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改变空战理念:战斗机与轰炸机界限消失 | |
www.wforum.com | 2025-07-15 14:39:4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未来空战的主角,既非传统战斗机,也不是经典轰炸机,而是两者的“融合体”。这事儿得从中国歼-36的横空出世说起。它像块巨石砸进美国空军的池塘,激起的浪花直接冲垮了西方对“战斗机”的百年定义。 技术进化正抹平武器分类的鸿沟。二十年前手机能通话就叫智能机,如今谁还分得清它是相机还是钱包?战机同样如此。曾经的轻型轰炸机负责前线轰炸、截击机负责国土防空、强击机打击坦克和工事,分工明确。但歼-36这样的六代机,单机就能包揽所有的任务。核心在两个因素:超大雷达孔径让探测距离大幅度增加,敌机还在雷达盲区时已被锁定;“拳头”够长,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对方感知距离,敌机未见面,导弹已到眼前。这种“超视距猎杀”让传统格斗机动性退居二线,好比现代战争谁还拼刺刀?导弹决胜才是王道。而这一切都是大尺寸机身和强劲动力才能支撑的。 于是,最近有美国军事咨询家放话:未来制空战机要向B-21轰炸机看齐。这位专家是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马兰德里诺,也算是军事研究界的专家了。这绝非突发奇想,而是被歼-36逼出的无奈。问题卡在美国六代机原型F-47上,它沿用传统战机尺寸,结果雷达塞不进大孔径设备,探测距离被碾压;导弹装不下,弹舱限制导致新型远程导弹无法携带,只能用短腿旧型号;航程撑不住,太平洋战场跨洋作战导致F-47的短腿缺陷原形毕露。美军内部报告说得很直白:“F-47的尺寸根本扛不起下一代空战!” 至于无人机伴飞,同样不能补救。美军高调宣传的协同作战无人机(CCA)在太平洋战场有三大死穴:腿太短——作战半径仅800公里,而战区宽度超5000公里;命太脆——歼-36的全频段电子压制能让50%无人机失联;账太贵——1架F-47配4架无人机的编队,导致训练成本暴增3倍。 马兰德里诺打起了B-21轰炸机的主意,想让这款隐形轰炸机挂空空导弹打空战。B-21弹舱深5米,能塞6米长导弹,F-47弹舱仅4.2米;航程2万公里,滞空时间三倍于战斗机;隐身涂层比F-22先进,反射截面比海鸥还小。但轰炸机终究不是空战的料,拿它斗歼-36等于让相扑选手打拳击。 未来趋势越来越清晰,单一功能战机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中全能战舰”——移动导弹基地兼具机动能力,千里狙杀与对地攻击无缝切换。而歼-36的率先试飞,意味着中国已抢到技术定义权。这种打破百年框架的创新,本质是对战争形态的降维打击。 就像坦克终结骑兵、导弹淘汰战列舰,歼-36代表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认知革命。它提醒世界:在科技爆炸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走得慢,而是思维被旧框架锁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