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杂志23日刊登3篇台湾相关文章,其一是华府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亚洲计划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文指出,在中东的新闻频传、俄乌战争未歇之际,世人往往忽略台湾其实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引爆点。如今多重因素汇聚,使台海局势更加不稳,而这场日益加剧的风暴中心,正是民进党作风强硬的新任总统赖清德。
文章指出,北京若真采取武统行动,可能引发螺旋式升级,使美中两国爆发冲突,核武动用的可能性依然令人不安。美国过去屡因亚洲民族主义而陷入困境,如今更应审慎行事。
高德斯坦认为,赖清德与行事更为谨慎的前总统蔡英文不同;蔡英文倾向采取低姿态、淡化任何关于台湾独立地位的说法,而赖清德则透过一连串演说,明显倾向追求正式独立,为台湾作为主权国家辩护。《台北时报》一位专栏作家对赖清德的首次演说做出精确总结:“从未有任何一位台湾总统,以如此明确、逐点阐述的方式,完整宣示台湾无庸置疑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出所料,北京以一连串的谴责与抨击回应赖清德的演说,台湾政治气氛也日益两极,选民7月否决针对国民党的大罢免案。该党本周选出新任主席郑丽文,但外界指称此事可能受到北京影响力操作的介入。

高德斯坦指出,台湾今年举行的“汉光演习”采取多项创新措施以因应中国日增的军事威胁,但也暴露出防务策略的偏差。军事专家长期主张,由于港口与空军基地势必成为解放军首波攻击目标,台湾若将资源投入水雷与其他非对称武器,并把防务重心转向成本低且可分散部署的地面作战系统,会更符合实际需要。
然而,即使采取这样的战略仍存在隐忧。台湾新引进的美制M1艾布兰战车在俄乌战场上已多次沦为俄军战利品;解放军极可能从中掌握该型战车的弱点与反制战术。同样被寄予厚望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也面临类似风险。
其他因素对台湾前景同样不利。外界长期关注俄乌战争导致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短缺,可能使解放军在短缺尚未补足前就采取行动。此外,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即中国虽一贯谨慎,但可能会趁基辅陷入危机、西方注意力分散时,果断采取行动。
北京显然正试图揣摩华府的政策走向。美国总统川普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审慎态度,尤其与他的前任相比更为谨慎。然而,包括国防部长赫塞斯在内的部分资深顾问则采取明显鹰派立场。但最了解中国、与北京交往数十年的顾问马斯克已淡出白宫决策核心。
高德斯坦认为,在事关重大的台湾问题上,华府应采取谨慎态度。台湾对中国而言是核心利益,而军事力量的对比日益倾向中国,对台湾极为不利。美方领导人不应犹豫,或许利用私下警告的方式,遏制显然鲁莽的赖清德总统;这也不是华府首次因台北威胁现状而训斥其领导人。
文章结论写道,美国应将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行动重新放在真正的条约盟友,即澳洲、日本、菲律宾与韩国身上,才是完全现实且明智的目标。台湾并不构成美国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也不是条约盟友,支持保卫台湾的各种地缘战略或经济理由,仍不足以让美国冒险卷入可能爆发灾难的大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