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八倍兵力压境,乌军只剩“死亡走廊”?
www.wforum.com | 2025-11-02 18:22:05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0月31日,美国《国家利益》刊文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罕见在公开场合承认,俄军在顿巴斯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兵力已达到乌军的八倍。这一表态,打破了过去数月乌方对于该地“局势可控”的叙述,也预示着另一场关键节点的攻防,已经逼近临界点。

波克罗夫斯克并非一座知名城市,却在战术布局上具备极高权重。它地处顿涅茨克州西北部,是乌军通往后方的最后一个大通道节点。在阿夫杰耶夫卡失守、顿涅茨克中线岌岌可危之后,这座城市成为维系顿巴斯防线的最后一块拼图。

据多家前线监测机构统计,俄军当前已经从北侧、东侧和南侧三个方向完成合围,仅留西侧一道狭长走廊,通向后方的第十二号战术支撑区。然而,这条宽约15公里的“生命线”,早已被俄军远程火力反复覆盖。乌军虽仍在名义上保持通行能力,但实际上,俄方炮兵、无人机编队早已将其“事实封锁”。

更危险的是,从10月初开始,该通道上的多座桥梁被逐一炸毁,目前乌军只能依靠临时修建的野战道路和夜间隐蔽运输完成小规模调动。这种战术压迫之下,不仅补给迟滞、增援受阻,伤员的撤离也变得异常艰难。据乌军现场人员透露,由于无法调集足够工程机械与桥梁模块,数百名伤员滞留在前线,处境堪忧。

局部战斗正在逐步向城市内部蔓延。据乌方资料,目前已有至少200名俄军侦察小组成员渗透至市区,借助地下掩体、残垣断壁发起定点骚扰行动。这类零星交火尚不足以形成夺城态势,但其破坏性远远超过表面规模,正不断撕裂乌军指挥节奏与部队配置。

战斗方式的改变,使得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局不再像巴赫穆特那样“一次性碾压”,更像是一场“慢性外科手术”,精准切断、持续压迫、耗干资源。

图片

俄军换打法,拖垮乌军

从巴赫穆特到阿夫杰耶夫卡,俄军战术正在持续演化,而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成了这种“非对称高压战术”的集中体现。

俄军并未选择传统的大规模装甲推进,而是以火力网和地形控制为主轴,构建一种“封锁即毁灭”的围困模式。他们将炮兵、无人机与侦察系统联动,搭配前出小组的目标诱导能力,将乌军后勤节奏打乱至瘫痪边缘。

城市外围的“死亡走廊”就是这种打法下的产物。它不是靠部队直接占领获得的通道切断,而是依靠无人机高频滞空侦察、远程火力多点封锁,实现对乌军运输路径的“通而不能用”。这种战略节奏一旦建立,不但成本低,风险也小。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此次还大量投入快速机动型编组——包括摩托车部队、轻型装甲车小队和单兵无人机携行组,进行城市边缘地带的“隐蔽控制”。他们常以夜间前出方式展开活动,在不建立明确前线的情况下,通过小规模渗透扰乱乌军部署。

这些“战术碎片”在地图上难以拼合为一条清晰战线,却能在战场实际效果上形成合围感和压迫感。乌军无法判断主攻方向,增援队列极易被拦截,战术调配完全被对手节奏牵制。

与此同时,俄军也放弃了过去“一波流碾压”的高风险打法,不再执着于正面突破或夺占中心城区,而是倾向于“用时间拖死战斗力”。只要乌军持续暴露于封锁区域、无法得到系统补给,沦陷将是必然。

在这种战术转型下,俄军打的是“战场时间”,不是“战场空间”。打着打着,乌军才发现所谓“未被合围”的城市,其实早已失去了作为战斗单位存在的完整性。

泽连斯基的“死守模板”

泽连斯基的前线调度,已经不止一次展现出“政治强于军事”的痕迹。从马里乌波尔到巴赫穆特,再到年初的阿夫杰耶夫卡,几乎每一次乌军在遭遇重围之后,最高领导层都采用相同剧本:

一开始是全面否认“危险存在”,接着宣布“局势复杂但可控”,最后以“道义象征”或“战略价值”为由,下令“死守至最后一人”。

而在波克罗夫斯克,这一剧本正在重复上演。尽管前线指挥系统已数次申请有序撤出,并提出重整第二道防线的可能性,但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军方匿名人士消息,总统办公室对“主动撤军”仍持强烈反对态度。理由是:这场仗不能输在“叙事”上。

泽连斯基本人在10月下旬也公开表态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坚守,关乎国家士气与西方支持者的信任。”这番话暴露出一个现实困境:政治层面的“抗战符号”,已经压倒战术上的理性选择。

但问题在于,当前波克罗夫斯克不仅是象征意义,更是物理意义上的“战术陷阱”。《基辅独立报》近日刊文直言:“如果还继续坚持‘不能撤退’,最终留在城里的将是指挥系统瘫痪、补给彻底中断、甚至连最后一架直升机都飞不出去的绝境。”

外部批评声也日渐高涨。Politico本周社论警告:泽连斯基不应一再把军事撤退视作政治失败。CNN则指出,白宫内部对乌军“强撑战术”的后果已有不安讨论,援助部门已就“波克罗夫斯克陷落后如何解释军援效用”开始拟稿。

换言之,这不再是前线战场的博弈,而是泽连斯基执政信任与国际支持信心之间的一次同步消耗。

资源落差与国际冷感

在技术层面上,俄军的战术调整提升了效率,但真正令波克罗夫斯克战局变得不可逆的,是资源天平的全面倾斜。

俄罗斯自2023年底将军工体系全面转入战时生产模式后,其炮弹产能、无人机制造、装甲调配与新兵轮换体系已经重构完成。《金融时报》上月援引多名欧洲防务分析师观点称,当前俄军每月炮弹产量已达乌军库存三倍以上,且几乎不依赖外部。

而乌克兰方面则正处于系统性下滑阶段。国内兵源枯竭是难以忽视的现实,大规模动员令在社会层面造成极大反弹。更关键的是,北约援助正遭遇“政治时间差”:美国2025年预算卡壳,欧洲内部分歧扩大,多项弹药订单遭遇延期或削减。

在西方舆论中,“是否该继续无限期援乌”已逐渐成为公共议题,这种心理层面的冷却反过来影响财政与军事拨款。泽连斯基本人也无法回避这一现实,尽管他频频出访西欧试图争取持续援助,但从巴黎到柏林,回声越来越小。

在这种背景下,波克罗夫斯克的失守不只是战术失败,更是一种战略信号。它预示着乌克兰将失去顿巴斯西北的最后防御楔子,中线极可能被迫整体收缩。而一旦该城沦陷,不但重装备和补给线将被切断,伤员、残部、指挥所也难以完整撤出。

更深远的后果,是“乌克兰仍在坚守”的国际叙事可能难以为继。西方公众对长期投入的信心本就岌岌可危,一旦再有一座象征性城市沦陷,泽连斯基所依赖的道义资本,也将遭遇决定性削弱。

输掉的战争的叙事权

波克罗夫斯克尚未完全陷落,但战争天平已经明显倾斜。从三面封锁到无人机压迫,从渗透战术到资源断供,每一个细节都在削弱乌军的反应能力,也在撕裂其政治意志。

泽连斯基曾多次在全球舞台上呼吁“道义援助”,但如今他面临的,是军事现实与政治情势的双重压迫。在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小城周围,浓缩的不是战术争夺,而是一个政治体系、一个国家话语与国际叙事的正面碰撞。

真正决定胜负的,或许不在战壕深处的某一次爆炸,而在世界如何理解这场战斗。

(0)
相关新闻
小车扛大炮!乌接收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红军城突现“黑鹰”直升机!乌军有多少架?
战术调整!乌军袭击俄腹地石油码头玩笑开大了!俄军11月1日前攻克乌军前线落空
横刀夺爱!加拿大欲取代乌克兰制造萨博战机战斧未到照样干!海王星导弹袭击俄能源设施
俄用9M729导弹袭乌 促使川普退出导弹条约乌克兰“牡丹”自行榴弹炮重返战场
俄导弹击穿欧洲心理防线 世界正走回冷战?普京订下“庆功宴” 红军城攻防僵局将破?
俄军战报遭质疑 普京邀请外国记者到现场M67手榴弹特有四重保险 性能碾压同类弹药
乌军无人机已清除克里米亚俄军防空系统俄罗斯海军真打算告别航母?
普京设下“记者通道” 重演伊洛瓦伊斯克?比利时防长豪言壮语:从地图上抹除莫斯科
美夸大俄制导弹成本,掩盖本国武器危机俄军强攻波克罗夫斯克 乌军第二防线危在旦夕
达则火力覆盖!俄军新型300mm萨尔玛火箭炮乌军击退俄军秋季攻势,大捷遭质疑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这下歼-10出口印尼,真的稳了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这下歼-10出口印尼,真的稳了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猛龙未老:歼-10系列新改进型的可能性
玩笑开大了!俄军11月1日前攻克乌军前线落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