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爱是“反人性”的 | |
www.wforum.com | 2025-07-31 12:09:58 黄仕明心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为什么在一起久了,感觉就淡了?” 随着相处时间推移,曾经浓烈的爱情似乎渐渐变得平淡甚至寡味。这也许是许多身处亲密关系中人的共同困惑。 甚至还有一种观点:持久的爱是“反人性”的。 乍听之下,还颇有道理,看看我们本能的“人性”: 进化的本能 从冰冷的进化逻辑看,生物似乎被设计为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基因。 远古环境中,寻求多样化的伴侣曾是一种关键的生命延续策略。 而长久的爱,一生绑定一个伴侣,要求个体不断有意识地管理、甚至超越可能存在的、潜意识的“向外张望”的生物冲动。 “上头”会消退 热恋期的强烈激情(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驱动)通常在1-3年后自然消退(激情爱转化为陪伴爱)。 渴望持续不断的“热恋感”是不现实的,追求这种状态可能导致关系不稳定。 对抗“利己”的本能 长久的爱意味着什么? 是无数次在困倦时聆听对方的烦恼;是在怒火中烧时先压下脾气去理解对方的不易;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对方的需求放进自己的优先级。 这要求持续的利他、牺牲、共情、包容和延迟满足——与我们“保护自身利益”、“优先满足自己”的本能对抗。 成长的不同频 今天的你,还是十年前那个你吗?我们的价值观、梦想、关注点,会随着时间不断成长和改变。 二十岁爱TA的洒脱不羁,四十岁可能需要TA的稳重担当。 人格不同步发展就是感情暗礁。 长久的爱,要求两个独立的生命体,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上,不断调整步伐,重新协商联结的方式。 它必须承受住“变化”的无常考验,而不是停泊在最初的港湾里。 即使如此,人性深处也埋藏着支持长久联结的密码: 1、我们是“依恋的动物”: 从婴儿期开始,我们必须依靠与养育者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依恋)才能生存。这份对安全的需求贯穿一生。 一份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正是成人世界最核心的“安全基地”,提供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压力缓冲—— 这满足了最底层的心理需求,其力量远超短暂激情。 2、“忠诚激素”催产素,爱的粘合剂: 当激情激素退潮,强大的“拥抱激素”——催产素开始登场。 在长期伴侣的亲密接触(拥抱、亲吻)、深度交流、相互支持中,催产素大量分泌, 它促进信任、共情、情感联结并抑制背叛冲动,为长久爱情奠定了坚实的生物基础。 3、爱的大脑“换挡”: 神经影像学表明,长久伴侣的爱激活的大脑区域与热恋期截然不同。 它从追求“奖赏”和“渴望”的区域,转向了与平静、安全、深度依恋和共情相关的区域。 这不是爱的消失,而是爱的进化与深化——从燃烧的火焰蜕变为温暖的炉火。 大部分亲密关系会经历三个阶段,而考验常在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蜜月期(1+1=1):“理想化的融合”。 我常常开玩笑说,一见钟情,是两个“神经病”在一起。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讲,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潜意识就涌现这样的感受—— “我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办法得到的一切,这个人都可以满足我。” 例如: 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希望找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伴侣,而经常被母亲责骂的男孩则渴望一个温柔的伴侣。 当男人遇到面前这个女人这么温柔,小鸟依人,女人也觉得对方这么地负责任,出于潜意识的渴望,他们在一起了。 这是一种充满“迷醉感”的融合状态(大脑喝醉了)。 第二阶段是差异期/权力斗争期(1+1=2):“幻灭与差异的觉醒” 激情冷却,现实显露。当各自内在的伤痛和需求未被自我看见和照料时,就会无意识地向伴侣“索爱”:“你爱我,就应该给我······” 一旦对方给不到,期待落空带来失望、抱怨、指责、失去耐心······ 这个时候,我们渐渐从第一阶段的迷醉中醒来,彼此合一无我的幻象破裂,巨大的落差感成为焦点。 在这个阶段,也会出现一种普遍的情况: 同住一屋檐下却形同路人,虽然没有大的争吵或是伤害,但是人在能量不在,更多是功能性互补(分担生活成本),亲密感荡然无存。 很多关系也此步于此,它直接冲击了我们追求“不变”与“完美”的舒适区本能。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1+1=3):“独立与联结的共创” 这是亲密关系的升华之地,也最需要反人性的努力。 成熟的亲密关系充满生命力。它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发展出: “我在这里,你在那里,我们彼此连接,但又彼此独立,我们共享一个包容彼此,却又超越彼此的空间。” 我们因不同而互补,因相同而共鸣。 这需要: 1、伴侣各自疗愈童年创伤 期待伴侣来疗愈你的创伤注定会失望,伴侣也有其伤痛与局限,TA也在学习成长来照顾好自己的伤痛。 如果TA也没有充分地成长,没有办法去疗愈自己的时候,TA也真的没有能力来照顾好你的伤痛。 同样的,你也无法背负伴侣的伤痛。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没办法去疗愈任何的人,包括你的伴侣。 每一个人进入到关系,进入到世界,一定是从自己开始的。 成熟的爱意味着认识到:这是我的伤痛,我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运用成年后的智慧、能力和资源,去滋养、疗愈内在那个曾经受伤、资源匮乏的小孩。 越能自我疗愈,越有能力在关系中安全地打开和去爱。 充分地成长,带着完整的自己,带着成熟的自己进入到亲密关系,而不再是两个受伤的小孩在互相索爱。 2、“刻意”建立友情 刻意如朋友般相处:互相尊重、留空间、合理分工(家务、育儿、财务、情感支持)、不随意侵犯对方界限。 不要觉得:反正他/她是自己人,不拘小节啦,这样很容易就失去了彼此之间的尊重和平衡。 想像一下,你和知己好友之间的相处是怎么样的——尊重彼此、给对方空间、互相帮助、同理对方的感受、无所不谈...... 而面对“自己人”时呢?——对对方有要求、很多应该和不应该、你要理解我,照顾我的感受...... 如果伴侣双方创造成人间的合作关系,像朋友一样相处,“刻意”建立友情, 伴侣就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传达给身体和潜意识这样的信息:“面前这个人是我的好朋友,不是我的敌人。” 而相反,如果总是以“自己人”方式,熟不拘礼地随意相处,很容易在关系中侵犯了对方的界限, 或者在沟通中指责、抱怨,那么就会传达给身体和潜意识这样的信息:“面前这个人不是我的朋友,是敌人。” 然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无意识地变得剑拔弩张了。 3、维护“性的亲密”与“黄金时间” 伴侣既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同时又有性的亲密,那么在关系里就能够体验到高品质的体验—— 尊重又合一;有彼此的空间又深深的连接...... 在琐碎日常中,刻意安排纯然的相处时间—— 不谈论生命里面的问题、挑战和计划,只是把所有的专注放在彼此身上,完全地活在当下和连接彼此。 一个人能够给到另外一个人最宝贵的礼物,就是把当下和专注带到彼此的关系之中。 这样的高品质的相处时间,对伴侣之间的性亲密是有帮助的。 4、共同应对危机与共享精神世界 在财务、健康等重大危机面前并肩作战(危难中的支持是关系的强大纽带)。 共同寻找或支持彼此的精神追求、爱好,一起探索更广阔的生活,服务更大的人群,拓展超越“小我”的生命意义。 写在最后 持久的爱,表面与“追求新鲜”、“即时满足”这些本能冲动相悖, 实则是对人性更深层次渴望——归属、联结与超越的终极回应。 当两个独立的灵魂,在成熟的爱中既能深深连接,又能自由呼吸,共同创造一个比各自更大的“3”的空间时, 那温暖而恒久的炉火,足以抵御岁月漫长与本能躁动。 亲密关系的深化,从来不是靠“本能”驱动,而是需要主动的学习与经营。
|
|
|
|
![]() |
![]() |
运20B和运20A同框 差别有多大? |
![]() |
战略要地到手 俄罗斯或许能体面停战了 |
![]() |
卫星拍到9架先进无人机 今年阅兵还有惊喜 |
![]() |
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 普京全力拉拢印度 |
![]() |
俄机场再次遭袭 一架苏27被女特工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