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媒体报道了对轰-6系列飞机研发团队负责人何胜强的采访报道。报道曝出猛料:中国轰-6K战略轰炸机的信息对抗和信息感知能力,较以往轰炸机有了大幅提高,达到了三代机甚至四代机的水平。不仅如此,报道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要做未来轰炸机作战模式的引领者。
何胜强表示:“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是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使命召唤。我们要做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未来轰炸机作战模式的引领者。”从何胜强的讲述内容来看,“引领者”意味着中国轰炸的发展是要走在世界前列,而不是做技术的追随者。
此前,外界普遍分析认为中国下一代轰炸机可能参考美军B-2或者正在研发的B-21隐身轰炸机,甚至有网友称其为“红色B-2”。但从何强口中要成为“未来轰炸机作战模式的引领者”这一表述分析,中国未来轰炸机的研发,很大程度上不会沿着美军战略轰炸机的轨迹。考虑到解放军仍然肩负着需要统一祖国的重任,中国下一代轰炸机很有可能会针对这类任务进行相应的设计研发。
应当看到,任何国家的武器装备研发和采购都与该国的战略方向与现实任务密不可分。以世界航空头号强国的美军为例,其B-2立项之初就是瞄准建立对前苏联全面空中优势的军事战略体现。而在B-2身上的高新技术依旧傲视全球的今天,美军却大力推动“远程打击轰炸机”B-21的研发,则是同样是为了满足美军军事斗争方向与军事任务改变的需求。
目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然是解放军担负的主要任务。打造战略拒止能力是能够顺利保证祖国顺利统一的重要先决条件。如果从这一角度分析,在解决第一岛链内的问题时,某种意义上来看,隐形战斗轰炸机或者是中型隐身轰炸机比重型隐身战略轰炸机更适合现在的中国。
由于现役的轰-6K不具备隐身能力,面对越来越先进的防空系统,其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对解放军来讲,如果能依靠轰-6K和现役战机的研制经验,研发一款具备隐身特性的中型轰炸机或者战斗轰炸机,显然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研发速度、战斗力形成的时间等方面优势都非常明显。而研发一款新型战略轰炸机,付出的时间、经费可能都会十分高昂。
举例来讲,如果基于歼-20的基础研发一款战斗轰炸机,或者中型隐身轰炸机,一些结构性的构件甚至可以利用歼-20的现有构件,譬如机身部分结构,来加快研发进程。这对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大有益处。
需要指出的是,假使中国要研发一款具备隐身特性的中型轰炸机,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用再考虑战略轰炸机的研发。隐身中轰的研制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解放军现有军事任务,而随着中国国力的迅猛增长,国人不断走向世界,中国的国家利益范围越来越广,战略轰炸机早晚会成为中国作为大国的标配,相关技术的积累和预研一定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