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爆中国“渤海怪物”完整影像 能躲避雷达锁定
www.wforum.com | 2025-07-22 18:20:1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中国版的"里海怪兽"完整影像首次曝光时,军事观察家们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技术展示。这种被称为"渤海海怪"的地效飞行器,正将苏联时代的疯狂构想转化为21世纪的实战利器——特别是在台海这个全球最危险的军事火药桶上,它的出现可能彻底改写两栖作战的游戏规则。

图片

(图1)

地效飞行器(图1)的物理原理堪称优雅的暴力:利用机翼与水面之间的压缩气流,在3米高度实现300节(约550公里/小时)的疯狂航速。

这个速度是传统登陆舰的10倍,意味着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的130公里海峡,理论上22分钟即可完成穿越。

更致命的是,这种贴海飞行的特性使其能完美规避反舰导弹的雷达锁定,鱼雷和水雷更是形同虚设。

苏联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验证过这个构想,但他们的Lun级导弹载机最终沦为里海岸边的钢铁废墟,而中国人显然解决了最关键的死亡陷阱——现代飞控系统和人工智能驾驶,让这种"飞行战舰"不再需要赌上飞行员的生命去对抗变幻莫测的海面气流。

台海战场才是这款武器真正的试金石。

传统两栖登陆如同慢动作自杀:大型登陆舰需要4-6小时穿越海峡,期间足够台湾的雄风导弹进行多轮饱和攻击;而气垫船虽快却载重有限。

地效飞行器恰好填补了这个致命缺口——最新曝光的涡轮螺旋桨设计暗示其可能搭载一个连级作战单元(约150人)或30吨级装备,这相当于能在首波突击中投送两个合成营直插滩头。

图片

(图2)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近期密集测试的大型登陆驳船(图2),很可能扮演"第二梯队"角色:当地效飞行器撕开防线后,这些海上巨无霸再从容运送重装备上岸。这种"闪电突袭+重装跟进"的组合拳,正是对台"速战速决"战略的技术兑现。

美国国防部显然嗅到了危险。DARPA的"Liberty Lifter"项目突然加速,五角大楼2024年预算中相关拨款激增300%,暴露出西方对地效技术军事化的焦虑。

但中美设计哲学差异耐人寻味:美国方案侧重跨大洋战略投送,中国则专注区域突防——这种差异精准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地缘战略焦点。

当"渤海海怪"贴着浪尖扑向台岛时,美国航母战斗群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拦截困境:标准-6导弹的杀伤区下限是15米高度,而"海怪"的巡航高度还不到这个数值的五分之一。

珠江口试验的电动地效渡轮时速则已达180公里,这相当于把深圳到珠海的海上通勤压缩到20分钟。

图片

(图3)

从"里海怪兽"(图3)到"渤海海怪",地效飞行器60年的进化史揭示了一个残酷的军事逻辑:海峡防御方永远在与物理定律赛跑。

当进攻方的突防速度突破某个临界点,任何防御体系都会出现致命的时间差。台湾海峡平均宽度是英吉利海峡的4倍,但地效飞行器却可能把这个地理屏障压缩到比第聂伯河更窄的战术尺度。

目前曝光的原型机或许只是技术验证,但中国去年获得的"超大型地效飞行器复合材料"专利暗示,能搭载主战坦克的万吨级"飞行登陆舰"已非天方夜谭。

技术从来都是地缘政治的加速器。苏联解体埋葬了Lun级的战斗值班计划,而中国正在用21世纪的工程技术复活这个冷战幽灵。当五角大楼还在争论是否要为"Liberty Lifter"追加预算时,"渤海海怪"的阴影已经投射在台湾西海岸的滩头上。

这不是科幻小说的场景,本质上是对海洋控制权的重新定义:谁主宰了海平面之上10米的空间,谁就握住了濒海战争的咽喉。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这个战绩,美国乐不起来了……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10万民兵强攻 苏韦达巷战成现代“绞肉机”
中国惊爆“N号房”事件 受害人超90万 内容
川普对华政策突然大逆转,为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这个战绩,美国乐不起来了……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10万民兵强攻 苏韦达巷战成现代“绞肉机”
中国惊爆“N号房”事件 受害人超90万 内容
川普对华政策突然大逆转,为什么?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中国军舰,突然现身夏威夷附近?
中国新型空警-3000预警机的最新照片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二选一?俄军欲从苏75和中国歼35中挑舰载机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