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空姐年薪80万? 每次回家 都要大哭一场
www.wforum.com | 2025-08-15 20:32:42  腾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自由选择的权利

经常乘坐国内航班出差的夏洁曾对空乘有一个观察:候机时,化了妆的空姐踩着高跟鞋行色匆匆,上了飞机又穿着裙子和丝袜忙前忙后。相比之下,始终身着裤装的空少们要显得更从容。

最初,她没细想这件事,直到后来频繁地飞国外,在国际航班上见到了很多并不算年轻、妆容也没那么精致的女乘务员。有一次,她在美联航上来月经,给她送卫生巾和止痛药的女乘务员已经头发花白。这让她想到,在服务乘客或处理其他工作时,化妆、裙子和高跟鞋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后来再坐国内航班时,她尝试询问空姐穿着制服的体验,可能是因为身处工作场合,对方嘴上没有多说什么,但给了她一个“你懂的的眼神。夏洁想替她们发声,却发现在社交媒体上,一些有相同想法的姐妹已经行动起来了:她们会在飞机上要意见卡,写下“取消高跟鞋、给空姐提供裤装、不再强制化妆”等建议,请空乘递交航司。

夏洁决定效仿,又一次坐飞机时,她问空姐有没有意见卡,对方的第一反应是慌张,她赶忙说不是投诉。拿到卡后,她凭着自己的感受写道,“……女乘务员应有选择穿裤装和不化妆的权利,当然,更不用穿高跟鞋。在工作岗位上,专业性是高于美观性的……如果要求女乘务员着裙装、化妆、穿高跟鞋,那就同样要求男乘务员……”

空姐是否年薪80万,真实空乘感:压力大,薪资没涨过

空姐取回意见卡时,问夏洁“可以看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空姐一边看,一边走回其他空姐身边,递给她们传阅。夏洁瞄到,大家看起来都有些兴奋,还有人把那张卡拿在手里一个劲地晃。过了一会儿,乘务长走过来告诉夏洁,虽然未必有用,但自己一定会把意见卡交给领导。

王佳回想起自己坐的航班,空姐的制服是旗袍风格的连衣裙,不仅短,裙摆侧面还开了叉。她看到她们帮乘客往行李架上放行李时,一抬手,裙子变得更短了,放完之后总要拿手往下拽。看了那些帖子后,王佳再坐飞机时都会问空乘要意见卡。

有很多个“夏洁”和“王佳”在做同样的事,她们写意见卡,然后发帖分享经验,形成一股风潮。她们都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动笔的人。当帖子越来越多,发声者们会互相启发,下了飞机的空姐们也开始在评论区里讲述自己的感受,意见卡的写法和内容也在不断迭代。

一开始,意见卡的关注点集中在高跟鞋、丝袜、裙子和化妆上,建议将不适用于空少的要求直接取消。但部分空姐在留言中表示,自己所在航司会配裤装,只是布料没弹性,也不透气,还要求熨烫出裤线,反而没有裙子干活方便且需要花更多时间准备。于是,发声者们调整了话术,将这一项改为“裙装/裤装自主选择权”。大家也都认同,更重要的是“给空姐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外行,很多人此前没有关注到发型——长时间盘着发包靠在椅背上会造成颈椎不适。在空姐的提示下,“将盘发修改为低马尾”也被写进了意见卡。

还有人提到视角问题,写意见卡要从航司利益出发,这样才更容易引起重视。比如,取消丝袜是因为材质易燃,不利于保障乘客安全;对于改善着装与发型,是为了“减少服装损耗成本”和“减少员工健康赔偿支出”;如果能率先改变,航司会成为国内的行业引领者。为了避免给空姐带来麻烦,大家会在意见卡开头先写一段表扬,表示当天的空乘为自己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经历了一次次修改的内容被发声者整理成模版,便于其他想发声的女性收藏备用。高三毕业生小昕趁着暑期旅行,按照模版给两家航司写过意见卡。她6岁时第一次跟着家人一起坐飞机,被空姐光鲜亮丽的外表所吸引,从此梦想成为一名空姐,前不久还在志愿中填报了空乘专业。长大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憧憬是对这份职业的认知存在刻板印象。

她想,如果能从现在开始推动改变,等到未来真的有机会从业,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第二次写意见卡时,一位空姐主动加了她的微信。对方坦言,前段时间有点厌飞,因为意见卡缓解了很多,觉得“总有一天好日子会来的”。

他们只是拿起发蜡抓一抓头发

在国内各航司的乘务员招聘启事中,关于外貌的那条通常写着“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对空姐来说,这句话会被细化成诸多要求和规定。

于露露长了一张方圆脸,经常被夸气质好,163cm的身高刚好卡在航司要求的底线上。2023年,由于求职不顺,她在大学毕业后报名过一家空乘培训机构。机构老师是来自各航司的资深空乘以及乘务长,会以航司标准进行教学,核心目的在于帮学员通过面试。除了航空理论知识、实操训练和英语,培训重点还包括形象塑造和服务技巧方面的内容,比如化妆、盘发、礼仪等。

老师告诉她们,各航司的妆容规范不同,但不论哪种,都要用三种颜色的眼影进行晕染。同时,口红、腮红要和眼妆色系相匹配。比如,淡粉色眼影配珊瑚色口红,大地色眼影配红棕色口红。另一个重点是睫毛,为了保持长时间卷翘,要把睫毛夹反着夹,数到20秒再松开,然后立刻涂睫毛膏,同样步骤反复三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提起当时的培训,于露露觉得最痛苦的是学习盘发。航司对头发的基本要求是不能有碎发,在此基础上,有些航司会追求高颅顶、发包圆润的效果。盘发时,每步都有小技巧,比如,边梳头发边喷发胶,扎紧马尾后,再少量多次地推高后脑勺的头发……全程要用到多种工具:尖头梳、皮筋、发网、U形夹、一字夹。

刚开始,她每次盘发都要折腾半小时,慢慢能控制在10-15分钟。课后,老师还给她们布置过一个作业:回去盘10遍头发并拍视频记录下来。

培训期间,每个人可以按照目标航司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于露露和同学们每天6点起床,护肤、化妆、盘发,换好衣服——为了最大限度接近空姐的状态被要求穿裙子、丝袜和高跟鞋,再带着化妆包去上课,以便随时整改。到了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仪容仪表的检查,“看妆化得对不对、鞋子擦没擦干净、脖子后面的衣领上有没有粉底等。”

很难想象还有哪份随时会有危险的职业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在外表上。姜晓兰是一位从业19年的离职空姐,在她的印象中,航司对空姐的形象管理越来越严格和细致。有前同事告诉她,在如今的化妆课上,新人空姐被要求每人拥有“化妆刷五把、不同色号的口红三支等,加在一起得有二十几样”。有些新人可能会买平替,但用起来效果不行,如果买的对,“一套下来得两千多”。

正式工作后,空姐要在上班前预留足够的时间做妆发,每个人手速不同,快则20分钟,慢则1小时。空姐贺梅告诉我,登机前,空乘要签到、开航前会,再算上通勤,以7点的航班为例,她3点50就要起床,会在前一晚9点左右躺下酝酿睡意,有时能酝酿到12点。困意之下,时间尤其珍贵,如果不做妆发,她起码能多睡40分钟,也因此总是羡慕空少,“要是头发够短,都不需要用发胶抓,直接刷刷牙、洗洗脸就可以出门上班了。”

起飞前,空乘要接受仪容仪表的检查。贺梅所在公司由乘务长负责,她每次最担心的就是头发。要是当天的乘务长比较严格,发胶就得“往死里喷”,“尽量一根毛都不让它掉下来”。否则就要面对乘务长的责问:“你这个职业形象怎么回事?赶紧用发胶补一下”,大部分情况下,乘务长会给她们一两次整改的机会同时强调,“如果再看到你头发掉下来,就扣分。”扣分意味着扣钱,各航司的标准不同,贺梅所在公司的形象问题对应10到15分,1分20元。除此之外,有些航司还会把空姐叫去办公室和经理谈话,“这样一来就不仅是钱的问题,下班时间也要推迟。”

因为频繁使用发胶,她和很多同事都开始掉发和脱发,早早用上了生发产品,也有人在考虑去植发。

妆容方面,既要达到标准,也要注意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补妆,不然等在前方的同样是扣分扣钱。业务还不那么熟练时,贺梅一忙起来,吃饭只剩下5-10分钟,只来得及补个口红,后来熟练了,还能花30秒用粉扑迅速按两下。空姐每次上班的带妆时长都在十几个小时,有些干性皮肤的空姐会带一瓶喷雾,能及时补水。

为了减轻行李负担,贺梅刚开始只带口红和粉饼上班,但后来吃到了教训。有一次,受天气影响,她的航班无法按原计划当天返回,需要在目的地过夜,那天只有一个空姐带着整套化妆品,是贺梅不太熟悉的前辈。她想着其他人应该都去借过了,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干脆没卸妆直接睡觉,第二天带着前一天的妆又飞回去。

当然,以上这些烦恼——按照规定化妆、盘发,买大量化妆品,为了妆发提前起床……这些都是空少无需承受,也无从体会的。贺梅记得,培训时,他们也要一起上化妆课,但大部分时间只是坐着看。直到最后展示环节,老师检查空姐盘发和妆容的学习成果时,他们会拿起发蜡抓一抓头发。

一趟飞行消耗3双丝袜

如果说妆容对身体的伤害没有那么大,那么高跟鞋则是真正可能产生危险的着装要求。

航司通常会发高跟鞋和平底鞋两种鞋,大部分公司规定,空姐只需在进退场时穿高跟鞋,前后加起来在1小时左右,只占整体工作时长的极少部分,但这也意味着,她们要在上班时穿一双鞋,带一双鞋,还会面临一个安全隐患。几位空姐都向我提到,穿着高跟鞋上下机组车和飞机时很容易摔跤,部分舷梯和廊桥走起来并不稳,地面布满了一格格的网眼,大小足够鞋跟卡进去,拎着箱子、背着包的她们,必须走得非常小心。

从业7年的空姐孟莉卡过一次,摔了一跤,事后她在公司系统里提过建议,但没有收到明确反馈。姜晓兰的同事曾因此摔到骨折,被公司当成小概率事件。

登机后,空姐还在换鞋,空少已经开始检查设备了,遇到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比如上一趟航班延误,乘务长担心完不成工作,会让空姐先穿着高跟鞋干活。

而很多航司所谓的平底鞋其实是低跟鞋,也有两三厘米的跟高,透气度和舒适度也有限,长期在工作中穿着后,脚底会磨出厚厚的茧。空乘每年都有一定的积分额度,可以用来兑换制服、鞋子等衣物。空姐马妍和我分享,兑换新鞋时,有经验的空姐都会选大一码的,“走路的时候往后撑一点,也不会掉,要么加个鞋垫,因为工作到后半程,脚会很胀,在鞋里挤得难受。”平时只要有机会坐下,她就忍不住把脚后跟从鞋子里退出来。

结束飞行回到家,为了缓解脚趾疼痛,贺梅常用加了冰块的冷水泡脚,等到没那么疼了再换热水。冬天也一样,否则第二天会觉得走路都吃力。即便如此,她的几个脚趾表面还是长了厚茧,她觉得自己的脚“已经有点看不了了”。

贺梅认为这种疼痛和丝袜的长时间束缚有关,但丝袜带来的苦恼远不止于此。公司发的丝袜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能扒得牢,有些经常掉裆,如果是后者,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要去厕所提一次,忙到来不及去,就只能任由它那么掉着,时间一长,丝袜会把大腿根内侧磨得生疼。

由于材质脆弱轻薄,丝袜消耗得极快,一不小心就会被刮破、抽丝,座椅上的魔术贴、手上的倒刺,都刮破过贺梅的丝袜。比较严格的乘务长看见会扣分,所以要及时去厕所换新丝袜。

截至目前,她的个人纪录是,一趟飞行消耗了三双丝袜。每次上班,她都会在行李箱里多放两双备着。而每年用积分可兑换的丝袜数量是七十双左右,远不够穿一次扔一次。

到了冬天,仍要求空姐穿裙子的航司,会把丝袜换成黑色连裤袜,但裤袜的厚度远不足以御寒。如何形容那种厚度?几位空姐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如果是腿上肉多一点的女生,裤袜会隐隐透出肉色。再加上平底鞋是单鞋,同样不御寒。

马妍是90年的,年轻时能扛一扛,最近几年变得非常怕冷,每到冬天,她会偷偷在航司发的连裤袜里面多穿一层,为此,她买过不同种类的裤袜回来试——比如脚部薄、脚踝以上厚的,或是像秋裤一样只到脚踝的。

最终,她找到一种长长的袜套,从脚踝覆盖到大腿根部。唯一缺点是外面套上公司发的连裤袜后,袜套会在脚踝处透出一道印子,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除了多穿一层袜套,她还会使用热水袋。作为乘务长,她的座位靠近登机口,飞到温度很低的地方时,“虽然不可能漏风,但感觉就像是漏风。”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大家写的意见卡,她想,要是像空少一样冬天能穿裤子“那简直太美了”,“要在里面穿毛裤。”

相比高跟鞋、丝袜,裙裤装的选择在空姐群体中存在分歧。各航司的制服样式不同,有连衣裙和半裙之分,宽松度和长度也有区别。从几位空姐的讲述来看,判断裙子是否舒适和方便的一项重要标准,是蹲下时的状态,比如用不用担心走光。

贺梅近期飞过的一次航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颠簸,当时她正在给乘客发餐,只能在狭长的过道中间蹲下,要同时兼顾好几件事:蹲下后裙子会往上缩,她得夹紧双腿侧着身;为了不让餐车撞到过道两侧的乘客,她还要抓住餐车;而相比真正的平底鞋,低跟鞋在颠簸中很难保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敢做出太夸张的面部表情,怕乘客感到不安。

既然遇到危险时要脱掉,为什么一开始要穿?

结业后,于露露拿到了一张高级礼仪培训师资格证,但放弃了做空姐的念头,因为“太折磨人了。”也有老师在课上建议英语好的同学尝试去外航,“有的公司甚至能穿运动服。”

在国外航司,这也是革新的结果。20世纪20年代,飞机用于客运早期,很多人对其安全性不放心,敢于选择飞机的少数乘客也经常因颠簸而晕机、恐慌……为了让他们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保持情绪稳定,航司设置了乘务员的岗位,考虑到其繁重和危险,最初只招募男性。

1930年,一位名叫艾伦·丘奇的护士改变了这一切。她从小被飞行吸引,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驾驶证,却在应聘波音公司飞行员时遭到了拒绝,但她没有直接放弃,而是建议航司雇佣护士作为乘务员,她认为前者照顾病人的经验可以用在乘客身上。波音公司给了她三个月试用期,又由她招聘了另外7名护士组成首批空姐。考虑到飞机载重和结构,这些空姐被要求体重低于52千克、身高不超过163cm。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服务乘客,她们也会帮乘客放置行李、为飞机加油、协助驾驶员将飞机停入飞机库等,其制服样式参考了军装和护士服。

这次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其他航司纷纷效仿。而着重强调空姐外貌,甚至为其贴上“性感花瓶”的标签,是在二战后的60年代。当时,为了吸引主流乘客——男性商务人士,航司利用空姐形象进行营销,让她们穿上了高跟鞋、迷你裙和热裤。70年代中后期,廉价航司进入市场,机票价格下降让飞机成为更常见的出行选择,女性乘客、家庭乘客的比例随之上升。与此同时,此前饱受性感营销之苦,甚至动辄遭遇性骚扰的空姐也发出了反对声,加之女性主义的浪潮,制服逐渐回归过去所强调的优雅与庄重。而当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优雅与庄重也是不必要的。

过去几年,英国、日本、韩国、冰岛等国家的部分航司尝试将空乘制服“去性别化”。其中,比较标志性的是乌克兰航空公司于2021年为空姐设计的新制服,衬衫、铅笔裙、高跟鞋分别被T恤、裤子和运动鞋取代,发型改为麻花辫。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其市场部主管在采访中表示,“尽管空姐形象被高度浪漫化,但她们的工作对体能要求很高。”去年,为了打造“现代、包容和友好的工作环境”,北欧航空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露出纹身并穿着运动鞋。

空姐是否年薪80万,真实空乘感:压力大,薪资没涨过

乌克兰航空公司SkyUpAirlines空乘制服

但国内航司的脚步还未跟上,在机构培训时,老师反复对于露露和她的同学们强调,空乘是形象岗位。这会直接体现在面试中,于露露后来得知,为了提高通过率,有些机构的学员还会花钱请跟妆,“就是化妆师,从北京飞到上海陪她们去面试,有点像结婚。”

其他几位空姐在谈及面试的话题时,都提到了一个词:眼缘。孟莉记得,自己初试时是五六个人一组,被要求排着队在面试的房间里走一圈,对着考官们微笑一下,甚至不用开口说话。入行十四年,马妍先后在三家航空公司任职,也作为乘务长参与过招聘。她总结道,“抛开一些走关系的特殊情况,主要就是选漂亮的。”

行业内流传着一套各家航空公司的偏好总结,有的喜欢端庄大气的方圆脸,有的喜欢甜美精致的瓜子脸,有的则在长相基础上更青睐个子高的面试者。社交平台上,部分帖子直接用好嫁风、成熟风、贤妻良母型、精致ins风对此进行分类。几乎没有帖子针对空少的形象罗列出条条框框,马妍和贺梅思考后给出的答案分别是“帅就行”、“看起来正直一点,大大方方的”。

入职培训时,贺梅先上的是安全课,学习防冲击的姿势时,老师让空乘把两脚张开站立,这样才能在飞机上保持平衡。到了服务课,换了一个老师,直接在教学时说道,“收起安全课的那一套,把腿都并起来。”这让贺梅忍不住想问,“该听谁的呢?”

培训结束时,会进行一次情景演练式的考核。比如,空乘们正在发餐、发水,行李架突然着火,几个乘务员分工配合处理,最后由机长下令紧急撤离。其中,撤离的最后一步是摘除身上的尖锐物品、脱掉丝袜和高跟鞋。但在考核时,空乘都穿着连体的作训服,在最后一步中只是一边假装做动作,一边在口头表示,把动作念出来。作训服也让贺梅意识到,航司并非不知道怎样的着装是安全的。

她记得有人问过老师,“既然撤离要脱掉,何必要穿丝袜和高跟鞋?”得到的回答是,乘客们花钱坐飞机,不仅选择了一种交通方式,也是选择了更好的服务,好吃的飞机餐、舒适的座椅和赏心悦目的空姐,都是他们应得的。

当“赏心悦目成为一种需求”,什么样的空姐是好空姐?在马妍眼中,是每一次工作都能投入热情,具有共情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服务精神,懂得察言观色。参考所在公司,贺梅认为关键在于“听话”,“不要有太多自主意识,让干啥干啥,还有就是能和团队打好配合”。

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被忽略了。或许,在那些性命攸关的关键时刻,能够让空姐发挥作用的远不是美好形象和服务意识,而是如何运用专业能力沉着冷静地应对。去年12月,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坠毁,造成3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29人生还。后来,阿塞拜疆外交部在X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乘务长霍库马·阿利耶娃在事发时一直让大家系好安全带,并反复强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幸存者表示,空乘发出的清晰指令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是45岁的空姐邓月薇向地面控制中心拨通紧急电话,在一片恐慌中,她用完整而冷静的表述汇报了劫机情况。

除了空姐,“赏心悦目”同样束缚着很多其他岗位上的女性。在为空姐写意见卡的帖子下,能看到高铁乘务员、机场地勤、景区讲解员的“求助声”,一位讲解员提到,景区要求女性员工每天化妆,夏天在室外边走边讲,常常因为流汗太多导致妆花掉,还要被领导批评。

苏昂曾是机场贵宾厅的一名外包服务员,她告诉我,服务员和保洁也会被要求化妆,不是擦个隔离、涂个口红就够了,要画“符合一定标准”的全妆,“太浓或太淡都不行”。每次上岗开会,班组人员到齐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仪容仪表,“女生查妆容,男生查衣服袖口脏不脏,有没有染头发。”服务员的班次分为白班和夜班,夜班从晚上七点半到早上九点半,同样要化妆。苏昂的同事大多是从技校来实习的在校生,年纪轻轻,脸上少有瑕疵,但她发现,上了一段时间班后,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出现了皮肤问题,有人过敏,有人长痤疮,也包括她自己。在机场工作了近一年后,苏昂选择离职,而如今回忆起来,她仍想不通,出于卫生原因,服务员工作时需要戴口罩,“涂口红的意义是什么呢?”

每次飞完航班到家,都要大哭一场

写意见卡为空姐发声的乘客们得到的也不全是支持,与我对话的几位发声者都收到过大量反对的留言和私信,甚至是人身攻击。

王佳发现,持反对意见最多的是男性,主要观点集中在:见不得空姐比自己漂亮、无人在意经济舱乘客的想法、自我感动……后来,她在朋友提醒下删掉了一些负面评论,“防止算法把帖子推给更多类似的人,也怕其他想写意见卡的姐妹看到后受到打击。”

相比于这些,她们更没预料到的是,部分反对声是来自空姐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裙子更好看,孟莉是其中之一。她所在公司冬天可以穿裤子,每到开始穿裤装时,她会对同事们抱怨,她也不认为化妆是负担,她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上班,去面对每趟航班上的陌生乘客。

今年,她收到过意见卡,当时天气还没转暖,空姐都穿着裤子,一个女生发现这点后问她要了一张卡片,写下了表扬,“她表扬公司给空姐配了裤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觉得这样很好。”孟莉非常热情地感谢了她,但她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你写这个干嘛?我交给公司,也没人会给我加分。”拿回去后,她给同事们看了一眼,大家都没什么反应,那张意见卡被丢掉了。

这正是很多人担心的事,意见卡会被递交吗?由于各航司制度不同,面对这个问题,空姐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有人觉得收到了就该交,也有人不想为此跑一趟并耽误下班。

后者反映出一种空姐中很常见的心态:没有意义。马妍没有收到过意见卡,看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发声,她心里感动,觉得空姐群体被关注了,但又对改变不抱希望,“就算把卡交上去,也没什么意义,规则的制定者又不是意见的受益者。”很多规则虽然痛苦,但用马妍的话来说,“都可以克服”。更重要的是,意见卡所反馈的形象问题,并不是很多空姐心里最亟需解决的。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职业困境,是她们更希望被看见的。

如果让马妍写意见卡,她最想反映的是“缩短执勤期时间”。目前,空乘单次执勤期不得超过14小时(即从签到至签出的工作时长),如果航班上的执勤人数增加一人,则延长至16小时。民航局规定,每上4天班,空乘必须休息48小时,航司排班时,总是按照这个底线卡得严丝合缝,这导致空乘只能休息不到48小时——为航班做准备以及通勤会占用休息时间,有时候还会被安排去其他城市起飞,去程又占用了更多的休息时间。

航班时间不固定导致作息不规律。空姐普遍害怕上早班,如果被排到,睡觉前会反复检查有没有定闹铃,睡下了也总是惊醒,“睡了和没睡一样”。做空姐后,贺梅已经不敢看以闹钟响作为开头的vlog了,点开就会应激。

几个月前的一次大规模会议上,贺梅所在航司的高层提到民航和高铁的行业竞争时说,“现在高铁的便捷对民航业打击很大,差异化的重点就在于服务,要让乘客觉得自己的飞机票钱花得值。”她坐在下面听着,心想,“乘客还希望座椅之间的距离更大、餐食更好吃呢,但这得花很大一笔钱才能实现,让空乘嘴更甜一点,打扮得更漂亮一点,却无需他们付出任何成本。”

除了竞争压力,疫情的影响也未散去。财报显示,2024年,尽管已大幅减亏,三大航司南航、国航、东航的亏损分别为16.96亿元、2.73亿元、42.26亿元。为此,降本增效成为常态。

一位资深机长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提到,航司成本主要来自人员、燃油和飞机,不少航司都不再返聘退休员工、减少新招飞数量——这本质上是为了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学员积压问题,一些航司的处理方案包括:直接撕毁协议、延缓新员工上岗时间、将公费学员改为自费……

节流策略总是直接作用在一线工作人员身上。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以前的制服和鞋子是每年定量发,现在则用积分兑换。此外,航班开始减员减配,一位空姐告诉我,这意味着原本5个人的工作只安排4个人做,提供给乘客的餐食、用具也减少了20%。其工作场景常常是这样的:不同的人同时向她索要不同的东西,这个座位要耳机,那个座位要毛毯,减配后,乘客的需求并不都能得到满足,只能靠一张嘴不停地向乘客解释致歉。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体力劳动,空乘要付出的情感劳动也在增加。但为了不被投诉,不能把情绪压力流露出来。因为乘客评价也在空姐绩效考核中,“好评不见得会怎样,但凡有个低分,领导就开始不停的找你,让你回忆这个航班做了什么让乘客不满的事情。”孟莉说道。

有时候压力也来自不被尊重的感受,这是贺梅现阶段的苦恼之一。在最忙的上客期,机舱里人头攒动,难免互相踩脚。贺梅经常被踩,很多次,她看到乘客回头时脸上的表情原本是有歉意的,一句“对不起”就在嘴边,发现自己踩的是空乘,突然就闭嘴了,她只能给出习惯性的微笑和道歉。

尽管是一份高压工作,但空乘并非外界想象中的高薪。孟莉生活在浙江,经常被乘客问“是不是年薪80万”,实际情况是,入职之初,月薪七千多(含过夜费等全部收入),在她成为两舱乘务员后涨至一万出头。姜晓兰于2004年入职航空公司,刚转正时月薪五六千,两年后涨到一万左右。曾有前辈告诉她,空乘的工资十年不涨,此时回过头来看,她感叹道,“岂止十年,是二十年没涨。”

空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飞行小时费、过夜费和各类补贴构成,各航司的情况不同,但起步阶段大约在几千元,有资格飞国际航班,能拿到更高的过夜费后,工资会相应上升。此外,晋升也会带来涨薪。一般来说,从普通乘务员、两舱乘务员、乘务长、到主任乘务长,空乘需要逐级考核,但晋升节奏不固定。马妍表示,关键在于公司每年引进的飞机规模,“如果公司没有需求,积压的人比较多,节奏需要放缓,考核难度也会增加。”

当下就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据民航局统计,2016-2018年,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从2950架增至3639架,每年增长超300架,但2019年之后,增幅明显放缓,截至2024年底,在册架数4394架,每年增长不足200架。

空乘法定退休年龄是50岁,但由于长期工作在高压下、职业发展受限,很多人坚持不到退休。对于比较资深的空姐来说,在入行前后,可能还经历过从抱有幻想到滤镜被打碎的转变,但如今有了网络讨论,年轻一代的空姐更早了解到真相,职业理想几乎是一种空谈。于露露问过很多同学,“你们为什么想做空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是大家以当时的能力,能做到的最好的岗位。”她记得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学,曾考虑过去横店当群演,但混出头很难,如果先去学表演,又要投入很多钱。

从去年开始,每次出了航班到家以及飞下一个航班前,贺梅都会大哭一场,有时候也放声尖叫,几分钟后恢复平静,才感觉明天又能接着上班了。像这样承受着心理压力的空乘并不少,她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关于“厌飞”的帖子。贺梅告诉我,培训中也上过两节心理课,老师会给他们做心理建设、传授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事实上,工作后有问题也可以向航司求助,但极少有人这么做,大家的担心是一致的,“压力大到需要求助,公司会觉得你不适合工作,让你停飞。”

最近,她频繁刷到乘客写意见卡的帖子,觉得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然而,发声并非毫无意义。今年7月,山东航空推出了新制服,并宣布空姐可以自选裤装和裙装,用平底鞋代替高跟鞋;春秋航空发布通知,空姐可以在执勤期全程穿平底鞋。在此之前,湖南航空于去年取消了高跟鞋执勤的政策,吉祥航空允许空姐在高跟鞋和平底鞋中自由选择。

在发声者们看来,改变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就像她们都在对话中提到的另外一件事:今年,一些女性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声,为保洁阿姨争取休息间。这次,夏洁很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发声。透过空姐的处境,她能看到部分职业女性的集体困境:相比专业能力,总在外形上被提出过多要求,或者说,常常被“以貌取人”。王佳有过类似经历,她在化工行业的某家企业做高管,但由于身为女性且长相显年轻,经常在工作场合被轻视。前段时间,她和男同事出差,合作方的领导见到他们,寒暄时提出晚上一起吃饭,但他在对话中直接略过她,直到她被介绍是亚太层级高管,那位领导才立刻过来和她握了握手。

夏洁告诉我,她以后还是会发声,不仅为空姐,就算力量单薄,也会尝试改变那些只适用于女性的不合理规则。她说,自己其实不喜欢开车,但总听到有人说女司机不行,就有一种责任感,“我必须要把车开好。”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黄岩岛填岛效果图
中国放出东风100实战视频 时长达到2分钟
056护卫舰跑得慢、自持力差 遭嫌弃?
俄军奇袭!乌军遭遇开战最惨重溃退
双普会前夜 五艘中国“冰舰”突现阿拉斯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黄岩岛填岛效果图
中国放出东风100实战视频 时长达到2分钟
056护卫舰跑得慢、自持力差 遭嫌弃?
俄军奇袭!乌军遭遇开战最惨重溃退
双普会前夜 五艘中国“冰舰”突现阿拉斯加
航母都害怕,这款导弹有多厉害?
普京硬闯鸿门宴,川普真敢扣留吗?
南海风云再起!中国随时由演转战
越南入役20门韩国K9A1 全部对准中国
普京没想到!乌克兰特种部队渗透克里米亚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