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新闻,中国大批导弹运往中东? | |
www.wforum.com | 2025-07-13 18:07:4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中东火药桶从不缺戏剧性转折,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外界也始终在怀疑,伊以冲突是否会再次引爆。而如今,英国人突然捅出爆炸新闻。英国《中东之眼》爆料,说伊以停火协议签署不到半个月,中国已向伊朗紧急交付大批防空导弹系统,疑为红旗-9B,交易方式更是“石油换武器”。随后,伊朗官方媒体都下场,疯狂在报道中暗示相关细节。伊朗这一动向,我们必须警惕。 停火硝烟未散,导弹传闻搅动中东格局。 《中东之眼》爆料的消息,很快引发舆论轰动。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消息,在外界看来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这场冲突让伊朗的防空体系彻底暴露短板:俄制S-300被打得七零八落,国产“巴瓦尔-373”号称“伊朗版S-400”,实战中却形同虚设。 以色列空袭的破坏力远超预期。约1200次空袭行动中,平均每天近100次的高强度行动,伊朗超过30%的现役战机化为废铁,多个空军基地被精准摧毁。这种情况下,伊朗向外寻求防空系统,这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于说,中伊之间的军贸互动,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回响。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中伊军贸曾热火朝天。歼-7战机、红旗-2防空导弹、C802反舰导弹源源不断输入伊朗,成为其国防支柱。伊朗甚至成功仿制出努尔反舰导弹等装备,构筑起自主国防的雏形。 90年代末风云突变。随着美国主导的制裁收紧,联合国多轮决议落地,中国逐步调整政策1。到2013年,中伊军贸已近归零——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需严守国际规则,更需规避“火上浇油”的政治风险。 伊朗战前寄予厚望的俄制S-400采购计划,但因为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而无限期搁浅。随后的伊以冲突中,S-300的糟糕表现,更让伊朗对俄制装备信心崩塌。所以,在陷入极大困境的情况下,西方媒体认为,红旗-9成为德黑兰的救命稻草,这一点有其合理性。 在舆论讨论度快速扩大之后,以色列媒体自然炸锅。《以色列今日报》火速向中国大使馆求证。而中国使馆方面也顺势进行辟谣。原话是,“中方一贯坚持原则,坚决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扩散”。而这个原则,里面有3点内容。第一,不向交战国出口武器;第二,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资;第三,坚持防扩散原则。 而这3个原则背后隐藏的态度,其实就一个,中方不会放任中国的武器装备,成为伊朗重新报复以色列的武器,也就是不挑起地区冲突。 迅速辟谣的背后,其实是精妙的地缘政治平衡术。这些年,中国在中东一直扮演着中立角色,只对具体事件进行批评谴责,却不会参与到地区冲突中,始终保持一个“寻求合作、追求共赢”的域外大国角色:既有与伊朗尝试建立能源合作协议的操作,也有与沙特、阿联酋等美国盟友深度展开产业交流的行为。 此类涉及中国装备的消息始终在出现,有个细节我们必须警惕。 需要注意,不单纯是英国《中东之眼》在炒作此类话题,部分西方媒体如美媒《军事观察》也在干。而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一些有官方背景的伊朗媒体,如伊朗梅尔通讯社,也投身其中,炒作中国向伊朗出口武器装备的话题,这就挺诡异的。比如这次,加重外界猜测的一个核心,就是伊朗梅尔通讯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伊朗正在用石油支付从中国采购导弹的费用,并在报道配图上选用红旗 - 9B 照片,暗示采购的是该型号。
伊朗媒体炒作这一消息,背后有着深层目的。以伊冲突结束后,伊朗战略处境危险,美国和以色列随时可能以 “未摧毁核设施” 等为由再次发动空袭。伊朗急需寻求国际支持以自保,炒作接收中国防空导弹,可狐假虎威,向美以暗示自己获得了中国的安全承诺,拖中国下水。毕竟在西方国家认知中,国家间高水平军事合作往往伴随着安全承诺。 不过,中国在处理与伊朗军事合作问题上需谨慎权衡。从战略角度看,与伊朗达成军事合作对扩大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有一定益处。中东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产地和地缘政治关键区域,中国与之加强合作,能提升自身在能源安全保障、贸易拓展以及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伊朗在对外军购问题上常有奇葩需求,处事作风傲慢且敏感。同时,中东地区形势复杂,中国需要平衡与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关系。海湾国家是中国在中东的重要贸易伙伴和能源供应方,中国在与伊朗加深合作时,需避免因军事合作引发与海湾国家关系的波动,防止被卷入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泥潭。 |
|
|
|
![]() |
![]() |
7艘准航母?美国的对手早已不是中俄 |
![]() |
继印尼后,哥伦比亚也拒买 歼-10C差在哪? |
![]() |
中国巨舰一字排开“屁股”靠岸 有何讲究? |
![]() |
俄罗斯的凄凉:告别最后一艘航母 |
![]() |
歼轰-7A战力被低估 反舰对地攻击极强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