目前现代武装直升机与攻击机的反坦克武器射程普遍可达10KM级别的现实背景下,最大拦截斜距不超过5KM的小口径高炮系统乃至便携式防空导弹都无法对敌方的空中力量产生有效的威胁。而最大射程达18KM以上的SA-2型自行高射炮就显然不存在这种问题,其在配合上“AHEAD”编程引信弹药后,可以在大多数武装直升机与攻击机机载武器有效射程之外就对其进行防御拦截,这大大提升了野战伴随防空系统防空乃至反导能力。
除了国产的SA-2型自行高射炮以外,此前意大利人也尝试过将其著名的奥托-76型单管76mm舰炮集成到了履带与轮式车辆平台上,并诞生了“奥托马蒂克”、“天龙座”等经典的中口径自行高射炮系统。不过这两个型号由于采用了大量昂贵且复杂的雷达、光电搜索系统作为其搜索和火控系统,这种高配设计使其承受了极高的单价成本,并最终导致其装备与外销成绩相当惨淡。受它这两款型号的经验教训影响,SA-2型自行高射炮在配置方面比较注重于性价比,取消了大量昂贵的雷达与光电设备。
此外,这类由舰炮改装而来的自行高射炮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舰炮原本具备的强大火力压制能力。虽然由于取消了水冷装置和因为后坐力控制较难的问题而导致该自行高射炮系统的爆发射速无法与舰炮相提并论,但这么一款具备着可观射速的中口径火炮系统显然无论是在为己方提供平射、曲射的火力支援和压制乃至反装甲支持时,都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