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架“枭龙”订单引质疑:中国制造这么牛? | |
www.wforum.com | 2025-05-26 20:39:1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据《亚洲防务安全》5月25日报道,有传言称阿塞拜疆将“枭龙”Block3战机采购订单从16架增至40架,合同总额达42亿美元。 虽然该消息未得到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正式回应,但也引发了国际军贸界的广泛关注。 要知道,“枭龙”Block3作为三代半战机,在印巴边境冲突中的实战效能得到验证。 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模块化设计、渐进式升级能力及成本优势,购置成本比西方同类产品低40%-60%,且提供灵活支付方式与本土化改装方案。 例如,该机型集成AI算法、高能电池等民用技术,既降低研发成本,又提升系统兼容性,这种“军转民、民参军”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中国军工的独特优势。 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军贸客户数量增长35%,其中78%为发展中国家。以“枭龙”为例,其出口不仅提升采购国的国防能力,还通过技术转移增强当地军工自主化水平,这种“量体裁衣”的合作模式与西方单纯的装备倾销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系统性突破已延伸至多个领域。在民用科技领域,大疆无人机凭借自主导航算法占据全球70%消费级市场; 北斗系统为137个国家提供导航服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 这种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既推动军工技术迭代,又反哺民用产业升级,形成“双向突破”的良性循环。 对于传统军事强国而言,中国军工的崛起带来竞争压力。 美国作为全球军火市场领导者,正面临中国低成本高效能武器系统的挑战;俄罗斯也需调整出口策略以应对中国产品的市场渗透。 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中国在15个关键科技领域渗透率超40%,这种系统性竞争力比单一技术突破更具深远影响。 未来,随着中国军工出口规模扩大,全球军火市场将形成更多元的竞争格局。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
印度宣布:摧毁巴空军13架军机+1组红旗-9 |
![]() |
中印对峙五年后的班公湖,有一个重要变化 |
![]() |
为何在实战中击落预警机如此困难? |
![]() |
拒绝法国查战机残骸 阵风真相正被印度活埋 |
![]() |
官媒披露福建舰重大信息,歼-35上舰试飞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