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国建造的“人造山” 能抵挡苏军钢铁洪流吗?
www.wforum.com | 2025-05-20 14:43:11  彼得堡的肥天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苏对峙最为紧张的时期,中国国防建设和军事部署都以苏军作为假想敌,主要防御方向就是“三北”地区,即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中苏、中蒙交界地区。为防备苏军入侵,中国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在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建设了一种奇特的防御设施——人造山。

图片

一座人造山防御工程的鸟瞰图

我们都知道,1960-1970年代的苏军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装甲化,现代陆战也呈现出高度运动化的特性,即便在防御作战中也不是依赖传统的固定阵地,而是让机械化部队在有利于自己的预设防御地带内组织弹性防御,消耗迟滞敌进攻兵力。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这种固定的要塞式防御设施有什么意义呢?就如同好多人疑惑的那样,这些人造山不可能填满整个中苏、中蒙边境,苏军机械化兵团就不能一脚油门绕过去吗?

中国北方国境地形

在谈论人造山有没有用之前,先要对中国北方中苏、中蒙国境的基本地形有个简单了解。中苏、中蒙边界从西部的新疆,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一直延伸到吉林省中、苏、朝三国交界处,长度相当长。但是从军事地理角度来说,这个漫长的边界并不全是苏军发动进攻的理想地形。

在中苏边界西段,苏联与中国新疆接壤地区,边界几乎都分布着大型山脉,如阿尔泰山脉、塔尔巴哈台山脉等,苏军大兵团可选择的通过路径有限,而且新疆的位置明显偏西,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距离过远,即便发动打击也只是个次要方向。

图片

中苏在新疆地区的边界多有山脉阻隔,不利于机械化兵团作战。该图为网上公开的地形略图,比例尺远达不到涉密级别,只是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象。

在中苏边界的东段,苏联与中国东北接壤地区,这里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如发动进攻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绝对能打疼打残中国,而且这里离北京也较近,能威胁到政治中心。但东北的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包围,形成了天然屏障,又是不利于苏军机械化兵团通过的地域。在1945年8月苏军发动的远东战役中,在日本关东军已全线崩溃,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苏军在穿越大兴安岭时都遇到了严重困难,更不要说在中国军队激烈抵抗的条件下穿越这么大的自然屏障。

图片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基地,经济价值很高,但东北的西、北、东都有与边界平行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也不利于苏军机械化兵团作战。

倒是在北方国境中段,即中蒙边界段,这里的地形对苏军有利,对我方很不利。中蒙边界除中部有狼山、阴山山脉外,其余地区多为荒漠和草原,非常有利于苏军机械化大兵团机动,我军的防御则缺乏依托。而且在中蒙边界的东、西两段均有中国敏感的重要战略目标,在东段苏军沿二连浩特——张家口方向很快就能到达燕山山脉,突破燕山山脉防御就能威胁北京,在西段沿着黑河流域可突至酒泉、嘉峪关,切断河西走廊,摧毁中国起步没多久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图片

中蒙交界地区多为荒漠戈壁,有利于苏军机械化大兵团展开,东西有两个方向均可威胁到中国要害,是受威胁最大的方向。这张地图也是网上找到的公开地图,比例尺远达不到涉密级别,也只是给读者一个直观印象。

所以在假想的中苏战争中,中国受威胁最大,最缺乏防御屏障的就是华北的二连浩特——张家口方向,和西北的黑河流域——酒泉、嘉峪关方向,人造山并不是平铺在整个中苏、中蒙国境,而是重点建设在这两个缺乏地形屏障的受威胁方向上,尤其是最缺乏地形屏障的黑河流域——酒泉、嘉峪关方向,人造山建设密度最高,网上有人结合公开的卫星照片和实地探访,确定在这一方向至少有8座人造山。

图片

网上有人整理的酒泉附近8座人造山的大致位置,如今这些人造山早已空置,这张图没有精确的坐标,粗略的位置信息不涉密。

中蒙边境地区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缺水,这里是大陆腹地的干旱气候带,河流湖泊很少,仅有的几条河流还经常断流,而机械化部队对水的需求极大,不光人员需要饮用水,大量战斗车辆和辅助车辆需要冷却水,一个坦克集团军或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天的耗水量是个天文数字,全从后方运是不可能的,所以进攻方向只能选在有天然水源的地方,便于就地取水。在酒泉附近的黑河流域是中蒙边境西段少数有天然水源的地区,所以这里的人造山也尤为密集,在同样缺水的华北地区,中国建造的几座“人造山”往往也卡在水源地,或者苏军后勤补给线的必经之地,卡住这些地方,苏军的机械化兵团就难以往纵深发展。

为了说明中蒙边境荒漠带对机械化兵团后勤的压力,彩云举一个例子:

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出发,穿越大兴安岭南麓和中蒙边境荒漠区,向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关东军发起进攻。这里不是日军主要设防地区,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的抵抗,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荒、油荒,后勤梯队跟不上,担任方面军快速纵队的第6坦克集团军以及几个苏蒙骑机集群经常因为水荒、油荒而趴窝,不得已只能集中整个坦克军、机械化军剩余油料加给先遣支队的坦克,保证旅、营规模的先遣支队前进。这还是战争末期日军全面崩溃,基本没有有组织抵抗的情况下,如果说面临激烈抵抗,问题就大了。

图片

1945年8月远东战役示意图,注意从蒙古出发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几个进攻集群都穿越了中蒙边境荒漠带,几乎没遭遇多少日军抵抗,但克服荒漠带的行军极其艰苦。

时间轴拉到1970年代,如果中苏爆发战争,苏军的机械化兵团的油、水、弹、粮消耗比1945年的苏军更大,如果后勤梯队被卡住,机械化兵团的行动也必然受阻。

苏军动武的规模

尽管中苏两国在军事实力上相差悬殊,尽管在中苏关系恶化到顶点的时期,双方调门都喊得很高,但中苏真正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即便苏军发动突袭在几天、几周内占领了东北、西北几个大城市,甚至占领首都北京,中国依旧会将指挥中枢迁到更远的南方,动员规模庞大,有一定现代化程度,且抵抗意志坚决的解放军正规军继续节节抵抗。在被苏军占领的沦陷区,势必会组织残存的地方部队和民兵持续开展游击战,苏军将陷入一个规模空前,无底洞一样的泥沼里。

其次,苏联通往远东地区的交通线路有限,主要依靠西伯利亚铁路,如果对华战争爆发,这条铁路难以支撑规模空前的后勤供应,所以只能在储备一定的兵力和后勤物资后发起一场短时间高强度的进攻,但难以支撑几个月、几年的全面战争。

再次,苏联的主要敌人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军事对峙的主要方向是欧洲,如果不计成本地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势必削弱欧洲这个主要方向,这叫舍本求末,主次不分。

图片

苏方拍摄的珍宝岛冲突照片,珍宝岛冲突和后来的铁列克提冲突标志着中苏关系恶化的极点,已经爆发了局部武装冲突,但局部冲突和全面战争毕竟还差很远。

所以即便是苏联领导集团里最躁狂的好战分子,稍许冷静一下也能明白,不可能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历经几个月兵力物资准备后发动一场时间短、纵深有限的“惩罚战争”,给中国一顿铁拳教训,然后赶紧抽身宣布胜利。

战术层面怎么打?

现在宏观的军事地理环境介绍了,中苏之间如爆发战争,战争可能的规模也预测了,大致总结为:

苏联对我威胁最大的主要方向是中蒙边界东段的二连浩特——张家口方向,和西段的黑河流域——酒泉方向,中蒙、中苏边境其余方向因为地形限制或者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较远,不适合作为主要进攻方向。

适合作为主要进攻方向的两个地带是草原和荒漠戈壁,道路稀少,水源匮乏,这又限制了苏军进攻可选择的路径,必须选在离水源地较近,便于就地取水的地区。

中苏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很低,爆发短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较大,目的是对中国实施“惩罚”,因此战争规模和手段有上限。

接下来就看战术层面怎么打了。

中国建造的这些人造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堆,它的核心是一个单峰或双峰山体,从顶部看类似椭圆形,高度20至40m,正面宽250至400m,纵深120至220m。山体内部建设有坑道,坑道轴线总长600-1000m,并有支线通道通往山体隐蔽处的射击掩体,山顶建有观通所,可通视周围整个战场。坑道出入口为6-10个,建设在山体反斜面处,坑道上方覆土能够抵御250kg至1000kg爆破航弹直接命中,并有核、生、化“三防”能力。

人造山的外围有一圈人工修筑的护城河,河面宽度在50m左右,在护城河环绕的“人工岛”上,尤其是人造山的反斜面处,修筑有火炮、坦克射击阵地,以及营房等生活设施。

图片

一个典型的人造山,中央是堆高的山体,外围是一圈护城河,在山脚下、护城河内侧以及山体反斜面处布置有多个射击阵地,反斜面处一格一格的建筑可能是平时部队驻扎的营房和仓库。

在护城河环绕的“人工岛”之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这里构筑了很多外围的坦克、火炮射击阵地,前出的警戒阵地,以及反坦克壕、雷场等应用障碍物,所有地标地物都作了标定,射界扫清,迫使苏军沿着最不利,最暴露自己的方向进攻。

每座人造山一般配置1个守备步兵营,下辖1个远射程炮兵连(4至6门炮),1至2个守备步兵连,配备轻便的反坦克武器、高射机枪和步兵武器。在战时可进驻一个炮兵群指挥机构,还有机动的坦克分队,总兵力约300至500人。

如果该地段有两座或两座以上人造山的,互相之间的距离应当处在远程火炮射程边缘,便于用火力互相支援。

苏军如若发动进攻,全程都在人造山顶观通所的监视之下,在炮火准备阶段,我方兵力撤入人造山内部坑道躲避,待炮火准备一结束,即前出至外围阵地。

图片

“深挖洞,广积粮”时期建设的大型坑道,人造山中的主干坑道规模与之近似,可行驶汽车甚至是坦克。

在遭遇到人造山之前,苏军会先遭遇外围警戒阵地,不得不提前从行军队形展开为战斗队形,但这里遍布反坦克壕和雷场,限制了机动空间,于是不得不在不利地形展开,并开展排雷破障作业,冲击速度减慢,侧翼暴露,会遭到我炮兵和机动前出的坦克火力射击。由于该地区经过我方多年战场建设,地标地物都作过标定,能做到不经试射首发命中,首群覆盖。

苏军靠火力和装备性能优势好不容易突破外围阵地,又要面临人造山这个坚固的核心阵地。在这里我方射击阵地多部署在反斜面,苏军从正面观察不到,直射火炮打不到,曲射火炮比如重型迫击炮要接近到我火炮射程内才有可能打到,但在这么暴露的位置射击,早就被我方炮火摧毁了。山体坑道内还可部署一个守备坦克连,虽然坦克性能不能和苏军新锐主战坦克比,但时不时从坑道里钻出来,开到预设阵地对着苏军暴露的侧翼一阵猛打,打掉几辆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甚至打穿主战坦克的侧后装甲还是可以的,等苏军转过头来报复,这些坦克又退回坑道里去了。

图片

这座人造山的卫星图片有类似鸟瞰视野,看得更清楚一些,山体和护城河之间的“人工岛”上有多个隆起的射击阵地,阵地与山体之间有野战道路连接,还有至少两条跨越护城河通往外围的道路,可供部队打战术反击,或让外围阵地部队撤入山体。

如要拔掉这个人造山核心阵地,在未普及精确制导武器的前提下,苏军就得用中型轰炸机挂3000kg、5000kg超大威力航弹,多向多批次集中投弹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命中率极低,图-16以9机编队,单机挂2枚FAB-3000.18枚航弹也只能命中1-2枚,而人造山的覆土极厚,要被连续直接命中多发超大威力航弹才能被摧毁,苏军为这样一个战术点目标都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那如果不打了,绕过去行不行?嘿,别忘了这里的人造山往往不只一座,两座山之间远程炮火可以覆盖,你往两座山之间的空隙里冲,那就是往两座山之间的交叉火袋里冲,承受双倍的炮火打击。

那如果不顾伤亡,利用坦克和摩托化部队装甲化、高速度的优势,一咬牙硬从火袋里冲过去行不行?行的。苏军真要这么干我们的确挡不住。

但你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冲过去了,后面庞大的后勤梯队呢?那么多卡车,没有越野能力,不能脱离公路,自卫能力又弱,正好被人造山阵地牢牢卡在这里不能动弹,白白挨打。

图片

苏军的坦克部队和配属的搭载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的摩托化部队靠速度和装甲咬咬牙能冲过中国军队的火袋,但庞大脆弱的后勤梯队冲不过去,失去后勤保障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很快就会耗尽进攻能力,而且撤都撤不回来。

对了,机械化兵团需要水啊,不好意思,仅有的水源地也在人造山火力控制范围内,让你油、弹、粮送不上去,水也取不到。

等你咬牙冲过火袋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往前猛突一天,油、弹、粮都耗尽的时候,面前又遭遇到我方的防御阵地,很可能又是一座人造山!让你攻,攻不动,撤,又撤不走。

有人说苏军有战术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怎么滴也能把这个人造山扬了吧?如果一个战术核弹直接命中,人造山的确扛不住,但使用核武器意味着战争规模大大升级,远超出短期“惩罚战争”的上限,必将激起中国用仅有的核武器发动核报复,这就是打世界大战了,苏联肯定不想打世界大战。

既然核战争不能打,常规战争眼看着又打不赢,怎么办?只能谈判,放弃军事冒险的念头,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冷静商谈。

所以人造山这样的防御工程不是一个孤立的死山,而是受威胁最大的防御地带中一个抵抗节点,它周围的整片地域是我步、炮、坦和各种应用障碍物组成的预设战场,硬打极其艰难,即便绕过,它又卡住了后勤补给线和水源,让苏军机械化兵团无法朝纵深发展,如苏军要克服,就不得不升级战争规模,这又是苏联不想走到的绝境,从这一点上来说人,造山工程在军事上就是有意义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表示不服后 中国亮出了大杀器
2025年俄乌阵亡者遗体交换 比例达1比20
卖歼10C的小女孩该昂首挺胸了
CNN披露巴基斯坦攻破S-400防空系统细节
武汉闹市突发枪击 3人中枪 1人遭爆头 现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表示不服后 中国亮出了大杀器
2025年俄乌阵亡者遗体交换 比例达1比20
卖歼10C的小女孩该昂首挺胸了
CNN披露巴基斯坦攻破S-400防空系统细节
武汉闹市突发枪击 3人中枪 1人遭爆头 现场
阵风被严重低估?俄专家:歼10CE会被撕掉翅
印度:藏南永远是不可分割领土
中共中央军委人事变动 由他接替落马的苗华
阿利·伯克的私心:一机坑了美国三代驱护舰
歼10击落“阵风”后 哥伦比亚也想要24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