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订购156架直升机 称能压制中国直-10 | |
www.wforum.com | 2025-05-21 19:44:4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印度国防部今年3月豪掷73亿美元订购156架Prachand战斗直升机,摆明了要在中印边境的高海拔战场上和中国掰手腕。这款被印度媒体吹捧为“国产骄傲”的轻型攻击直升机,号称能在5000米以上高原压制中国的直-10。 (图1) 但翻开技术底牌就会发现,这款拖延了12年才勉强服役的“拼装货”(如图1),从设计理念到实战能力都落后中国整整一个身位——更讽刺的是,印度军方砸重金追求的“高原杀手”功能,中国用几十万美元的无人机就能轻松实现。 Prachand的研发史本身就是印度军工体系的尴尬缩影。2010年首飞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信誓旦旦宣称要打造“完全自主”的高原利器,结果到交付首批15架时,核心部件清单上还躺着法国赛峰的发动机、以色列的光电系统和瑞典的雷达。 所谓“65%国产化率”不过是把螺丝刀组装也算作核心技术,这种“万国牌”血统注定让它在战时会沦为后勤噩梦。 相比之下,中国直-10从2012年列装就开始在青藏高原实战部署,最新改进型Z-10ME连发动机叶片都换上了国产WZ-9C,在5300米海拔打实弹就像家常便饭。 (图2) 论火力配置,Prachand的纸面数据更显得捉襟见肘。 5.8吨的体格比直-10小了近四分之一,挂载点数量虽然相同,但稀薄高原空气会让它的有效载荷缩水30%以上。 中国军工杂志说得直白:这玩意儿挂着反坦克导弹飞上5000米后,机动性恐怕连土耳其的TB2无人机都不如。反观直-10ME(如图2),7.2吨的体重塞进了毫米波雷达和激光对抗系统,能在沙尘暴里用蓝箭-21导弹精准点杀10公里外的坦克——这种代差就像拿智能手机对比传呼机。 印度媒体总爱吹嘘Prachand的“高原适应性”,却刻意回避一个致命问题:现代战争早就不拼单挑。 中国在西藏部署的是包含直-10、歼-16和攻击无人机在内的立体攻防体系,去年中印边境对峙时,解放军甚至测试过用无人机群给直-10提供目标指引的战术。而印度至今连高原专用运输直升机都要靠美国“支奴干”救场,让Prachand单独对抗中国体系,无异于要求弓箭手去拦截导弹部队。 (图3) 更黑色幽默的是,印度为每架Prachand花费5000万美元,这笔钱足够买200架中国翼龙-2(如图3)无人机,后者不仅能完成侦察打击任务,还能在战损时直接当消耗品用。 至于印度鼓吹的“改变边境力量平衡”,现实可能恰恰相反。巴基斯坦已经用中国送的直-10ME在克什米尔给印度上了一课——今年初的空战中,巴方直-10配合歼-10C打得印度阵风战机不敢低空突防。 现在印度把宝押在量产要拖到2028年的Prachand上,等于是用马车追赶高铁。 说到底,Prachand暴露的是印度军事现代化的结构性困境:既想摆脱进口依赖,又绕不开工业基础薄弱的死循环。这种差距不是靠买156架“高原特供版”就能抹平的——毕竟现代战争比的不是装备数量,而是谁能用自主技术打体系战争。 看看中印边境两侧的装备清单:一边是全套中国制造的防空网、无人机蜂群和数字化的直-10机队,另一边是等着法国人发货的“万国牌”直升机。这场较量的结局,其实在印度按下采购键的那一刻就已经写好了。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阵风被严重低估?俄专家:歼10CE会被撕掉翅 |
![]() |
印巴冲突后 印度怒火烧向两个国家 |
![]() |
沉默10天 印度退役中将:不惜一战 |
![]() |
“就地死亡”!央视主播将“两岸”喊“两国 |
![]() |
中国建造的“人造山” 能抵挡苏军钢铁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