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法国第一夫人,“证明自己不是男性”怎么这么难?
www.wforum.com | 2025-10-17 13:41:55  三联生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布丽吉特·马克龙生来是一名男性。”在一位美国右翼网红的推动下,这一话题仅在法语国家的浏览量就超过了十亿次。马克龙夫妇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要向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法庭证明自己的性别。

起诉

自从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比他大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马克龙(Brigitte Macron)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围绕他们之间的八卦和谣言也总是能够吸人眼球的话题。今年7月,布里吉特和马克龙不惜跨国对一位美国黑人右翼网红坎迪斯·欧文斯(Candace Owens)提起诽谤诉讼,并在上个月计划向美国法院提交照片和科学证据——只为证明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是一名女性。

640 (25).webp

欧文斯的播客节目截图 

“布丽吉特其实是男性”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并不是欧文斯的原创。这一说法最早在法国流传是在2021年12月,一位自称是“灵媒”的女子阿曼丁·罗伊(Amandine Roy)在自己的油管频道上发布了一段长达四小时的视频。她在视频中采访了娜塔莎·雷(Natacha Rey),雷称自己是一名“自学成才的独立调查记者” 。

雷在采访中表示,因为她对布丽吉特在照片中的体型产生怀疑,她花了三年的时间调查了这位第一夫人。她认为布丽吉特的家庭照片中的小女孩不是布丽吉特本人,照片另一边被认为是布丽吉特哥哥的让-米歇尔·特罗涅(Jean-Michel Trogneux)才是她。而布里吉特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影像照片较少,留下了解释的空白。通过分析各种与布丽吉特家族相关的照片,雷认为自己揭穿了一场“国家的骗局”,布丽吉特是接受了性别重置手术后与马克龙结婚。

640 (26).webp

布丽吉特1970年代家庭照

罗伊和雷的采访视频播放在几小时内达到了45万,#JeanMichelTrogneux 的话题标签登上了法国社交媒体热搜,并在2022年马克龙第二次竞选总统前大量传播。根据《解放报》(Libération)报道,当时发布相关内容的账号大多来自反对马克龙的群体。2022年初,布丽吉特与她的哥哥让-米歇尔·特罗涅在法国对罗伊和雷提起诽谤诉讼。

2024年9月,巴黎初审法院判定两人有罪。然而,今年7月巴黎上诉法院又推翻了这一判决,认为这些关于性别指控是“出于善意”(bonne foi)提出的。在法国民法典中,“善意诚实”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善意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是,措辞谨慎;没有个人敌意;目的合法;合理调查(即便最终说法可能错)。在对于公众人物的诽谤案件中,要证明被告出于实际恶意并不容易,鉴于言论自由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法院判断二人不构成诽谤,宣告无罪。此后,布丽吉特兄妹二人决定向法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今年7月的法媒报道,法院推翻原判决

640 (27).webp

根据路透社报道,巴黎上诉法院的判决只是宣告两名被告在诽谤案中无罪,并没有裁定布丽吉特性别问题的真伪。但此后,依然有人断章取义,称诽谤案的败诉更加证明了她的性别存疑。

起诉诽谤进行的同时,2024年3月8日至11日,远在美国的欧文斯开始在保守派媒体《每日连线》(Daily Wire)的节目中称,布丽吉特出生时是一名男性,随后她在推特上宣称愿意拿自己的“全部职业声誉”来担保。欧文斯的影响力显然是更加巨大的,她在油管上拥有540万订阅,Instagram和X上分别拥有640万和730万粉丝,这个原本只在法国流行过的性别传言被欧文斯推向了全世界。

2025年2月起,欧文斯制作了11期播客,命名为《成为布丽吉特》(Becoming Brigitte),这一系列名称源于格泽维耶·普萨尔(Xavier Poussard)的同名书籍。根据普萨尔的个人网站介绍,他曾工作于法国杂志《事实与文件》(Faits & Document)。《事实与文件》被认为是一家法国极右翼杂志,值得注意的是,据称娜塔莎·雷也是这家杂志的记者,最早就是在此发表了质疑布丽吉特性别的文章。

欧文斯和普萨尔在这个议题上相互搭台。欧文斯其中一期播客专门采访了普萨尔,据她介绍,此时普萨尔“为了躲避法国极权政府的迫害,不得不举家搬到意大利”。而普萨尔则直接将欧文斯的名字写在了自己作品的封面上,《成为布丽吉特》一书的标题上方写道:“坎迪斯·欧文斯展现一项来自格泽维耶·普萨尔的调查”。

640 (28).webp

欧文斯的播客节目《成为布丽吉特》

《成为布丽吉特》系列播客仅在油管的总播放量就超过三千万,除性别质疑外,欧文斯还认为布里吉特曾性侵、操纵马克龙,而马克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用“精神控制计划”(MKUltra)培养的傀儡。在此期间,马克龙夫妇曾三次向欧文斯发函,要求其撤回言论。但欧文斯更像是将这种回应当作彰显自己影响力的勋章,她会在更新播客的同时把律师函展示在视频中,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反驳,并反复强调她就是认为布丽吉特是男性,是马克龙和布丽吉特利用强权压制新闻媒体,向大众掩饰真相。

阴谋论与假新闻专家托马斯·于雄(Thomas Huchon)向法国国际广播电台(France Inter)表示,2025年3月到5月,欧文斯的系列言论仅法语国家的观看量就超过了十亿次,传播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7月23日,马克龙夫妇正式在美国特拉华州对欧文斯提起诉讼。据报道,诉状有200多页,列出了包括诽谤在内的22项诉因。

马克龙律师团队主张,欧文斯在明知说法为假或严重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出于关注度和商业利益的动机依然持续传播虚假消息。马克龙夫妇在起诉书中写道,欧文斯“发起了一场全球性的羞辱运动”,“她将事实扭曲成一种怪诞的叙事,进行煽动和贬低,造成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的霸凌。”这种谎言给他们夫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让他们在现实中出门也要面对这些相信污蔑言论的人。

640 (29).webp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8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在爱丽舍宫迎接约旦王储侯赛因·本·阿卜杜拉和王妃拉杰瓦·阿勒赛义夫,并举行会晤。(视觉中国)

负责马克龙夫妇的律师汤姆·克莱尔(Tom Clare)9月在接受BBC播客采访时表示,他们将会提交“有科学性质的专家证词”,以及布里吉特怀孕及抚养孩子的照片。“如果她必须以这种不舒服的方式暴露自己,才能澄清事实、制止这种行为,她百分百准备承担这一责任。”

但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法律专家分析,在诽谤案鲜有胜诉的美国,布丽吉特的赢面并不大。和法国类似,在美国针对公众人物的诽谤案件中,原告需证明“实际恶意”,这是一个极高的法律门槛,需要证明欧文斯的做法是在明知信息虚假的情况下进行。

欧文斯对于诉讼的回应也非常强硬,她在播客中继续称布丽吉特是“诱骗者”和“恋童癖”,认为这起诉讼是“灾难性的公关策略”,是“外国政府攻击美国独立记者的第一修正案权利”。她还表示唯一可能让她败诉的情况,是自由派精英的腐败,比如“拜登家族控制了特拉华法院。”

“全部职业声誉”

欧文斯曾多次强调拿自己的“全部职业声誉”来担保自己说的话都是事实,但她的“职业声誉”本身就充满争议。美国主流媒体一般称她为保守派或极右翼评论员,她是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派的支持者,也是川普的黑人年轻女性支持者的代表,为他呼吁更多来自黑人群体的选票。《华盛顿邮报》评价她的政治风格:“一切都是推特上的战场,’怼翻自由派’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卖点,更是白宫的议程。”

欧文斯1989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据她在演讲活动说,父母离异后她由祖父母抚养。她经常提及祖父是一个黑人美国人典范,出生在种族隔离的北卡罗来纳州,4岁起在佃农农场采棉、晾晒烟草,后来创业、养家,退休后买下了曾经耕作的土地。

640 (30).webp

坎迪斯·欧文斯(图源:播客《成为布丽吉特》截图)

高中毕业后,欧文斯进入罗德岛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在大三时退学,她自称是因为学生贷款被拒。据NBC报道,欧文斯在退学后在纽约生活,和同事一起创办了一个名为Degree180的营销公司,偶尔撰写政治评论。

欧文斯确认自己的保守派身份时,油管已经成为了新一代保守派评论员的主要阵地,她随后创建了一系列社交媒体账号,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吸引关注和表达情绪方面,欧文斯无疑是一个佼佼者。

身为一名年轻的黑人女性,欧文斯的政治理念与自己的身份反差极大。她反对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否认系统性种族主义的存在,认为非裔美国人一直被“民主党”利用,反对让黑人成为永久受害者的叙事。相反,她认为黑人在社会和法律层面没有受到阻碍。欧文斯还曾公开抨击#MeToo运动,认为这个运动建立的前提是“女人愚蠢、软弱、无关紧要”。

640 (31).webp

欧文斯发起“黑人退出”运动

在视频中,欧文斯的发言风格也与川普非常相似,语言犀利、直接,盯着镜头滔滔不绝后,常以一句反问的“OK?”结尾。上个月遭遇枪杀的青年保守组织“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曾不吝啬地表扬她,“这六年来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天赋。”2017年,欧文斯成为了“美国转折点”的传播总监,她拥有了更大的舞台。

由于她激进的言论姿态,媒体曾报道她在美国转折点组织内部也颇具争议,有负责人在推特上公布内部群聊记录显示,柯克不得不提示其他人不要在欧文斯演讲时起哄或者退场。2019年5月,欧文斯在Instagram发布一篇告别贴,宣布辞去美国转折点的职务,但她表示自己仍会出席会议。2021年,欧文斯加入美国保守派媒体《每日连线》,主持以她名字命名的政治脱口秀。在发表布丽吉特是男性的论断不久,她就因被认为发布一系列反犹言论而被辞退。此后,她的主要宣传阵地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

对于川普来说,欧文斯是个不太稳定的盟友。欧文斯曾在白宫与川普会面, 2018年,川普曾专门发推特称“坎迪斯·欧文斯正在美国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她代表了一群正在急速扩张的‘非常聪明的思考者’……这对我们的国家非常有好处!”然而最近,欧文斯对川普在爱泼斯坦案的处理并不满意,公开发言认为“川普背叛了MAGA”。

在针对马克龙的诉讼中,欧文斯把川普也卷了进来。她在节目中表示自己接到了一通来自“高级、傲慢的政府官员”的电话,对方暗示,如果她不闭嘴,俄乌和谈可能会因此受阻。欧文斯还说,自己在2月26日接到了川普打来的电话,称马克龙总统访问华盛顿时,拜托川普帮忙让欧文斯别再讨论关于他妻子的事。她说川普还告诉她,自己近距离看过布里吉特,“她看起来像个女人”。但欧文斯坚持自己的立场,“尊敬的总统先生,那不是我的错。是他自己娶了一个带有男性生理特征的人。”

“神秘势力”

如今,马克龙夫妇的困境看起来甚至有些荒唐。证明自己是女性听起来简单,但欧文斯的支持者拒绝承认任何文件形式的自证,他们认为照片和文件信息都是可以伪造的,这些都是政府强权下巨大的阴谋。讽刺的是,即便第一夫人成功证明自己为女性,也难以证明欧文斯言论的主观恶意。

布里吉特也不是第一个遭遇性别质疑的公众人物。在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前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都曾被指为秘密变性,包括泰勒·斯威夫特,Lady Gaga在内的名人也曾被分析为跨性别女性。这些说法的证明方式都非常类似,通过照片和视频分析一个人的骨骼,来判断这个人出生时的性别,这种行为一般流行于社交媒体,有学者将之称为跨性别调查(Transvestigation)。

640 (32).webp

美国媒体:《塔克·卡尔森只是暗示米歇尔奥巴马是一个男人吗?》

与性相关的话题总是能够天然吸引更多的眼球。跨性别与女性主义本身就是极具争议的话题,跨性别调查的出现也源于更深远的政治环境。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高级讲师汤普森(Dr. Jay Daniel Thompson)认为,除了谣言之外,跨性别调查出于道德恐慌,将性别的反转视为与儿童贩卖、恋童癖等并列的社会文化崩坏现象。因此无论是基于反跨性别的立场还是对跨性别人士的负面认知,跨性别调查都是非常适合右翼的政治工具。对于这些说法,有些人是出于八卦,而也有人真的相信,这是某个精英跨性别秘密集团试图掌控某一行业的阴谋。

但无论阴谋论的内部解释链条有多曲折离奇,他们的基本逻辑却都简单粗暴,预设某个事件背后一定有“隐秘势力”操控,然后有选择性地拼凑证据来印证这一“真相”。欧文斯主张的其他观念包括,认为科学是一种异教信仰,不相信美国登月,反对新冠疫情期间的疫苗和防控措施。她曾表示自己阅读“地平说”理论并不是因为相信地球是平的,而是出于对权威的质疑。根据英国皮尔斯基金会去年的研究,地平说、美国登月和新冠疫苗是在英国青少年最常见的阴谋论话题。

以欧文斯为代表的美国右翼网红之所以受到追捧,一方面原因是人们渴望听到另一种反精英、反政治正确的声音。由于主流媒体、文化圈和大学体系常年被自由派占据,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如他们所说一样变好,这部分群体对主流话语深度不信任,认为政府和媒体没有告诉自己真相。皮尔斯的研究结果显示,11至18岁的青少年对政府的信任度甚至低于对社交媒体网红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欧文斯们对复杂问题的解释逻辑又足够简单,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这就是政治集团在掩盖的真相。对于坚持披露布丽吉特性别问题,欧文斯的解释是,她相信激进的信息透明,“我不认为我的追随者是我的粉丝,我将他们视为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关心公民有权知道到底是谁在管理我们的国家。”社交媒体算法会放大这些情绪,吸引人转发、评论,为他们带来更多曝光和关注度。

华盛顿大学信息公众中心研究认为,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并不完全与“保守主义”相关,而与右翼民粹主义密切相关。因为他们更善于利用数字平台的“参与式传播”和“注意力经济”。这也部分解释了川普在2024年选举中的成功,当民主党仍在依赖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逻辑,共和党支持的年轻网红们已经用更公开化的姿态,鼓励观众参与,抢夺人们的注意力。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国,也有发酵这些言论类似的土壤。2021年针对布丽吉特的性别传言第一次兴起时,正值法国民众对政治人物信任的低谷,“黄背心”运动与新冠疫情的影响,加剧了不信任的氛围。而这次谣言卷土重来背后,是马克龙面临的更糟糕的政治局面。为了控制政府财政赤字,马克龙近来提出退休制度改革、推出削减支出的2026年预算草案,但都引发了更激烈的反抗。2024年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后,马克龙所在的中间阵营没能占领多数席位,反而陷入了“走马灯式”两年五次换总理的政治僵局。

在对这个年轻的法国总统寄予希望时,人们尊重这段年龄相差24岁的爱情故事,甚至愿意相信更浪漫化的叙事。但截至今年9月,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跌至17%,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历史新低。马克龙夫妻的关系也成了常见的攻击对象,人们开始质疑,二人初识于学校的戏剧项目时,39岁的布里吉特与15岁马克龙是不是恰当的关系。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新型量子雷达或将终结隐形战争时代
不拖走,不用炸 中国一招收回仁爱礁
俄罗斯果然被骗了?乌军背后有“高人”
一箭双雕!中国“爆锤”韩国造船军工
对手非常不满 解放军刚刚迈出前所未有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新型量子雷达或将终结隐形战争时代
不拖走,不用炸 中国一招收回仁爱礁
俄罗斯果然被骗了?乌军背后有“高人”
一箭双雕!中国“爆锤”韩国造船军工
对手非常不满 解放军刚刚迈出前所未有一
俄军损失巨大 导致中国空军战力备受质疑?
普京的重大失误 俄乌冲突拐点出现?
F36“王蛇”真容曝光?揭开洛马的传承骗局
欧盟沉默五天后“摊牌” 被美国逼的?
制裁俄罗斯反被掏空:欧洲错在哪里?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