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中国远火卫星制导模块曝光,精度小于3米
www.wforum.com | 2025-07-04 15:59:52  科罗廖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直以来,大家把歼-20战斗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055大驱和卫星制导火箭炮并成为我军的四大杀器。

解放军陆军对于远程火力的痴迷是无法治愈的。“打偏了三五米,有点遗憾”,正在接受央视采访的解放军战士,竟然对远火精确制导火箭弹的这样优秀成绩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西藏军区某旅的采访镜头前,一名战士展示单人操炮技术,一个人在4分钟内完成了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的全部发射程序,成功发射并准确命中目标,但还是露出遗憾的表情说:“偏得太多了,距离目标中心点的偏差还有三五米。”

这样看来,中国的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发射150公里精确制导火箭弹的时候,末端精度可以达到米级,具有“点穴打击”的能力。而早期是的300毫米火箭弹的末端精度是百米级的,需要依靠子母弹覆盖来增加毁伤率。

新型精确制导火箭弹的发射重量大约800公斤,战斗重量大约230公斤。这大概相当于一枚美制小直径航空制导炸弹的威力。

有朋友问:制导火箭弹与导弹有何区别?

答:制导火箭弹与导弹有很大差异。导弹需要进行姿态稳定,是全程全时制导的,而制导火箭弹总体上是按弹道飞行的,只是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一定的修正,间断地修正N次。

武器弹药的毁伤威力,与命中精度有很大关系。爆炸毁伤威力,与炸点距离目标中心倒数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战斗部命中的起爆点与目标中心点的距离缩短一半,那么爆炸毁伤威力就能达到原来的8倍。

因此,在冷战时期美国人玩命提高洲际导弹的精度,最后把三叉戟II导弹的CEP精度提高到90米,这样就可以用3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打击苏联的导弹发射井,能达到原来10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同样毁伤效果。

图片

后来,发展小直径制导炸弹和精确制导远程火箭弹的设计理念就很好理解了:主要是利用精度来提升杀伤威力,能够缩小弹体重量和尺寸,小直径炸弹100公斤左右,制导型远火的战斗部也是100公斤左右。

利用缩小弹体尺寸来加大弹仓内挂载量或者外挂数量,还能够提升一次出动过程中打击的目标总数。远程火箭炮则能够增加发射数量,提升火力密度。

中国射程150公里的卫星制导远火弹的制导模块,外面是一个四瓣的保护罩,里面是舵片。火箭弹发射出筒以后,保护罩自动脱落,露出鸭舵,就可以制导了。

图片

单纯使用惯导+卫星制导,末端精度米级,能打击固定的堡垒工事。如果再加上激光末制导,就能打击坦克等移动目标。  

一枚300毫米制导火箭弹精准地命中了地面靶标的靶心。解放军拥有的惯性+北斗卫星+半主动激光的多模制导远程火箭弹,是真正把远火搞成了射击数百公里的狙击步枪。 是真正把远火搞成了射程数百公里的狙击步枪。这种米级精度的远程打击,在未来战争中,可以对敌人各种重要目标挨个点名。

图片

卫星制导远程火箭弹是一种能够改变战场规则的新型武器,目前中国在远程火箭炮的制导火箭弹技术领域,可谓是独一份,水平远超美国。中国的远程火箭炮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火力打击,还可执行精准斩首的打击任务。

图片

中国的新型远程火箭炮已实现了两个型号的跨代,即300毫米的03A式远程火箭炮和370毫米口径的191式箱式远火,实现了超远射程的跨代,射程从150公里提升300公里,甚至还能打得更远,达到400公里或500公里。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沉睡在山体中的传奇:中国的红岸基地?
中美突传大消息 彭博:北京严阵以待
败絮其中!埃及曝光俄Su-35雷达与发动机缺
巴国防部长为何质疑歼-35战机的采购计划?
确认了: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沉睡在山体中的传奇:中国的红岸基地?
中美突传大消息 彭博:北京严阵以待
败絮其中!埃及曝光俄Su-35雷达与发动机缺
巴国防部长为何质疑歼-35战机的采购计划?
确认了: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比伊朗还糟 俄海军副司令遭定点清除
庭院脱光晒太阳惹毛邻居 辣妈回:偷看还假
刺伤多名领导后,南航一机长跳楼身亡,妻子
“中国就是要统一,这没什么好商量的”
核打击预案:从警报到毁灭美国的45分钟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