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浙大被点名!美新版黑名单直指58所中国高校 | |
www.wforum.com | 2025-09-25 08:19:02 留学生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9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下属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下称“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题为 《从博士到解放军:签证政策如何让中国国防实体利用美国高等教育》。 报告首次点名58所与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SASTIND)共建的高校,并将这些院校与现行的总统公告10043号(PP10043)直接联系起来。其核心判断是:美国高校在接收这些背景的研究生和访问学者时,存在“尖端科研成果可能被转化为军用”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委员会呼吁国务院与国土安全部进一步收紧签证与科研合作,把“学术开放”视为“战略竞争”的关键防线。 那么,这份“扩展版”的10043究竟传递出什么信号呢?对留学又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来逐层拆解。 这份报告的核心逻辑,其实就围绕一条链条:“学术训练—技术转移—军用转化”。 也就是说,美国担心:如果长期接收并资助来自中国和国防科工局(SASTIND)共建院校的研究生、访问学者,那么他们掌握的尖端科研知识,最后可能会顺着军民融合的体系,流向解放军。 该报告的具体内容是,委员会点名了六所美国大学(马里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普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要求他们提交在读中国学生的本科生源信息,随后委员会将相关数据与“三类高风险院校”进行交叉比对: 其一是“国防七子”; 其二是“兵工七子”; 其三则是由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SASTIND)共建的58所高校(见附录A)。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SASTIND)共建的58所高校 结果显示,在这六所美国大学的学生群体中,都能找到来自所谓“军工背景院校”的中国学生。他们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敏感领域,其中不少人还直接参与了美国联邦资助的科研项目。 在委员会看来,这意味着美国纳税人的资金可能间接支持了中国的军工科研。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合作形式也相当多样,从联合研究所、双学位项目,到教师互访,委员会认为这实际上构成了“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直接输送”。 于是,委员会提出了四方面的收紧措施: 第一,签证环节。 报告主张把《移民与国籍法》以及第10043号总统令制度化,明确针对特定院校出身的申请人收紧签证通道,避免他们进入美国攻读敏感学科。 第二,科研限制。 对已经在美的相关人员,委员会建议严格限制进入涉及人工智能、量子、半导体等敏感实验室,并强制披露其研究资金和合作来源,以切断可能的隐性渠道。 第三,在美约束。 报告强调,即便已经获得学习或工作机会,也不应允许他们参与联邦科研项目、进入政府实验室,甚至在OPT等实习与就业环节,也要增加额外限制。 第四,校园防控。 除了学术和就业层面,委员会还提出要限制校园中的学生组织,禁止接受所谓“敌对国家”资助的社团在美国高校存在,并对违规行为施以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很多人把这份文件解读为 10043 的“扩展版”或“加强版”。 回到2020年,当时的总统公告 10043(PP10043)只有一个核心关键词:军民融合。它直接对F/J签证下手,主要锁定研究生和访问学者,本科生一般不在覆盖范围。 执行逻辑也非常直白:只要与被认定存在“军民融合”背景的院校或机构有学习、研究或任职关系,就可能受限。而当时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国防七子’等被视为军民融合典型的高校。 相比之下,这次特别委员会的报告虽然暂时没有法律效力,但更像是在“画圈子”——把原本模糊的口径拉得更宽、更明确。过去只是点名几所典型院校,现在直接甩出一份 58所 SASTIND 共建高校清单,等于给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递交了一份“可操作的参照目录”。如果这一思路被采纳,未来政策可能从聚焦个别院校,扩展到覆盖整个 SASTIND 体系或具备类似属性的院校网络。 报告的表述也非常直接:把学术开放称为“美中竞争中的战略性漏洞”,把中国学生和学者视为“技术转移的渠道”,反复强调“尖端科研成果最终可能被转化为军用”。这种话术,本身就是在为行政收紧提供政治论证。 更值得注意的是,委员会不仅仅盯住签证,还进一步呼吁通过 《SAFE Research Act》 等立法,切断联邦科研经费与涉军背景院校的合作。如果这一方向落实,将形成“双向收缩”:一方面,限制中国学生和学者在美的深造渠道;另一方面,也可能让美国实验室失去与中国科研群体合作的机会。 图源: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官网 (一)目标院校学生(这58所) 如果美国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把这份清单纳入签证审查参考,那么从本科到硕博,都会被重点盯。区别只是:本科生在原来的10043框架里并不算硬性覆盖对象,但在收紧趋势下,补材料、被Check、拖延时间的情况肯定会增多;硕士和博士,尤其是AI、航天、量子、半导体、生物技术相关的,二次问询、甚至拒签的概率都会上升。 (二)敏感专业学生(不论院校) 不仅仅是清单上的学校,读敏感专业的学生也在风险区。美国国务院今年就明确提过“关键领域”,比如AI、量子、生物医药这些。未来的签证流程里,可能会多问你的研究课题、导师背景、资金来源,甚至翻你公开的代码和社交媒体。换句话说,过去主要锁定“七子”的高风险,正在外扩到更广泛的STEM群体。 资料图:浙江大学 (三)非敏感专业/非目标院校学生 如果你学的是人文、商科、艺术,又不在58所清单里,总体风险还是低的。 但也别掉以轻心:一旦在实习或科研里沾上双重用途技术,也可能被牵连;审查泛化后,签证官可能会盯资金来源、政治关联、交流经历等,主观裁量更大。 (四)在美中国学生学者 已经在美国的同学,风险主要在四个环节: 续签和再入境:二次检查可能更常见; OPT和STEM OPT:审查更严,尤其看岗位和研究是否敏感; H-1B/EB类身份转换:雇主合规性、岗位敏感度更受关注; 事后撤签:签证不是一劳永逸,未来可能随时被吊销。 近年来,美国国务院确实频繁使用撤签等工具,这让部分校园出现不小的震荡。 总的来说,这份扩展版的“10043”清单,传递出的信号就是: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签证审查还会继续收紧,尤其集中在目标院校和敏感专业。 对留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多等待与不确定性。至于最终会走向多严,还需要观察政策细化的落地情况。 面对这一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抢时间、找出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规划”,为未来的留学与职业路径做好充分准备。 |
|
|
|
![]() |
![]() |
“福建号弹射三连”,日网评论来了 |
![]() |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
![]() |
“5·7空战”大揭秘!印度至少损失6架阵风 |
![]() |
福建舰弹射仍有短板 关键性能落后美国30年 |
![]() |
印军司令:瞧瞧印巴冲突,给世界上了一课 |
![]() |
“福建号弹射三连”,日网评论来了 |
![]() |
埃及集结重兵挑战以军 歼35E成破局关键 |
![]() |
“5·7空战”大揭秘!印度至少损失6架阵风 |
![]() |
福建舰弹射仍有短板 关键性能落后美国30年 |
![]() |
印军司令:瞧瞧印巴冲突,给世界上了一课 |
![]() |
蔡奇封杀密令曝光 |
![]() |
攻击11机翼处出现折叠铰链 预示即将服役 |
![]() |
普京彻底失算?突厥系集团开始入场 |
![]() |
福建舰能弹歼-35 美福特号却弹不了F-35C |
![]() |
美国宣布首架 F-47 隐形战机已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