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人的悲歌:从贷款买房到贷款卖房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4 14:29:20 中产先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发生了什么? 早上看到经观的报道: 现在有不少人,因为房子的市场价已经抵不上剩余贷款,为了从房贷中解脱出来: 选择了借钱甚至是贷款卖房。 其中的细节,看着让人唏嘘,我觉得这不是个体的经历,而是一群买房人的悲歌,他们基本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经历。 今天我们不说这些细节,分析这几年买房人都经历了什么? 1、恐慌 报道中的贷款卖房人,基本上都赶上了最后一波楼市涨价潮。 基本都是恐慌性买房,看着多年的积蓄,全款变成首付,首付变成车库,然后慌了,急忙找双方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同学,掏空了不止六个钱包: 终于在房价和利率的最高点上了最后一班车。 但这并不是他们犯的唯一的错误。 因为上车比较晚,而且资金有限,所以能选择的也不多,很多人把房子买在了核心城市卫星城、城市郊区新城: 而这些房子本身就是炒作的产物,房价偏离了价值。
这两个现在看来马后炮的错误,为接下来的悲歌埋下了伏笔,如果不同时犯这两个错误,可能事情到不了最坏的那一步。 2、转折 高位接盘,意味着每个月不少的月供负担。 但是,大家知道,房地产从2015年开启的那一波上涨,催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也拉动了整个经济火热增长。 换到个人来说就是: 就业和收入预期都很好。 那几年,不只是卖房的赚到手软,搞教培的,搞互联网的,哪怕是毕业生动不动全包一年收入就要小几十万。 大家躺在房地产的泡沫上,信心和预期爆棚。 所以,当时也敢加杠杆: 像文中的小夫妻,丈夫是程序员,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覆盖房贷和家庭开支; 像文中的小老板,做餐饮生意赚到了钱,那几年干什么都挣钱,买套房不在话下; …… 但是迎面而来的2019年,王兴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之后,三年疫情,楼市见顶,消费降级… 支撑这一切的逻辑,开始变了。 3、困顿 2021年,中国房户比超过1,每户至少拥有一套多房子,简单来说就是房子过剩了,城镇化快见顶了,虽然存在区域不平衡,比如大城市房子依然不足,但整体看拐点已过。 加上政策调控,房价应声下。 跟房价一起下跌的,还有就业、收入、消费以及预期。 居民不消费,企业不盈利,只能降本增效,然后居民继续不消费,有点负反馈螺旋的意思。 首当其冲的就是: 程序员和餐饮小老板。 程序员没了工作之后,原先一年30万的开支维持不下去了,生活可以节衣缩食,但是每个月1万4的月供没法减少。 为了还房贷,程序员选择了跑外卖,一天要跑15个小时才能够房贷,程序员身体本来就不好,有点熬不住这么造。 小老板的情况也类似,2024年以来,每个月要亏差不多10万,这两年更是把自己十年的积蓄赔了进去,小老板打算回老家发展,这套房子了,就是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这场买房游戏终于要到了终局。 4、解脱 这两年,房价一降再将。 而且,随着扛不住的人越多,房价降得越厉害。 一个小区,有业主扛不住低价成交,整个小区的砍价就以这个低价为起点,这么以来房价越砍越低,买房人观望情绪越来越浓,业主越来越愁。 不少人的房子市场价已经跌到不足贷款余额了。 开头说了,高位接盘不是唯一的错,更错的是接盘卫星城和郊区新城的盘,它们跌起来最狠。 但是没有办法: 买房人要不断供上征信,要不只能忍痛卖掉。 但是卖房之前要提前还掉房贷,很多人就是因为还不上房贷才卖的房,哪有钱提前还贷呢? 只好先贷款还完房贷之后卖掉房子。 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总算是解脱了。 5、结语 看着上面买房人一路踩过的坑,恐怕很多人都踩过。 他们是解脱了,但还有更多的人在辛苦的扛着。 现在房地产有点成王败寇的意思,成了过街老鼠: 每次说到房地产,就有人冷嘲热讽,其实大可不必,房地产下行的负外部性其实会影响每一个人。 这几年就业、收入、消费的降级,其实都跟房地产下行脱离不了关系。 目前房价已经基本跌回到2016年左右,不少房子跌了一半还多,说实话债还得差不多了,止跌企稳是对大家都好的结果。 期待未来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就这样。 |
|
|
|
|
|
|
|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 |
|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 |
|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 |
| 中国支奴干上天:柏鹰T-1400首飞成功 | |
|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