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F22能穿越中国防空网?我拥最强反隐身雷达美军也怵
www.wforum.com | 2018-03-27 22:03:2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已成功完全自主研发制造出第四代雷达,并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拥有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的国家!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反隐身雷达总师吴剑旗在做客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时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反隐身雷达的全球引领者,在这一技术领域已经超过美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因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均普遍认为,中国现在展示的一些反隐身雷达特别是先进的米波雷达,均具有发现和追踪并引导攻击F-22之类隐身战机的能力。

  为了撕掉这些战机的隐身外衣,也为了中国的空防更安全,中国的雷达科研人员在F-22等试飞成功时,就迅速开始了反隐身雷达的研制。要想研制破解隐身战机的先进雷达,就要首先了解其隐身原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美国的F-22为例,该机的隐身效能很难在外形设计和材料表面涂层等方面做出一定平衡,因此一般很难实现全方位和全电磁波段的全隐身,特别是它在执行特殊任务,携带或挂载暴露在机体外的非隐形配置(如外部油箱和导弹等)时,隐身能力都会显著下降。

  同时,因为传统或普通的米波雷达基本只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两个坐标,所以属于两坐标雷达。这种雷达只能实现对平面(地面或海面)目标定位,无法对空中目标定位。而在新体制基础上研发的米波三坐标雷达是指既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两个坐标,也能测量目标俯仰角或高度的米波雷达,它不仅可以对平面目标定位,而且可以对空中目标定位,并用于目标跟踪。显然,相对于米波两坐标雷达,米波三坐标雷达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对目标进行三坐标(3D或空中)定位,所以具有功能多、目标适应性好、识别能力强等特点。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中国在新型米波反隐身雷达技术上都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呢?在接受采访时吴剑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米波雷达和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环境对米波影响非常大,通过中国科学家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国产反隐身雷达能在任何地形地貌上都能保证性能稳定。此外,在雷达车的“回转支撑”、军用级别的精密芯片、突破DBF(数字波束形成)体制技术、抗干扰和电子兼容等各个方面,吴剑旗团队研发的反隐身雷达都达到了世界最好水平。

  正如央视在节目中所说,以吴剑旗领头的这个团队研发的米波反隐身雷达,确实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标杆,也是为中国人争气的一件事情,也给中国制造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中国制造的三权——规则的话语权、标准的制定权和商品的定价权三个方面,以往中国几乎没有一项,但现在通过研发反隐身米波雷达,中国一下子具备了全部的三项,因为在这一领域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同中国平起平坐。另外,有位一线军事专家也强调指出,米波三坐标雷达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反隐身雷达的空白,是中国雷达界的光荣和骄傲。

  分析认为,不仅仅是米波反隐身雷达,近期中国还在量子雷达和成像领域取得了极大进展,这些技术可能抵消目前美国在隐形技术方面的优势。有报道称,2016年9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单光子量子雷达,探测灵敏度达百公里。由此来看,中国在反隐身技术方面并没有止步,并且正在加倍努力研发多种量子雷达,以求在反隐身能力上再上更大的台阶。对此我们坚信,如果中国的反隐身雷达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就能让美国花费数千亿美元研发的诸如F-22等先进战机的隐形优势在实战中无法发挥作用,不但美国将遭受严重损失,而且其在中国周边所打造的隐身战机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而中国的歼-20等隐身战机却可以大显身手。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补课?俄军炮兵开始效仿解放军的做法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歼16出手,击退7架美菲军机?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