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广东出现基孔肯雅热集中感染 | |
www.wforum.com | 2025-08-06 07:18:48 BBC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中国卫生部门数据显示,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病毒感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扩散,已有广东以外省市要求自粤返回者采取自我医学监察措施。 基孔肯雅热又称屈公病,主要透过蚊子叮咬人类传播。卫生官员强调此疫病致死率极低,但仍可能给患者留下长远影响。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警告各国加以防范,并指出,由于人类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类此,患者有可能被误诊。 广东、澳门与香港当局纷纷开展灭蚊行动,并呼吁民众做好个人防蚊措施。但自7月下旬以来的持续暴雨天气带来了麻烦。 基孔肯雅热是甚么?它都有哪些症状? 据世卫组织介绍,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被发现。病名源于坦桑尼亚南部的基马孔德语(Kimakonde),意思是“变得扭曲”。这源于患者会因为严重关节痛而弯腰。 基孔肯雅热常见由埃及伊蚊(Yellow fever mosquito;又称埃及斑蚊)和白纹伊蚊(Asian tiger mosquito;又称亚洲虎蚊、白线斑蚊、花斑蚊)传播,它们同时会传播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骨痛热症)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又称兹卡病毒)。蚊子叮咬感染了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人类,吸食其血液,从而带毒,继而在叮咬下一个人时向对方传播病毒。 受感染的患者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后四至八天发作,但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12天。症状为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也可能伴有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 在非洲国家肯尼亚沿海城市蒙巴萨市郊班布里(Bamburi, Mombasa)居民梅西(Mercy)一家先后感染了基孔肯雅热,她告诉BBC 斯瓦希里语网(BBC News Swahili)染病经过。 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事情发生于5月下旬。梅西说:“我像往常一样出去做日常活动,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你知道吗?爸爸还没起床。’我问为甚么,他说他醒不来。” “当我跑回家时,发现他痛苦不堪,甚至无法抬起手臂,像个小孩子一样哭泣。” 梅西赶紧把86岁的父亲送院,但他最终病逝。之后,梅西和其他三位家人也确诊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世卫组织指出,由于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相似,患者有可能会被误诊。 BBC未来网(BBC Future)曾报道,多项研究显示,飓风过后,经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如西尼罗病毒、兹卡病毒、登革热及屈公病的发病率往往会上升。 万一感染基孔肯雅热会有哪些影响?哪些人尤其需要注意? 世卫组织介绍,基孔肯雅热感染所导致的关节痛会使患者身体虚弱,并会持续几天,但也可能达到数周、数个月,甚至数年。 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偶尔也会引发眼部、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高龄尤其是有基础病的患者,或者是染疫母亲所诞下的婴儿,和出生首数周内遭带病毒蚊子叮咬的新生儿,均有更高的重症风险。 中国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重症患者可能要面对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但强调基孔肯雅热的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0.1%。 世卫组织称,按照现有的医学证据,患者康复后,很可能对未来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 中国大陆的基孔肯雅热疫情目前处于甚么状态? 当前中国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市顺德区。 目前中国大陆基孔肯雅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截至8月2日,全省2025年以来录得7716病例。 数据进一步显示,病例均集中在省会广州旁边的佛山市,又主要集中在顺德区。但官方新华社8月3日称,顺德区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数连续下降。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是在7月15日通报8日发现的首宗病例,当时官方新华社的报道并未提及患者的感染来源。不过,华南已进入汛期,顺德龙江镇6月下旬就曾有水电站于洪水通过后被上百吨垃圾围堵,引发环境卫生担忧。 新华社引述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称,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 广东省疾控局5日曝光了佛山市执法部门发现的防蚊不力案例,涉及酒店、住宅区等积水未及时清理。这些单位被执法部门引据《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及《广东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施加行政处罚。 佛山当局对一些被认为杜绝蚊患不力的单位施加行政处罚。 香港《明报》报道,广州已实行“网格化”管理,包括100%入屋询问佛山旅居史,以及由执法队员、村社人员组成的破拆组协助处置“入户障碍”,确保100%入户清理垃圾、积水。 中共《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福建省福州与泉州两地已发布健康提示,提醒自外地返回人员执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在7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说:“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个人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澳门特区卫生局在7月18日接获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目前共录得八宗,包括两宗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病例当中,有曾往返佛山者,也有曾出国到斯里兰卡公干者。 香港环卫部门表示,连日暴雨让防治积水与施放灭蚊药液变得困难。 香港特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于8月2日公布录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为输入自佛山病例。8月6日,港府再确认3例感染病例。 香港大学医学院知名传染病专家袁国勇教授7月24日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警告说:“这个病大家都不要太轻看,虽然它的死亡率非常低,甚至低过季节性流感,但是大家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没有对这个基孔肯雅病毒的免疫力,因为我们无接触过这个新发性传染病。” 袁国勇教授指出,佛山的确诊病例在15日起的七天内增加了五倍,因此一旦病毒传入香港,“它的爆发可以很厉害”。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官员强调,粤港澳三地在传染病防控与应急方面合作无间,港方已充分掌握粤方基孔肯雅热疫情。 台湾方面则表示,境内基孔肯雅热病例均为移入病例。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日称,今年以来累计输入了16例,其中印尼占13例,菲律宾两例,斯里兰卡一例。 但疾管署警告,台湾2020至2024年同期基孔肯雅热病例介于零至六例,因此16例这个数目为近六年同期最高。台方已提升对广东的旅游疫情建议提升至第二级“警示”。 广东当局加紧各地灭蚊工作,并称佛山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播速度已在减慢。2025年7月24日 基孔肯雅热除了中国大陆,还正在哪些地方蔓延? 当前的全球基孔肯雅热感染激增始于今年年初,主要发病地点包括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Mauritius)、法属留尼汪岛(La Reunion)和法属马约特岛(Mayotte)。三地在2004至2005年间发生的基孔肯雅热大流行中均为主角。 其中,法属留尼汪岛已有三分之一人口染病。留尼汪岛卫生局(ARS La Reunion)最近一次于8月1日发布的疫情通报指出,自2025年以来,全境有5.45万人确诊感染基孔肯雅热,其中28人死亡。 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团队负责人阿尔瓦雷斯博士(Dr Diana Rojas Alvarez)22日警告说:“基孔肯雅热并非一种为人熟知的疾病,但它目前已在119个国家被侦测到并正在传播,使56亿人蒙受风险。” 阿尔瓦雷斯博士说,世卫组织认为目前在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和马约特岛的传播情况,跟上一次疫情何其相似。“我们看到历史正在重演。” 基孔肯雅热在法属留尼旺岛肆虐,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份曾到当地视察疫情。 她说,基孔肯雅热病毒从印度洋岛屿向非洲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肯尼亚扩散,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流行病传播也在发生。 她还提到,法国本土自5月1日以来已录得约800例输入病例。欧洲整体的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情况尤其令人担忧。 这可能与白纹伊蚊最近几年作为侵入物种登陆欧洲有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传染病生态学家艾琳·莫迪凯博士(Dr Erin Mordecai)对BBC未来网指出:“由于它(白纹伊蚊)比埃及伊蚊对较凉气候的耐受性稍高,因此能够熬过冬季,并已在美国东岸沿线建立栖息地。它已成为一项主要的入侵性威胁,因为它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兹卡病毒及其他病毒。” 同理推之,欧洲相对温和的环境促使白纹伊蚊在欧洲扩散,也因此加强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针对境外基孔肯雅热疫情,台湾疾管署23日宣布将对巴西与法属留尼旺岛的旅游疫情建议等级提升至第二级“警示”,中国大陆广东省、菲律宾、印尼、印度、斯里兰卡、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提升为第一级“注意”。 基孔肯雅热能如何治疗? 临床治疗方面,目前并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专门抗病毒药物。世卫组织建议对患者使用退烧药(Anti-pyretics)与最佳止痛药(Pptimal analgesics),以对付发热和关节痛,例如扑热息痛(Paracetamol)和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世卫组织同时建议患者大量喝水和多休息。 全球共有两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已获监管当局批准使用,但尚未进入广泛应用阶段。 其中,法国药企Valneva研发的疫苗Ixchiq于2023年11月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是全球首款基孔肯雅病毒疫苗。获准临床使用的人群为18岁及以上、感染风险较高者。 基孔肯雅热可以如何预防? 睡觉时使用蚊帐有助阻挡蚊虫叮咬,降低感染基孔肯雅热风险。 世卫组织认为,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就是避免蚊虫叮咬,而减少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控制蚊子媒介和减少蚊子滋生地。 世卫组织建议身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地区的人员穿着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的衣服,防止白天被蚊子叮咬,同时应该用纱窗和纱门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若在白天睡觉,应使用药浸蚊帐来预防蚊虫叮咬。 用于防止蚊子的驱虫剂应该含有避蚊胺(DEET),伊默宁(IR3535)或埃卡瑞丁(icaridin)。 中国疾控中心还建议民众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晚上睡觉的时候,必要时要配合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个人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香港与澳门卫生当局也建议居民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与家居周围的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
|
|
|
![]() |
![]() |
这火力居然是边防部队?越南士兵表情复杂 |
![]() |
俄军迎来两大亚洲强援?大量炮弹抵达战场 |
![]() |
中国003航母即将服役 疯了,两攻也用电弹? |
![]() |
中国舰载教练机 双垂尾“超级小黄蜂”曝光 |
![]() |
东风-100高调亮相 为何规模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