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俄罗斯武器的意义,对于俄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的中方付出的货款那么简单:这还有一种带动效果,可以带动不少国家跟风购买。俄方也格外重视中国的一些订单,甚至以“中国买了”的噱头,吸引其他国家也买一批。
比较喜欢披露一些边角消息的俄罗斯《对话者报》1月披露称,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的一名设计总师在一次内部的酒会宴席上,借着酒劲感慨了一番话。其实这很正常,俄国人好酒,而且有些不分场合,甭管你什么级别和谁喝,那就是真喝,敞开喝——然后发酒疯。恐怕俄国内部也对此见怪不怪,即使说了啥过火的话,估计也不会太介意。这位总师称,“我真恳求中国人再买10架SU35,他多买一些,印度……还有……都会多买。我们只需要和印度人说,中国人又追加了订单,甚至都不需要说多少架……他们肯定就着魔一样的买,加倍地买……”而通过其他一些言语的披露,可以看出,苏霍伊的情况和俄罗斯其他航空部门一样,都不太好,外销订单也是其创收的最主要依靠。
《对话者报》认为,总师的这番话虽然是酒桌上的醉话,但也代表了很多俄国人的真实想法。中国对某种武器的购买和研发,会带动一大批国家的跟风。印度之类的国家甚至有一种“中国有啥自己就要要啥”的想法,而且要最新型号,而且要更多。文章认为这其实是“印度军工的一个悲哀”,但却直言“这对于俄罗斯企业而言,当然是永远欢迎的”。文章认为,中国如果继续采购更多的SU35,首先是对这种飞机性能的肯定——中国人的眼光和挑选能力比不少国家都高得多,其次,也会吸引更多国家基于重重复杂心理跟风。
其认为起码有4个国家会跟进购买。而至于收入,俄方认为,在这样的带动之下,各国的购买可能会有30多亿美元入账。这对于苏霍伊、对于整个俄罗斯航空产业而言意义不言自明。如果约合成人民币,则超过200余亿。在很多俄罗斯航空设计局和俄罗斯设计师面前,他们最缺的就是钱。如果技术还可以在老底子的基础上,稍微创新继续往前走,缺钱,却足够让任何新意都只停留在图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