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变模态发动机来了 “核爆级”参数引发震动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7 04:40:15 瞩望云霄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最近航空圈炸出个大新闻。不少网友说咱们的变循环发动机搞出“核爆级”数据了:推力直接暴涨47%,油耗反倒降了37.5%。可能有人要问,不就是个发动机吗?至于这么夸张?但我也告诉大家,你们都错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变循环发动机,而是中国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变模态发动机”,和美国人玩的变循环根本就不是一个套路,明显更优。 别觉得这俩数字没概念,要是装到战机上,歼-15光靠自己带的油作战半径就能达到2000多公里,比现在足足多飞一半!更狠的是,新一代战斗机只要外形合理,比如歼36解决了热障问题,速度有可能冲4倍音速,要知道当年美国最牛的SR-71黑鸟也就3.35倍音速。这波操作到底藏着多少门道?我们可以畅想一下。 先看硬数据:推力油耗双颠覆,战机直接脱胎换骨。 咱先找个参照物。现在歼-20用的涡扇-10C发动机,加力推力151.9千牛,已经算顶尖水平了。而新发动机高空台测试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惊了:单位推力涨了47%!这么算下来,加力推力能冲到213千牛,之前台架测试甚至摸到过250千牛的门槛,200千牛以上妥妥的稳了。 推力大了有啥用?简单说,战机装了它,起飞更快、爬升更高、机动性直接拉满,就算挂满导弹也能灵活狗斗。更关键的是油耗,足足降了37.5%,这可是革命性的。现在歼-15内油作战半径大概1500公里,换了新发动机直接干到2000公里以上,保守估计航程能增50%。 这意味着啥?以后咱的战机不用频繁空中加油,就能在印太地区大范围巡逻,兵力部署方式都得跟着变——以前够不着的地方,现在抬腿就到,这威慑力可不是盖的。 再挖技术底:冲刺4倍音速,还藏着个“组合密码”。 光看推力油耗还不够,核心机的速域图暴露了更大野心。要搞极限超声速!常规涡轮发动机顶多飞到2.7倍音速,美国黑鸟的J-58发动机极限是3.35倍音速,而咱这新发动机的性能包线直逼4倍音速,跟之前《南华早报》说的中国M4级发动机消息能对上。 不过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想持续飞到3倍音速以上,得用涡轮基组合循环技术。简单说,就是低速时用涡轮发动机,速度上来后切换到冲压发动机,俩“引擎”无缝衔接。 咱现在这款变模态发动机,大概率还得整合冲压模式才能稳拿4倍音速。能实现这性能,还有个核心指标突破了。涡轮前温度,估计得有2200K以上。这就像给发动机装了个“超高温炉膛”,温度越高动力越强,但对材料和冷却技术要求极高,能搞定说明咱的工业底子硬了。 最后看格局:中国路线独树一帜,还要造“洲际战斗机”? 变循环发动机不是新鲜概念,美国早就在搞了,比如YF-23用的F-120发动机,核心思路是改变涵道比。低速时让更多空气走外涵道省油,高速时减小涵道比增推。而咱走了条不同的路:他的涵道是不变的,所以不是变循环,而是变模态,你别直接听成“变态”,我们是在燃烧室上做文章。 怎么实现的呢?简单说,加了“双保险”:一个级间燃烧室,能降低主涡轮温度保护部件,用低压燃烧室的气体,二次加热增加能量;一个外涵道燃烧室,进一步提升省油效果。这种设计更复杂,但能同时兼顾低速省油和高速推力,比美国的路线多了个优势。 你要说战略意义那就更深远了。要是歼-36这类新战机装了它,再配个新型进气道,理论上靠内油就能飞10000公里以上,成了全球首款“洲际战斗机”。而且200千牛以上的推力,很可能超过美国FNX-5011发动机,低速省油和高速推力两端都占优。 当然也得说句实在的,从技术原理到实际装机还有硬仗要打,中科院工热所跟各大发动机集团得好好协调,解决工程转化的难题。但不管咋说,这代际级的突破已经把下一代空战的规则改写了一半。以后拼的,就是谁的发动机更能“又快又省”。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这发动机虽然离工程化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在战斗机“心脏”领域的创新。要我说“变模态”不但是真创新,也是真变态,不仅解决了战机“航程焦虑”,更在高超声速赛道上砸下了重磅砝码。 由于美国变循环发动机项目,因为造价太高,根本用不起。在这条赛道上,中国这个后来者完全有机会实现领跑,航空发动机这顶“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咱算是越攥越紧了。 |
|
|
|
|
|
|
| 北约高级官员:乌克兰打不下去了 | |
| 美国唯一造蒸汽弹射器的公司并没有倒闭 | |
| 中国医院值班室“17分钟不雅影片”疯传 | |
| 习近平飞抵三亚 出席福建舰航母入列仪式 | |
| 代理空战?枭龙刚交付,亚美尼亚下单苏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