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下的冤魂:追踪俄罗斯的战争罪行 | |
www.wforum.com | 2025-07-01 09:44:57 日新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平民蓄意发动的无人机袭击,正揭示着未来战争罪行的某种可怕走向。 2022年3月,俄罗斯军队占领赫尔松市后,占领当局曾一度在街头高调竖立起“俄罗斯永远在这里”的醒目标语。然而,仅仅八个月后的2022年11月,乌克兰军队便成功解放该市,将俄军驱逐至第聂伯河以东。时至今日,这条河流依然是该地区前线的分界线。然而,河对岸的俄罗斯军队,却始终没有停止恐吓赫尔松居民的企图,其手段之隐蔽与凶残,令人发指。 在人权观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赫然记录了俄罗斯在赫尔松地区利用无人机对平民发动的袭击。报告明确指出,“显然是故意或鲁莽的袭击构成了战争罪行”。据统计,2024年,此类袭击已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通过对幸存者和目击者的证词进行详细核实,并结合数十段视频和照片证据,人权观察组织认定,俄罗斯军队所使用的,竟是改装了爆炸性武器的商用无人机,其中包括反人员地雷。更有甚者,大量的证据来源于袭击者自己拍摄并上传至与俄罗斯军队相关的电报频道中的视频,这无疑为这些罪行的定性提供了铁证。 自去年春季以来,针对赫尔松的无人机袭击活动显著升级,其后果是残酷而直接的:数千名赫尔松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导致该市第聂伯罗区及邻近的安东尼夫卡郊区人口急剧锐减。据赫尔松市议会执行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仅在2024年5月至12月间,安东尼夫卡区的人口就从4570人骤降至2300人。尽管当地官员未能提供第聂伯罗区人口减少的具体数字,但人口流失的趋势已不言而喻。 无独有偶,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上周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亦印证了这一严峻现实:在过去一年中,短程无人机已成为乌克兰平民伤亡的主要诱因。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发动全面入侵以来,联合国监测人员已核实超过3000起由无人机袭击导致的平民伤亡事件。其中绝大多数(89%)发生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政府控制区发动的袭击中,而令人震惊的是,这其中的62%竟集中发生在赫尔松地区。 2025年1月12日,第聂伯河部队无人机部队的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执行作战任务时集结 为更深入地剖析无人机战争对赫尔松平民的影响,以及其如何助长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罪行,《The Beet》编辑艾丽丝·哈特(Eilish Hart)专访了人权观察组织危机、冲突与武器部副主任贝尔基斯·威尔(Belkis Wille),试图揭开这场新型战争罪行的面纱。 以下是经过原编辑删减的问答内容,以确保访谈的精炼与清晰: 人权观察组织如何调查这些无人机袭击并识别其模式? “我们记录袭击的方法与所有类型袭击一致。我们始终基于受害者和目击者的直接证词来获取信息——这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能够实际进入遭袭地区时,这对我们也至关重要,因为这使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袭击动态,可能看到袭击遗留物,最重要的是,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相关军事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2024年11月,尽管袭击仍在继续,仍执意前往赫尔松。”贝尔基斯·威尔解释道。 她进一步指出:“本次报告中,我们新增了一部分内容,即网上流传的这些视频——我们通常称之为‘施暴者内容’。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施害者内容已成为调查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等案件中越来越重要的证据。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在线发布视频的习惯。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施害者似乎并不担心记录并发布自己实施战争罪行的行为。” “当然,我们只能在确认内容真实的情况下使用此类材料。为此,我们已建立一套流程:当发现疑似与调查相关的素材时,我们的开源调查团队会先进行核实,只有在核实无误后,我才会将其纳入我们正在调查的袭击事件的证据库。”威尔强调了证据的严谨性。 她补充说:“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会将所有调查结果汇总,然后致函我们所指认的责任方及其他可能掌握更多信息的相关方。在此案例中,这意味着与赫尔松当地当局(警方、地方行政部门等)展开沟通,他们正在独立统计相关数据。” 关于模式的识别,威尔表示:“模式的形成主要源于研究的规模。本次报告的目的是不关注一两起个别袭击事件,而是全面分析过去六个月内观察到的袭击规模。这是我们能够开始识别袭击模式的唯一途径。最终,我们从数据中提炼出了这些模式。” “我们发现,从去年6月到12月,无人机投送的弹药袭击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当然,赫尔松自2022年11月俄罗斯军队撤离并向河以南地区推进以来,一直处于攻击之下。因此,针对该市的攻击并非新鲜事。但这些攻击主要由无人机执行——这一点是新的。”威尔指出无人机使用的特点。 她进一步阐述:“我们对45起攻击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取了足以确信这些攻击明确针对平民和民用目标的信息。我们观察到,俄罗斯士兵正利用无人机在赫尔松沿河岸的两个特定区域(第聂伯罗夫斯基区及相邻的安东尼夫卡郊区)展开全面攻势,针对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举不仅制造了平民恐慌,更实质上引发了这两区域的大规模人口外流。” “我们看到,遭到攻击的对象涵盖了平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商店、送货货车、医院、救护车、应急队伍、消防车、发电机、开车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步行的人——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威尔的描述触目惊心。 报告指出,俄罗斯军队似乎在“故意或鲁莽”地对平民和民用目标发动无人机袭击。我们应如何区分故意袭击与鲁莽袭击? 威尔解释了法律上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具体谈到无人机时,故意意味着操作员看到平民,识别出此人[是平民],并明知对方是平民仍决定发动袭击。鲁莽则是指他们看到可能为军事人员的人,但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核实其军事身份,或未履行国际人道法规定的义务——即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推定某人为平民。” “我们报告摘要中提到的安娜斯塔西娅[帕夫连科]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威尔详细描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一名女子骑着自行车,对无人机操作员来说,她穿着平民服装,没有携带任何看起来像武器的物品,只是缓慢地沿着道路骑行。我们看到的是,无人机识别出她,跟随她数百米,然后才决定投放弹药。她受了重伤,但幸运地活了下来,并设法躲到桥下。我认为这是她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她指出这一案例的深远影响:“这也是所有这些攻击影响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安娜斯塔西娅]离开了赫尔松,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这清楚地表明,这些袭击的影响是人们离开且不再回来。据居民讲述,他们说:‘在我所在的社区,2024年6月还有数千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人。’” “改装方式非常粗糙。他们基本上只是制造一个能够携带并投放物体的装置,有时使用3D打印机或在任何DIY商店都能买到的零部件。”威尔揭示了改装的简易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投放了各种类型的弹药。” 她进一步分析:“据我们所知,这些行动是在非常局部范围内进行的。俄罗斯军队并未以集中方式采购并改装无人机后再分配给各单位。相反,似乎是支持者或筹款者向这些单位发送少量无人机,随后由他们自行改装以实现投放功能。” “俄罗斯实体从未回应,但两家知名外国公司都向我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回复。”威尔透露了进展:“他们列出了一系列措施,称已采取行动试图执行其服务条款,禁止无人机用于作战行动。他们提到了使用地理围栏技术、实质上停止在乌克兰和俄罗斯销售,以及审核客户等措施。” 她随即提出了质疑:“我认为,尽管列出了这些措施,但我们并未看到冲突双方使用这些无人机的数量有所减少。这不禁让人质疑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或其制定初衷。” 威尔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潜在的替代解释是,鉴于任何人都可以在亚马逊或任何电子产品商店购买这些产品,公司实际上无法控制最终用途。这些无人机可以被轻松改装成投掷弹药的武器。所有这些操作都相当简单,因此从理论上讲,公司能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并不多。” “我认为赫尔松地区发生如此大量事件表明,那里似乎有某种特定情况。”威尔表示,当地居民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采访的居民认为,俄罗斯军队在赫尔松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即清空河岸地区的人口,以便建立一个更永久的缓冲区,或试图建立一个桥头堡以重新渡河夺回城市。当然,我们无法确定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是其他情况。但这是当地人对这些特定社区发生此事的解读。” “我们对莫斯科方面关于赫尔松军事行动的所有声明进行了详细梳理,包括军方和政府发布的声明,但未能找到任何提及[俄罗斯目标]的表述。”威尔指出信息的不透明性。 “需要明确的是,作为组织,我们在军事行动背景下并不反对使用无人机。当无人机被用于对军事目标实施高精度打击并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时,此类行为并不存在法律问题。”威尔首先澄清了人权观察组织的立场。 她随即掷地有声地指出:“问题在于,当这些本质上是用于实施高精度攻击的投送工具被故意用于针对平民时。我明确指出:故意针对平民的攻击是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那些以犯罪意图或疏忽实施此类行为的人可能因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受到起诉。” “但我认为,我们目前关注的趋势——即与一年前乌克兰的情况相比,今天有如此之多平民被无人机伤亡——的关键在于,历史上,高精度攻击的实施成本极高。你需要昂贵的[高精度]弹药、经过高度训练的人员,以及发射这些弹药的空间。因此,交战各方通常只会使用高精度弹药来打击高价值军事目标,因为这些弹药并非一次性消耗品。”威尔深刻剖析了无人机战争的“新常态”。 她最后总结道:“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是一种转变:交战一方可以以极低成本实施高精度攻击,这就是当前局势的新特征。这就是为何如此多军队和其他武装团体对使用无人机如此感兴趣:因为无人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且能实现精准打击。而当这些攻击实际上旨在违反国际人道法并针对平民时,这尤其危险,因为交战一方实施起来非常容易。”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B-2横穿中国轰炸伊朗,中国雷达没有发现? |
![]() |
爆料!伊朗放弃苏-35改买歼-10C,引进生产 |
![]()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 |
图片曝光 中国打造“渤海怪兽” |
![]() |
辽宁舰遭遇双航母夹击 以一敌二,打成平手 |
![]() |
B-2横穿中国轰炸伊朗,中国雷达没有发现? |
![]() |
爆料!伊朗放弃苏-35改买歼-10C,引进生产 |
![]()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 |
图片曝光 中国打造“渤海怪兽” |
![]() |
辽宁舰遭遇双航母夹击 以一敌二,打成平手 |
![]() |
亡国之象,已现 |
![]() |
“智胜”版歼-16亮相,AI战斗机要来了 |
![]() |
中共这一软肋暴露了 |
![]() |
2分钟决定成败 44美军快速反应成功保卫乌代 |
![]() |
红色家族海外财产达二十万亿 习近平犯下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