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飞行的切尔诺贝利!俄或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
www.wforum.com | 2025-08-13 17:08:13  牧笔书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特普会前夕,俄罗斯或将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

图片

外界纷纷猜测,俄方希望以此为筹码,提高自己在会谈中的地位。问题在于,这种武器,真的能提供足够的筹码吗?

图片

核动力巡航导弹

所谓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其实也就是巡航导弹的一种。巡航导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能够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而核动力巡航导弹,也就是推进能源不再是传统的化学燃料,而是核动力。

图片

有了核动力,巡航导弹几乎不再受到燃料的限制,可以说就拥有了无限的续航能力。它不仅打击距离全覆盖,而且可以在敌军防空系统的缝隙间到处穿梭,实施打击。

想要防御?对不起,你得拿出完全无缝的防空网络。理论上,这种解决方案确实存在;但实际上,这种防空网络对经济提出的巨大挑战,让这个方案化为泡影。

而且有了核动力,不仅续航能力大幅提高,其速度也迎来了蜕变。就算敌方的雷达侦察到了,其作战飞机的低空速度也很难追上这种巡航导弹。

图片

除了动力本身的优势之外,核动力巡航导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其本身不可避免的核污染。一旦进入敌军领空,就算被击落,也不用担心毫无收获,因为其释放的核污染,也足够给敌军带来巨大的伤害。

西方国家甚至给了它一个绰号——飞行的切尔诺贝利。

图片

研发历史

这种武器的独特优势,早就被军事专家注意到了。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就展开了相关研究。

1957年,美国启动了冥王星低空超声速巡航导弹(SLAM)项目,其采用的就是核冲压发动机。当时其设计者宣称,这种导弹别说全球打击,放到外太空甚至能飞到太阳系边缘。“冥王星”这个名字,既暗示着其飞行能力,也以“冥王”二字彰显其恐怖的杀伤能力。

图片

据相关资料,这款导弹重达27吨,速度超过3马赫,射程达到了11000公里,引擎功率高达数亿瓦特,能够携带16枚核弹头实施打击。

最狠的是,他们还曾制定计划,一旦发射这种武器,可以在大西洋随意转圈子。等到确定打击目标,直接转弯前往苏联。在投掷全部核弹头之后,导弹本身还可以在苏联境内低空飞行,利用音爆继续造成破坏,最后再来个自杀式撞击,释放核污染。

图片

狠,太狠了。

20世纪60年代,苏联也启动了相关研究。

图片

但他们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和美国又不太一样,其需要以图-123无人机为基础,采用核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尽管结构更加复杂,但优点是不需要初始速度,地面试验更加容易,飞行试验也可使用试飞台挂载飞行,比冲压发动机简单。

双双流产

尽管这种武器相当诱人,美苏两国也都下了大力气,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尾了。

图片

最大的问题,就是核污染。伤敌一千到底有没有,谁也不知道,但自损八百倒是实实在在地来了。从研制开始,到后续的测试、训练乃至未来的使用,都伴随着核污染的不断释放。万一发生事故,付出的代价相当巨大。

这种导弹堆芯直接加热排出的喷气放射性污染严重,如果想要控制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发动机的体积、重量大幅提升,进而影响导弹性能。

图片

而且,在核动力巡航导弹研发的过程中,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越发成熟,显示出了更高的性价比。因此,美国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导弹的研究。

和美国相比,苏联的进度更少,目前的公开资料也相当有限。根据外界推测,苏联的核动力巡航导弹,更多的是停留在了设计阶段,没有实质性的测试,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照这么看,苏联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看起来并不深厚,能留给俄罗斯的家底也挺薄的。但谁也没想到,这种技术,竟然还是俄罗斯率先实现了。

图片

俄罗斯的试射

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宣布,该国在前一年年末的时候,成功测试了核动力巡航导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图片

这款导弹被命名为“海燕”,由俄罗斯“革新者”设计局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下属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既可以在地下井发射,也可以通过发射车发射,机动性比较高。其长度约10米,重达6吨,可以携带核弹头。对于这款武器,普京曾非常有信心地说,西方国家不具备防御它的手段。

图片

俄罗斯电视台当时还公布了导弹的模拟画面,描述了其打击路径:从莫斯科附近发射,穿越大西洋,绕过整个美洲,进入太平洋,精准命中夏威夷。这个路径长达25000公里,可以绕过美国东部海域的大量防空拦截区,打击美国的软肋,确实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图片

第二天,美国国防部也发布消息称,他们此前曾在北极地区检测到了核辐射残留,并且其特征也符合无屏蔽反应堆。也就是说,这里确实可能落下了一枚核动力巡航导弹。

那么问题来了,前苏联都没研究明白的武器,为啥在俄罗斯手中成真了呢?

它真的能威慑西方国家吗

这里就要说一句了,严格意义上讲,俄罗斯的研制工作也不算完成了。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技也进步了,但俄罗斯想完成当年苏联未竟的梦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图片

据推测,俄罗斯重启这个项目,源自美国2002年退出《中导条约》的决定。尽管可能研究了十几年,但很多技术难关也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包括2017年的那一次测试,虽说俄罗斯方面夸得天花乱坠,其实只飞了2分钟左右,就在距离发射位置约35.4公里的位置坠毁了。

更离谱的是2019年,美国消息人士爆料,俄罗斯在一次测试中发生了爆炸事故,导致俄联邦原子能署的5名员工死亡。

图片

这么多年来,关于海燕的研制进度的消息,一直是众说纷纭。俄方一直信心满满,对外界传递积极信号,一度表示将在今年完成研制。但也有媒体爆料,海燕已经连续失败多次,研制工作不顺利。

这不,今年作为海燕预定的服役年份,俄罗斯方面又有动作了。根据挪威《巴伦支观察家报》8月10日发布的消息,俄罗斯最近正在朝着新地岛运送关键设备,并且封锁了附近一条长达500公里的空域,很可能近期在该岛再次试射海燕。

图片

俄罗斯究竟会不会发射这枚导弹,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普京接下来预计会和川普会晤,或者这枚导弹就是他手中的一个筹码。不过话说回来,鉴于该导弹以往的成功率,这个筹码到底能不能起作用,还真的很难说。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北京最新密令曝光
印军击落巴预警机,“枭龙”真不是对手?
首次曝光!中国展示缴获印度英萨斯步枪
东欧突传惊天消息 中国还要等多久
3点疑问,比中国海警撞船本身更重要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北京最新密令曝光
印军击落巴预警机,“枭龙”真不是对手?
首次曝光!中国展示缴获印度英萨斯步枪
东欧突传惊天消息 中国还要等多久
3点疑问,比中国海警撞船本身更重要
传习退位已定 时间表曝光
核动力?武汉航母楼改建,包含关键信息
10万艘渔船驶向南海之际 马科斯又有大动作
DNA测试揭秘:乱伦现象远超想象
中国第6代机试飞片段疯传 美媒:疯狂步伐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