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制导FPV无人机,无视干扰的“毒蜂” | |
www.wforum.com | 2025-05-08 17:15:25 世界知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依旧持续的乌克兰危机中,光纤制导FPV(“第一视角”)无人机异军突起。这类无人机通过拖曳一根直径不足0.5毫米的光纤实现信号传输,摆脱了传统无线电操控无人机易受干扰的缺点——光纤以光脉冲形式传输数据,不仅抗干扰能力极强,而且带宽更宽,能实时回传高清战场画面,使操控员如同身临其境。 光纤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虽受限于光纤强度,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展现出稳定的操控性能,同时配合超低空飞行(距地面仅2~3米),使其能突破敌方防空网,精准锁定装甲车辆、工事等目标。同时,由于操作员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视频图像,此类无人机能在作战时比较容易地区分诱饵和真正目标,还能判断坐在行驶车辆中的是士兵还是平民。另外,由于光纤无人机在飞行时不向外辐射电磁信号,其具备出色的隐蔽性,能在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接近目标,达成作战行动的突然性。 在打击效能方面,光纤无人机搭载的小型弹药(如破甲战斗部)虽威力不及反坦克导弹,但其成本低廉(单架仅需数千美元)、操作灵活,成为“消耗战”中的理想选择。乌克兰士兵称,光纤无人机的密集使用迫使俄军装甲部队后撤数公里,而俄军则通过此类无人机对乌军战壕实施“蜂群式”攻击,显著削弱其防御能力。 光纤无人机已成为俄乌双方极力争夺的又一“技术制高点”。 乌克兰“猛禽雷博夫”光纤无人机基于民用FPV穿越机改进而成,制造成本约为2000~3000美元,最高速度约120千米/小时,可悬停、高速机动和超低空飞行,作战半径5~10公里,续航时间20~30分钟,可搭载1~2公斤高爆弹、破甲弹或燃烧弹进行自杀式攻击。该型无人机还优化了光纤释放机制,能避免线缆缠绕,支持狭窄空间内灵活转向。 俄罗斯“食人鱼”系列光纤无人机由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辛比尔斯克设计局研发生产,包括轻型“食人鱼-10”和重型“食人鱼-13”,均可选择无线或光纤模式。“食人鱼-10”自重不超过2千克,能携带4.5千克有效载荷,有效操作距离为10~12千米,重型的“食人鱼-13”主要用于在前后方之间运输货物。 “食人鱼-10”型光纤无人机曾成功摧毁乌军M1艾布拉姆斯坦克,利用光纤的稳定信号实时锁定并攻击其顶部装甲薄弱点。光纤无人机以数百至数千美元的成本,击毁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坦克,展现出极高的性价比。 今年1月5日,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方向突然发动一轮大规模攻击,大量使用电子干扰,导致不少俄军自杀式无人机无法完成任务。不过,这些手段对俄罗斯后期投入作战的光纤无人机却毫无作用。据统计,在双方广泛使用电子干扰设备的区域,传统无线FPV无人机失效率高达70%,而光纤型号仍能保持90%以上的任务完成率。 光纤无人机并非完美无缺。首先,其作战半径受限于光纤长度(通常5~10千米),导致操控员需抵近前线,增加暴露风险。其次,无人机飞行机动性亦受光纤强度制约,无法进行高速规避动作。此外,光纤自身重量占用了部分载荷空间,影响其携带弹药或侦察设备的能力。 针对光纤无人机的威胁,双方也发展出多种反制手段。如通过为坦克或装甲车辆加装顶部金属网和“乌龟式”装甲,用防护网覆盖装备停放和维修地点甚至整个行进路线,大幅降低无人机穿透概率。 同时,通过光学设备捕捉光纤反光,“顺藤摸瓜”定位操控者,配合传统无人机实施“斩首打击”,也是一条可行之策。1月末,乌克兰Magyar Birds无人机部队宣称,他们设计出了一套战术,利用移动雷达系统,能对几公里外来袭的俄罗斯光纤无人机提供早期预警,一旦探测到威胁,该部队便会派出己方无人机,在俄方无人机抵达目标前实施拦截。 可以预测,未来此类无人机将向着轻量化光纤、高载荷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作战半径与打击威力。同时,由于其依赖物理链路的特性使其难以适应大规模机动作战,未来或将与卫星通信、AI等技术结合,实现“有线+无线”复合制导,在一种控制手段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完成任务,进一步提升战场适应性。 光纤无人机的崛起标志着战场特性将进入“抗干扰时代”。光纤制导的普及可能迫使各国转向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或物理拦截手段应对无人机,电子干扰的主导地位将被削弱,电子战规则也可能被改写。一些小国或非国家行为体也有可能利用低成本光纤无人机抵消大国的电子战优势,以非对称作战加剧战场的不确定性。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
![]() |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
![]() |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
![]() |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
![]() |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