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雷军都喊贵 AI害你买不到便宜的手机了
www.wforum.com | 2025-11-07 23:16:06  差评XPIN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再等等,双11肯定有新低价。” “先加购物车,618我必出手。”

在过去的两年里,内存等等党们几乎总能等到胜利。

1TB的固态硬盘价格一度下探到三百元区间,32GB的DDR5内存条也变得触手可及,装机佬们沉浸在内存自由的狂欢中,就连咱们都在各种平台说了不下10次,让差友们趁机囤点白菜价内存。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风向说变就变。

无论是存数据用的闪存DRAM,还是帮助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运存NAND,都两开花暴涨了。

当初三百元就能拿下的1TB固态硬盘,如今价格已经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内存条的价格同样不遑多让,同样容量的配置,现在购买可能要多花掉几百上千元。

差评君7月份买的内存条,今天去看了下也已经涨价快一倍了。

而且,这次内存涨价的风,恐怕会从产业端直接吹向几乎所有消费级设备。

这不,前几天,雷军也在微博上回应红米K90定价太高,原因就是因为“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不过要说这次内存涨价是为啥?

这还真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今天也和大家好好聊聊。

首先内存这个东西,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常见得多。

在现代社会,内存的江湖地位约等于是基建中的基建,手机、电脑,反正基本能用到的电子设备,统统都离不开。

但是呢,随着产品迭代进化速度有快有慢,大家对内存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比如说,就在这波大涨价之前,得益于存储厂商们多年的技术研究,内存的成本越来越低,加上PC、智能手机等市场需求降温,导致供大于求,外加长江、长鑫等国产厂商的下场开卷,多重影响之下,前两年的内存都卖出了白菜价。

而在那之前的2017年前后,内存也曾迎来过一波暴涨。

当时行业减产导致内存供货量不足,PUBG的爆火还带起了全国PC的换机潮,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等等,导致市场需求一下子就爆表了,于是不少差友包括我,都在那个时候买过“天价”内存条。

但说实话,这种变化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内存行业声名在外的“内存周期”,这个内存周期,有点像是猪周期。

当外界买的人少,内存厂商们就纷纷默契减产,低价出货,把库存压到极低,然后等需求一回暖,就猛涨价割韭菜,一般3-5年就能完成一个循环。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像三星这种小淘气鬼,他们常常整出反向操作,也就是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猛猛扩产,亏本也狠狠的卖。

目的嘛,当然就是整死那些资金不充裕的同行们,德系厂商奇梦达、日本同行尔必达先后都栽在了这上面。

但这一次几乎波及到了所有内存类型的涨价潮,外界各路权威媒体、分析机构几乎全都认为,至少得持续个几年,持续时间可能也会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

当然了,差友们可以不信他们,但就连我们差评编辑部的各位老师,都觉得内存价格短时间肯定下不来了。

因为今年的这次涨价,和经典的内存周期还真有点不一样。

虽然,这次内存涨价确实还有一部分产品迭代、内存周期的影响。

但在差评君看来,这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内存厂商们走上了前几年英伟达的路子,攀上AI的高枝了。

要知道英伟达短短几年,从一个游戏佬才关注的“装机硬件厂商”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靠的可不是你一张5090,它一张4080,而是当下的AI风口带起来的。

类似的,内存厂商们突然发现赚普通消费者,臭打游戏的钱没意思,不稳定、利润还低,AI大佬们一个个说话又好听,给钱还大方,孰重孰轻不必多说。

这可不是我随口胡咧咧的,咱先看闪存这边。

隔壁AI厂商过来谈生意,动辄就是五年计划、三年供应,开口闭口都是几百亿美金的生意,就像OpenAI、软银、甲骨文等公司一起打造的星际之门,上个月一口气就要走了未来几年三星电子、SK海力士每月90万片产能。

这有多夸张?高盛分析显示,这约等于OpenAI一家公司要走了,相当于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三巨头合计产能的57%。。。你说还何必苦哈哈地和C端消费者烧脑筋?

量大是一方面,AI厂商们还专挑贵的买。

就当我们臭打游戏的还在这边吵着闹着,觉得DDR4又不是不能用,根本没有上DDR5的必要啦。

AI厂商们则是看上了内存中的贵物HBM(高带宽内存)。

因为用户没有那么大的数据处理需求,所以压根也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凑合凑合就够了,可AI就不像人这么好说话,你敢慢一点,它就敢不惯着,进化速度能慢到让厂商们怀疑人生。

特别是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有着天量的数据吞吐量,内存带宽直接成了整个系统运行的马六甲海峡。

为了搞定内存带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基于DRAM技术的高端品类HBM。

和传统的 DDR 内存采用的" 平房设计 "不同,破墙者 HBM 来了个降维打击,搞了个" 楼房设计 ",。

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的芯片叠在一起,中间打一堆孔,然后用铜管等导电物质给接起来。

从物理意义上减小了数据传输距离、占地面积等等。

这样一来,就能减小信号延迟、 实现芯片的低功耗、增加带宽等等一堆优点。

那为了AI更好更快发展,HBM就成了所有AI厂商必选的核心装备。

而高端的东西往往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贵。

所以据外界估计,HBM利润率超过60%,相较之下,普通DRAM业务只有40%。。。

你是内存厂商,你会怎么选?

DRAM领域被AI大厂们包圆的同时,NAND领域也没被放过。

以往数据中心依赖高容量机械硬盘(HDD)进行海量数据的冷存储,但AI时代的超大需求,导致大容量HDD也不够用了,交货周期已延长至惊人的 52 周。

这个时候呢,大家发现以前用不起的企业级大内存 SSD(固态硬盘),价格已经到了能够承受的范围。

SDD还凭借着数据访问速度比 HDD 快几十倍,同时在功耗、散热和噪音控制方面也更优秀,再次成为了AI训练和推理等高负载、高强度计算任务的小甜甜。

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不少厂商们宁可出大价钱,也要上车企业级SSD。

所以,根据 TrendForce 的报告来看,像三星已推出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 PCIe 5.0 SSD 系列,并准备量产下一代 300 层 NAND 技术,甚至HDD领域的巨头希捷、西部数据们不得不缩减产线或者把重心转移到 SSD。

这么一来,在丰厚的利润报酬面前,厂商们都已经用屁股说话,把更多的产能给了更能赚钱的AI业务。

那作为普通消费者们,无形之中就被降级了。

总的来说,当内存周期不再是简单的供需波动,反而更像是一种产业结构转型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买手机、装电脑,开始要和OpenAI、谷歌、阿里们这些AI巨头抢夺同一家工厂的产能,胜负可能早就已经定好了。

“等等党”短期内恐怕没法赢了,不过另一边似乎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

三星电子、SK 海力士们看着DDR4价格上涨,已经撤回了停产计划。

只是在这场由AI主导的全球产能争夺战里,我们普通消费者的“内存自由”时代,恐怕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红军城没发现乌军主力 都躲藏在哪里了?
中国变模态发动机来了 “核爆级”参数引发
中国肿瘤权威偷吃女医生  女医生神级颜值
福建舰真来了!还暗藏一款全新舰载机
习近平的这2张照片 “全中国网络都看不到”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红军城没发现乌军主力 都躲藏在哪里了?
中国变模态发动机来了 “核爆级”参数引发
中国肿瘤权威偷吃女医生  女医生神级颜值
福建舰真来了!还暗藏一款全新舰载机
习近平的这2张照片 “全中国网络都看不到”
以量制量,中国FK3000的三阶防护多猛?
2天前 习近平已偷偷按下电磁弹射按钮
知情人士曝 他很有可能躲在中国
1欧元!18架F-16被贱卖
歼-36和歼-50同框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