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以为稳了 不料,印尼却转身了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6 14:16:06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澳大利亚总理艾班尼斯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近期在悉尼宣布,两国已完成新安全条约的实质谈判,内容涵盖国防协作、军事互通与领袖层级的定期磋商。 这是一个明确信号:面对中国在印太的扩张,澳洲选择更紧密的安全布局,而印尼也愿意让自身成为区域安全架构的一环。 几乎在同一时间,原先宣称即将采购中国歼-10战机的雅加达,也突然改口“仍在考虑”。 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新闻,串起来却指向同一个趋势:印尼刻意告诉外界,它不会站在中国那一边,也不会让任何国家把它视为既定的政治选择。 印尼不愿在大国竞逐中被贴上明确标签 购买歼-10的消息,从曝光到反口,不过短短数周。 国防部长一会说“很快飞抵雅加达”,一会又说“仍在评估”,乍看像是程序混乱,但若放入印尼更大的外交脉络,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刻意保留空间的模糊。 印尼的犹豫并非来自单一因素。 歼-10采购价格被质疑偏高、后勤整合的复杂度远超预期,美国也确实向雅加达释出反对讯号。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理由,但最核心的,是印尼不愿在大国竞逐中被贴上一个明确标签。 普拉博沃上任后反复强调“不结盟”与“战略自主”,这不是外交修辞,而是印尼长期以来的国家战略基因。 歼-10案突然踩煞车,明面理由是“还在评估”,暗里则是在释放政治讯号:印尼不会让中国轻易把它当成安全合作的突破口。 第一岛链与印尼群岛之间的隐形防卫弧线 就在印尼暂缓歼-10之际,澳洲与印尼却强化了双边安全关系。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就能看得更清楚:中国以为稳住了印尼,但印尼却在另一个方向上加速与澳洲靠拢。 澳印条约的重点,不只是象征合作,而是把两国的安全互动制度化、常态化。 对印尼来说,这是难得的战略杠杆:既能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又能在安全层面强化与西方的连结。 对澳洲而言,这是一个向北延伸的安全支点; 对印尼而言,则是向南补强自己的战略后院。 两者整合后,第一岛链与印尼群岛之间开始出现一条隐形但关键的防卫弧线。 “合作胜于冲突”但“始终捍卫主权” 印尼不是南海主要声索国,但中国的九段线画到印尼专属经济区(EEZ)门口,是真实存在的地缘压力。 普拉博沃上任后首次出访,在华府公开表示“始终捍卫主权”,这句话不是对美国说的,而是透过美国说给中国听。 印尼与中国签下《海上共同开发协议》后,国内立即升高疑虑,担心会削弱印尼在纳土纳群岛海域的主权立场。 普拉博沃在华府强调“合作胜于冲突”,其实是在重新校正各方对印尼立场的想像。 这也解释了为何歼-10采购案必须踩煞车:当印尼还要捍卫海域、维持战略缝隙、避免被中国“主权框架化”时,向中国买战机的讯号就太过鲜明。 外界常误解印尼的战略模糊是摇摆不定,但对印尼而言,不选边本身就是选择。 它不是拒绝与美国合作,也不是刻意远离中国,而是要确保:只要我仍握有空间,我就是区域秩序的必备角色。 歼-10暂缓、澳印条约加速,反映的正是印尼在调整自己的区域定位,不是南海冲突的旁观者,也不是中国的安慰性伙伴,而是一个能设定自身战略界线的中型国家。
从最新的澳印条约,再到印尼暂缓中国歼-10的政治讯号,印太地缘格局正悄悄拉出一条新的南方线。 (美联社) 理解中型国家在大国竞逐中的生存方式 从美、日、澳、菲的安全网,到最新的澳印条约,再到印尼暂缓歼-10的政治讯号,印太地缘格局正悄悄拉出一条新的南方线:从第一岛链北端一路向南延伸,穿过印尼群岛至澳洲北境,形成一条缓慢但逐渐成形的防卫弧线。 中国以为稳住了印尼,却没有料到:印尼真正要守住的,是自己的战略自主。 对台湾而言,观察印尼的转身,不只是理解印太安全趋势,更是理解中型国家在大国竞逐中的生存方式,唯有保持空间、掌握缝隙、提升自主,让别人以为你在摇摆,其实你是在掌舵。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076海试,甲板上的标记把“真实身份”给卖 | |
| 爆料:中国正在建造两艘新型航空母舰 | |
| 羞死了 上海顶级富婆“上瘾”行为曝光 | |
| 中国侦察船815A一靠近 美军下令“断网”? | |
| 泽连斯基迎来终局 欧盟宣布不再替乌克兰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