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西方正处于蜜月期间,对于提高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期。中国海军在这段时期内也加紧与西方的全方面合作,打算引进英国“海标枪”中程舰空导弹、美国LM2500燃气轮机、法国“海响尾蛇”点防御导弹、德国MTU柴油机等等。
其中还有一个项目差点改变中国海军舰艇主战舰炮的历史,那就是中国和意大利的奥托·梅来达公司谈判引进著名的OTO76毫米速射舰炮,这种射速达120发/分的先进舰炮,比中国当时装备的最先进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的两根管子射速都要快(50发/分)。
就当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意大利人开始谈判购买这种有着“炮中AK”美誉的先进舰炮时,法国人出来横插一档,拿出了刚刚定型的T100C型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舰炮。
当时OTO76舰炮已经广泛装备西方各国海军,包括美国都将其作为主力舰炮使用,所以才有了“炮中AK”的美誉。而相对的,法国人的100毫米口径舰炮是其独特的口径体系,虽然早期型号在欧洲国家海军中有过一段时间普及,但却由于高不成低不就,慢慢被OTO76舰炮取代。
为了打翻身仗,法国人推出了紧凑型100毫米舰炮。
其实按照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法国炮虽然定型但还远远不成熟,弹丸质量比127/130舰炮的要小,射速又比76毫米舰炮要慢,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舰炮。
但由于当时中国海军也使用100毫米舰炮这个口径,所以对法国这个紧凑型舰炮有着天然的好感。最后在法国推销员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放弃了购买OTO76舰炮的技术,而买了法国人的舰炮。
中国共买了2门法国炮,在其基础上仿制生产了H/PJ-87舰炮,装备在052B/C和早期的2艘054驱护舰上。不过,用了后才发现这种舰炮的不足。很快在后续军舰上开始使用自己研发的130毫米舰炮和76毫米舰炮。
法国人的忽悠让我们损失了大概20年的时间。而此时,OTO76舰炮已经发展了很多代,甚至都上了制导炮弹,而中国却失去了引进这种舰炮的国际环境。
最后还是在俄罗斯提供了AK176型76毫米舰炮技术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才又重新回到了76毫米舰炮的口径上来。
这个弯路和教训还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