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习近平“全国统一大市场”背后的担忧
www.wforum.com | 2025-09-24 08:20:25  王丹/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王丹评论文章:最近,中共权威媒体《求是》刊登了习近平的一个“重要讲话”, 题目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篇讲话,应当被看作是习近平经济政策核心理念的展示,代表中国经济宏观治理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注意。
 
在中国政治与经济的语境中,“改革开放”几乎是一个带有神圣色彩的词汇。自 1978年以来,它被视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起点,亦是中国社会巨变的关键。然而,随著习近平在近年来反复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对改革开放传统的直接延续,而是一种逻辑上的转向:改革开放不再意味著“最大限度地放权与放开”,而是被重新定义为“统一与规范”下的有限开放。这一转向不仅涉及经济政策的技术层面,更折射出中共在新时代的政治考量——在危机与风险面前,中央权力需要比以往更加集中,以便掌握全局与化解挑战。
 
回望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其核心精神在于“对外开放”与“对内放权”的结合。一方面,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设立经济特区、引入外资与技术,依靠国际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中央放手让地方探索,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格局。谁能吸引投资、创造产值,谁就能获得更多资源与发展空间。这种分权与竞争的逻辑激发了经济活力,推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率先崛起,也形成了“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现实格局。可以说,地方自主与灵活竞争是改革开放的核心机制,而这种机制本质上是中央有意“松绑”,将经济发展的动力交给市场与地方。
 
然而,在经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这种分权竞争的模式逐渐显露弊端。地方保护主义、恶性招商、重复建设、环境破坏、债务膨胀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习近平执政的第二个十年,外部环境急剧恶化,中美对抗加剧,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国经济面临出口压力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地方各自为政”的模式不再被视为优势,反而被看作风险的源头。习近平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表面上是要解决长期存在的市场割裂问题,实质上则意味著中央要重新收回地方权力,重建“全国一盘棋”的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带有鲜明的集中化特征。它强调统一市场规则、统一监管执法、统一要素配置、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连政府行为本身也要“统一尺度”。这种强调在逻辑上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鲜明对比。那时,中央鼓励地方在政策与实践上“摸著石头过河”,哪怕各地出现差异与试错,也被视为推动全国改革的动力。而如今,“差异化”不再被鼓励,“统一化”反而成为政治正当性的象征。换言之,习近平主张的改革不再是“让地方各显神通”,而是“由中央制定标准,地方全面跟进”。这意味著改革开放原有的分权活力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中央主导下的秩序性规范。

习近平“全国统一大市场”背后的担忧

 
这种政策转向的背后,显然有更深的政治动机。习近平执政以来,始终强调“安全”与“风险”,无论是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还是经济金融安全,都被视为政权稳定的关键。地方过度放权在过去几十年曾带来经济奇迹,但同时也削弱了中央对经济运行的直接控制力。当社会矛盾积累、财政风险暴露、国际环境恶化时,中央若不能牢牢掌握资源配置与政策执行的主动权,就可能在危机来临时陷入被动。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仅是经济制度改革,更是中央在政治上预设防线的一环:通过统一规则和集中权力,确保一旦政权面临冲击,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应对,而不是陷入地方各自为政的内耗。
 
讨论这些风险时,我们会发现习近平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首先是经济层面的风险。地方债务高企,若任由地方继续以激进方式竞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次是社会风险。地方政府在长期分权体制下形成强烈的自主性与利益格局,一旦中央需要地方严格执行紧缩或安全政策,地方可能消极应付,削弱中央政策效果。再加上中美战略竞争升级,中国需要在科技、能源、粮食、供应链等方面形成全国协调的战略能力,而地方分散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支撑这种“国家整体安全”的需求。因此,强调统一大市场,本质上是为政权的长期安全筑牢一道制度防线。
 
另一方面,习近平之所以在此时提出“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有对内政合法性的考虑。过去几十年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逻辑之上。但随著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单靠增长来换取合法性已不可持续。中央必须寻找新的叙事框架,来说明中共依然是国家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统一大市场的概念正是这样的叙事:它宣称中国的优势不在地方自由竞争,而在中央的整体协调与战略动员;它将制度优势从“地方活力”重新定义为“全国集中”。这样一来,即使增长速度放缓,中共仍然可以通过强调“安全、统一、规范”来维系其执政的合法性。
 
当然,这样的转向并非没有代价。统一大市场确实可以减少市场割裂和恶性竞争,提升全国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地方创新动力的丧失。过去,中国的制度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地方试验与多样化探索,比如深圳的特区经验、浙江的民营经济模式、江苏的乡镇企业发展等。如果未来地方缺乏自主空间,而只是机械执行中央政策,创新土壤将被削弱,市场主体活力可能逐步下降。此外,统一规则在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的现实下,难免会出现“一刀切”的问题,使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失灵。更大的问题在于,若统一被过度行政化理解,统一大市场就可能沦为行政集权的另一种表述,而非真正的市场化改革。
 
从这个角度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延续,也是对改革开放的再定义。延续在于它仍然以市场为核心制度,强调要素流通与市场规则的重要性;再定义则在于,它将改革的重点从“放权放开”转向“统一规范”,不再强调地方的自主竞争,而是中央的统一协调。这一转变的政治逻辑很清楚: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习近平选择用集中化来增强中央对未来的掌控力。换句话说,他并不是要全面终结改革开放,而是要将其转化为一种“安全导向型改革”,以确保政权在可能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未来的走向如何?如果统一大市场能够真正做到“规则统一而非行政集权”,那么它可能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消除地方壁垒,提升市场效率。
但如果统一大市场成为加强中央管制、压制地方活力的工具,那么它就可能带来与初衷相反的结果,削弱经济的创造力与韧性。习近平的选择,折射出一种风险管理型治理思路:优先确保政权安全,而不是单纯追求增长效率。问题在于,若安全逻辑无限扩张,经济效率可能被边缘化,最终损害的正是中共赖以维系合法性的基础。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对华提供尖端发动机 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官宣!三机弹射画面公开 已经领先福特级
70万兵力压境 普京“苏联复兴蓝图”越战越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美军提出“快速龙”概念 或中国率先实现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对华提供尖端发动机 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官宣!三机弹射画面公开 已经领先福特级
70万兵力压境 普京“苏联复兴蓝图”越战越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川普政府突传重磅消息
美军提出“快速龙”概念 或中国率先实现
“阵风”战机一年遭到两次“痛击”
中日开战日本稳赢?
风行者,一款比安-225还要大的超大型运输机
福建舰能弹歼-35 美福特号却弹不了F-35C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