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集装箱导弹”亮相 可猎杀雷达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7 18:00:28 前沿深度解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为应对潜在的印太冲突,美军正积极发展分布式作战能力。近日,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在韩国“2025首尔国际航天国防展”(ADEX 2025)上,发布了一款名为“先进反应打击”(AReS)的导弹发射系统,其革命性的设计是将反雷达导弹,巧妙地藏入一个标准的ISO集装箱中,让任何卡车或货船都能变身为致命的“雷达杀手”。 一、集装箱变身“雷达杀手” 根据军事网站《Army Recognition》报道,AReS系统的外观与一个标准的20英尺或40英尺的集装箱无异,内部却隐藏着一组四联装的垂直发射单元。这种设计赋予了它极高的机动性与隐蔽性,能轻易地通过军民用卡车、货船进行运输部署,而不会引起敌方注意,大幅增加了拥有强大侦察能力的对手进行目标锁定的难度。 一旦接获命令,集装箱顶部会打开,发射器可在数分钟内升起并完成发射。这种“打了就跑”的能力,契合美国国防部近年为应对印太冲突而极力推动的“分布式作战”理念。诺格发言人鼓吹,此系统是“将后勤资产转变为发射节点的战力倍增器”。 二、猎杀雷达利器:AARGM-ER导弹首度陆基化 AReS系统搭载的弹药,是美国海军现役的“先进增程型反辐射导引导弹”(AARGM-ER)。这是一款专为“压制敌方防空系统”(SEAD)而设计的武器,其双模式寻标器能被动追踪敌方雷达信号,并在终端启动主动毫米波雷达进行精准攻击,对敌方部署的各式先进防空雷达构成严重威胁。 AARGM-ER导弹原本是设计给F/A-18、F-35等战机使用的空射导弹,将其改装为陆基垂直发射,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根据美国官方测试记录,该导弹的陆基适应性试验已于2024年开始,预计2026年初进入作战评估阶段。 三、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美推出“先进反应打击”(AReS)导弹发射系统,表面其正在大力推动未来作战方式向“分布式、敏捷化、低可探测”方向演进,其对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环境下的打击能力。AReS系统采用标准集装箱式发射平台,可隐蔽部署于陆地、舰船等多种平台,发射AARGM-ER反辐射导弹,具备远程打击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的能力。这种“隐藏式部署+快速反应”的模式,使美军能在敌方防空网内部署打击节点,有效压制敌防空系统,为后续空中或海上打击打开通道。 二是推动“随时随地发射”战术理念落地。集装箱式发射系统模糊了后勤与火力平台的界限,使得普通运输船、卡车甚至商船都能成为潜在发射平台,极大提升了作战部署的灵活性与隐蔽性。这种“随时随地发射”能力使敌方难以预判打击来源,增强了战术突然性和战略威慑力。 三是促进多域协同与盟国互操作性。AReS系统可整合至陆、海、空多域指挥体系中,支持快速目标指示与数据链引导,适应现代战场对“传感器到射手”链路压缩的需求。同时,该系统正被推广至美国盟友(如澳大利亚、波兰等),推动美盟在印太、东欧等关键战区形成统一的分布式打击网络。 四是降低对高价值平台的依赖,提升战场生存力。传统远程打击往往依赖轰炸机、驱逐舰等高价值平台,而AReS通过低成本、可消耗式部署方式,将打击能力“下沉”至更分散的节点,降低被敌方一次性摧毁的风险,增强整体作战体系的韧性。 五是引领全球导弹系统发展趋势。AReS的出现已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如韩国正在开发的K-ARM系统,也是采用集装箱式发射架构,具备反辐射与对地打击能力。这表明,未来导弹系统将趋向“模块化、机动化、低成本化”,成为中小国家构建非对称打击能力的重要选项。 总的来说,AReS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代表着未来作战理念的根本转变:从集中式火力投送,向分布式、智能化、低成本打击体系演进。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未来战争的节奏、形态与战略平衡。 |
|
|
|
|
|
|
| 全球唯一空射核弹:超音速射程8000公里 | |
| 乌克兰应体面止损 历史不会为政治表演颁奖 | |
| 美军双航母接力打捞南海坠机,意味什么? | |
| 堪称奇迹!歼-50驯服兰姆达翼固有缺陷 | |
| 在琉球部署中程导弹,日本这招险在哪儿? |
| 全球唯一空射核弹:超音速射程8000公里 | |
| 乌克兰应体面止损 历史不会为政治表演颁奖 | |
| 美军双航母接力打捞南海坠机,意味什么? | |
| 堪称奇迹!歼-50驯服兰姆达翼固有缺陷 | |
| 在琉球部署中程导弹,日本这招险在哪儿? | |
| 美军下命令: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 | |
|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 | |
| 快讯!军方宣布:已全面掌控国家 总统被捕 | |
| 二战“黑豹”坦克 德军经典战车将恢复行驶 | |
| 解放军驻军日本一直有效 中国已准备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