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斩首”告败 俄防空撕破伪装的战争底线 | |
www.wforum.com | 2025-05-26 21:11:11 观局有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俄罗斯《第一新闻台》5月25日报道,5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罕见现身俄乌战争的前线——库尔斯克地区。而就在他飞临前线的途中,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人机袭击悄然展开:46架自杀式无人机直扑普京专机航线,试图完成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斩首式”袭击。 彼时,俄防空部队正在全神戒备。俄军库尔斯克防空师师长尤里·达什金证实,普京的专机当时正处于大规模无人机攻击的核心打击区。乌军不仅明确掌握了俄总统专机的飞行航线,还有计划地在该空域集群投放无人机。但俄军并未手忙脚乱,而是迅速启动防空网,在空中展开密集拦截。无论是雷达干扰、近防系统,还是地空导弹,全线激活,确保总统安全脱离险境。 俄罗斯在此刻并未选择沉默,而是通过防空部队高调公布战果,彰显防线未失,更意在提醒乌方:越界之举,必有代价。 无人机围猎总统:政治暗杀的战术跃迁无人机战早已成为俄乌冲突的日常图景,但将总统专机作为攻击目标,乌克兰此次行动的性质已不再是单纯的战术骚扰,而直逼战争伦理的底线。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空袭,而是一次带有浓厚政治标靶意味的“定点清除”尝试。不同于以往对指挥车、雷达阵地或弹药库的精准打击,此次目标是普京本人。乌军不惜动用46架无人机组网协同,意图以技术优势压倒俄方防线,赌一把能改变战局的“奇袭”。 但这一豪赌,显然押错了方向。俄方不仅毫发无伤,还借此机会揭开了乌军行动的密谋特征:从常规对抗转向暗杀与破坏,这既是一种战略破产的表现,也是一种绝望心理的释放。 “空中克里姆林宫”的真实防线普京所搭乘的专机——伊尔-96-300PU,外界常称“空中克里姆林宫”,其防御水准远超想象。它配备包括红外干扰、雷达反射涂层、全向自卫系统、卫星加密通信与核指挥功能等多项顶级系统,是战时空中指挥的中枢平台。 据俄方资料,为保障总统出行安全,该型专机通常伴飞米-8系列武装直升机,并构成至少3至5架飞机组成的“诱饵编队”。其中部分航线故意曝光,另一部分则保密替代,真正的总统机队行踪几乎无从捕捉。 2025年此番部署中,俄军甚至启用了曾在2019年雾中完成“盲降”的飞行员班组,确保飞行安全万无一失。这不是一次仓促的出访,而是一次伴随高强度军事部署的、事前反复推演的作战级行动。 乌军此次企图通过无人机对这一机动目标实施空中猎杀,无异于以蝼蚁试撼金钟,最终只能自陷泥淖。 背水一战:乌克兰的“极端化战术”暴露了什么?乌军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国之领导为袭击目标?很显然,这是一场情绪与策略双重破防下的激进冒险。自俄军多线推进、东部战线全面收复以来,乌方的防御体系逐步崩塌,西方援助日益疲软,在谈判桌上亦无筹码可言。 在这种近乎被“边缘化”的局势下,乌克兰将希望寄托于“非常规打击”,通过制造政治震荡,打乱俄军节奏。但这类袭击并不能改变战争本质,反而进一步印证了乌克兰已无法通过常规军力挽回颓势,只能靠暗战、信息战和“特种手段”苦苦支撑。 更关键的是,这场行动并未赢得所谓的“舆论红利”。相反,即便是最激进的欧美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也表现出罕见克制。西方政界并未出面为此背书,反倒是俄方借机强化“总统遭袭”的叙事,为反击行动铺垫正当性。 危局回响:无人机袭击背后的战争隐喻普京此访原本意在视察战况、安抚前线、展示信心,而乌方突袭却反向激发了俄军防空体系的“实战演练”。这场46架无人机的“陪绑式”进攻,不仅未能制造混乱,反而令外界重新审视战争的重心——当一方不再主打攻防,而是转向刺杀与破坏,说明它已经无意赢得战争,只想逃离败局。 而俄方高调公布此次袭击详情,也并非简单“维稳”。这是一种战略话语的构建——强调总统亲赴战区、战士护主成功、不惧暗杀挑衅——其内核,是对西方“颜色革命”叙事的反制。 一场无人机空袭,暴露的不止是技术漏洞,更是一场战争走向崩解的心理剧场。而从此次事件的整体反应来看,乌克兰的每一次“绝地反击”,都正在加速其自身的战略孤立。 普京的专机终究没能被无人机围猎成功,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层面的失败,更是乌克兰对局势误判的缩影。当一场战争沦为目标杀伤而非战线推进,意味着它正走入歧路。无人机可以袭击飞机,却无法刺穿权力稳固的结构。当失控的战术绑架了战略,最终被钉在失败坐标上的,只能是那个试图“孤注一掷”的赌徒。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印度宣布:摧毁巴空军13架军机+1组红旗-9 |
![]() |
中印对峙五年后的班公湖,有一个重要变化 |
![]() |
为何在实战中击落预警机如此困难? |
![]() |
拒绝法国查战机残骸 阵风真相正被印度活埋 |
![]() |
官媒披露福建舰重大信息,歼-35上舰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