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制裁俄罗斯反被掏空:欧洲错在哪里?
www.wforum.com | 2025-10-15 23:38:09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欧洲作出了一个看似“价值至上”的决定:全面中止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当时的主旋律是道德制高点上的团结,欧盟各国迅速冻结北溪管道项目,纷纷削减俄气进口,将俄罗斯排除出能源供应版图。

但三年过去,现实远比口号沉重。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和拜耳接连宣布关闭本土多个化工生产基地,部分迁往美国和中国。2025年中期数据显示,德国制造业产出已连续六个季度萎缩,工业能源消费同比下降近25%,而就业岗位在重工业领域流失超过30万。

法国则面临双重困局:一方面依赖核能的长期计划进展缓慢,另一方面进口液化天然气成本持续高涨。法国《世界报》评论称:“法国正在为道德化制裁付出现实代价——高通胀、低增长和工业空心化。”

欧盟确曾试图启动“绿色产业复兴法案”,以可再生能源补位俄罗斯天然气,但无论在时间窗口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上,完全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到2025年10月为止,欧盟对绿电的实际依赖率仅提升3.8%,远低于预期。

欧洲自断能源臂膀,并未换来战略自由,反而把自己推入了“高成本、低效率”的陷阱中。

“能源重定向”下的新赢家:谁填补了欧洲的缺位

与欧洲的能源断裂同步发生的,是俄罗斯能源供应链的迅速重组。2022年后,俄罗斯的原油与天然气大量转向亚洲市场,尤其中印成为替代性主力买家。

印度从几乎零进口俄罗斯油气,在短短两年内跃升为全球前三的俄油进口国。据《印度快报》报道,仅2024年,印度通过卢比结算从俄进口石油的总额达到约5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原油部分在印度炼化后出口至非洲与东南亚市场,实现了“中转套利”,同时提升了本国工业能源自主权。

中国则利用中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与远东液化气项目,形成稳定的能源输入体系。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之间的能源结算已超过90%实现人民币结算,并配套建设了沿线再加工与港口分销网络。

两国不仅在物理流通上替代了欧洲,还在交易逻辑上绕过了西方主导的美元支付机制。这一过程,事实上打破了欧美“能源定价主导权”,使俄罗斯、印度、中国之间形成了新的能源定价次生态。

而欧洲,既未加入这种新系统,也失去了传统的廉价输入通道,注定只能被动承担成本上涨和供需波动的双重后果。

多边秩序重塑:金砖与上合的“超西方”逻辑

2024年金砖国家扩容后,正式迎来“金砖11国”时代,新增成员包括沙特、伊朗、阿联酋、埃及等全球南方代表性经济体。这一扩展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拉长,而是战略方向上的重构。

金砖机制并未沿袭G7式的集权主导,而是推动去美元化、本币结算、区域性基础设施互通。例如巴西主导的“金砖本币清算平台”,已于2025年5月完成测试,将替代部分SWIFT跨境支付;金砖开发银行则在非洲推进本地货币融资机制,试图削弱美元与欧元的主导融资地位。

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也逐步从安全合作体转型为“数字经济与治理多边平台”。2025年初,成员国提出共同推进“数据主权”机制框架,并以数字基建、网络安全为切入点,挑战西方规则主导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话语体系。

这些机制并未以“反对西方”为口号,而是强调“超越西方”的制度选择权。这种共识逐渐形成的结果是:全球南方国家无需通过北约、美联储、世界银行等老机构获取“认证”,而是依托多元合作自主发展。

而欧洲的尴尬之处在于:它既不能主导这一“后西方体系”,又无法完全脱离美国的传统战略轨道,正处在一个两头不靠的战略真空中。

图片

旧逻辑困住新问题:欧洲的外交赤字

即便目睹自身被挤出全球能源与制造链的核心地位,欧盟的外交反应依然被老旧的意识形态逻辑所困。

2025年3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国家补贴造成市场扭曲”。但即便德国汽车工业强烈反对这一决定,布鲁塞尔依旧照搬美国逻辑,坚持用贸易壁垒阻挡竞争,却未拿出自身产业振兴的任何实质方案。

法国《费加罗报》讽刺称:“欧盟对中国电车最尖锐的批评,是因为它太便宜。”在缺乏产业支持政策与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保护主义反而凸显了自身的无力与焦虑。

而在中东事务上,法国、德国虽试图重拾斡旋角色,但不论在以哈冲突,还是在伊朗与海湾国家的区域博弈中,欧洲的声音都被边缘化。美国一手主导的“沙以正常化”进程排除欧方参与,而上合、金砖平台内的阿拉伯国家也越来越少与欧盟进行战略对话。

欧洲的“全球角色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裂变加剧:欧盟内部共识机制正在崩解

欧盟过去引以为傲的“共识政治”模式,正在2025年的现实压力下分崩离析。

在对乌援助议题上,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相继表示反对继续援助,并威胁否决下一轮财政预算。而波兰则因与欧盟司法标准冲突,拒绝接受新一轮难民配额,导致2025年10月的难民议案遭遇“技术冻结”。

德国与法国的领导权威也遭到挑战。意大利呼吁重新修订“财政紧缩框架”,要求更多赤字容忍空间,以刺激南欧经济。希腊更在欧盟峰会上提出“松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动议。

欧洲央行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局: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停滞,却仍要维持高利率以遏制结构性通胀。内部协调瘫痪,政策僵局加剧,欧盟更像是“权力拼盘”而非“统一体”。

短期内,这种碎片化不会立即瓦解欧盟,但长期来看,它将持续侵蚀欧洲的全球议价能力,使其在新秩序塑造中进一步边缘化。

欧洲正成为“后西方”的旁观者

英国《独立报》在10月14日的评论中用“碎片化衰败地区”形容当下的欧洲,这不仅是一种情绪判断,更是一种结构性趋势的精准警告。

过去三年,欧洲在战略上选择了牺牲现实换取价值,试图以“道德义务”填补地缘短板,最终换来的是全球产业转向、外交话语稀释、内部政治撕裂。相比之下,金砖与上合这些“非西方机制”虽未完美,却在快速构建自己的底层逻辑与规则。

欧洲的问题,不在于它被谁“打败”,而在于它拒绝转身,停留在自己构想的“旧世界”中,错失了重新定义自身角色的最佳窗口期。

一个不愿转向的大陆,最终只能做未来的陪跑者。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制造“假信号” 菲律宾陷入“真焦虑”
俄军证明轻机枪不顶用 中国为何重新装备?
中巴走廊失控 巴基斯坦三十年养虎终成患
中国超车 美国这方面大幅落后 专家曝背后真
中国核潜艇又落后了 美国新声呐领先中国40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制造“假信号” 菲律宾陷入“真焦虑”
俄军证明轻机枪不顶用 中国为何重新装备?
中巴走廊失控 巴基斯坦三十年养虎终成患
中国超车 美国这方面大幅落后 专家曝背后真
中国核潜艇又落后了 美国新声呐领先中国40
乌军若发射“战斧” 俄军有应对的手段吗?
血战再起,巴基斯坦正亲手制造另一个敌人
沙特下单50架CH7隐形无人机?航天彩虹回应
美国第六代隐身战斗机F/A-XX再生变数
不拖走,不用炸 中国一招收回仁爱礁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