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独裁铁权 不想毁于一声嘲笑和嘘声 | |
www.wforum.com | 2025-09-24 15:13:13 陈静/看中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上亿网民的嘘声 比任何审判更让权力心惊 于朦胧事件,从警方的闪电结案,到现场疑点、商业异常,再到政治传闻,整起事件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权力与资本高于真相。在高度不透明的体制下,公众只能透过蛛丝马迹拼凑故事,不过总有一天会得到完整答案。 9月21日,朝阳公安火速发布《警情通报》,将于朦胧的死定性为“酒后意外”,并高调宣布查处数名“造谣者”后。 从微博、抖音到各大论坛,关注于朦胧事件的群体已经突破上亿人。大量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对官方通告表示不信任,甚至以“嘘”声一片来表达愤怒与嘲讽。这种现象本身,正说明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资讯高度封锁的中国,公众依然能敏锐地感受到官方话术与事实之间的裂缝。 想起一个和“嘘”声有关 邪恶政权瞬间倒台的故事 罗马尼亚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曾狂妄地声称:“没有我的允许,罗马尼亚的每一片叶子都不能动!”自信心之爆棚,几乎让人以为他能够掌控一切。然而,他忽视了民众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 1989年12月21日的清晨,布加勒斯特的天空沉沉压下,寒风里的共和国广场却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这并非人民自发的聚集,而是一次由政权强制动员、精心设计的“盛会”。几十万被迫到场的工人、学生和市民,被安置成一堵巨大的背景墙,为的是衬托出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的“威望”与“不容挑战的权威”。 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执行枪决 最终,压抑到极点的民众在他演讲仅仅进行了两分钟,后方的群众中忽然传出一声嘲笑,细微却刺耳,像是在石墙上划开的一道裂缝。接着,口哨声、嘘声此起彼伏,声浪由点到面,迅速吞没了原本单调的掌声。当有人高喊“打倒齐奥塞斯库”时,点燃了长期积蓄的愤怒,人们齐声呼喊的时候,这一幕,齐奥塞斯库从未想像过。他的表情瞬间僵硬,语调慌乱地颤抖起来,然后吓得齐奥塞斯库和妻子落荒而逃。 努力压制人群的声音,却徒劳无功。二十多年来被恐惧与暴力维系的权威,就在这些破天荒的嘘声与口哨声中开始崩解。那一刻,共和国广场不再是权力的舞台,而成了历史翻页的前奏。 最后的审判 1989年12月25日,本应是祥和喜乐的圣诞节,却在罗马尼亚笼罩着枪声与烟火。人民在颤抖与不安中迎来这一天——他们知道,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就在这个午后,一座军营的餐厅被临时改造成秘密法庭。没有华丽的法袍,没有庄严的仪式,只有几张桌椅、几名军官,以及一场注定改变历史的审判。下午两点左右,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他的妻子埃列娜被押送进来。他们乘坐的并非元首座驾,而是一辆简陋的装甲运兵车。 七十一岁的齐奥塞斯库,身穿黑色外套,面色苍白、神情憔悴,早已不复昔日广场上咆哮演讲的铁腕姿态。他的夫人埃列娜头裹一条旧头巾,神情木然,仿佛对周遭的一切视若无睹。两人并肩坐在被告席上,那不过是一张普通的桌子。命运的舞台,显得如此荒凉。 审判开始前,一名医生为齐奥塞斯库量了血压。随即,审判长高声命令:“站起来,这是法庭!”检察官提醒他:“齐奥塞斯库先生,你还有最后的机会在合法组成的法庭前为自己辩护,这是你的权利。” 齐奥塞斯库冷冷地回答:“我不承认任何法庭,我只承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政变,我不承认你们任何人。” 审判长立刻打断:“这里不是你上课的地方。我们依据本国宪法来审判你。” 起诉书随即被宣读 罪状如同铁锤般落下 大量屠杀人民,死难者超过六万;动用秘密警察镇压人民,摧残国家;在各地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公共财产;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百姓陷于贫困;在境外银行存款超过十亿美元,并企图携款外逃。 检察官的质问接连而至:“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政策,医院缺乏药品,孩子们死去?你知不知道蒂米什瓦拉的屠杀?” 齐奥塞斯库拒绝回答,不断重复“我不承认”。转向埃列娜,检察官质问:“你作为副总理,是否下令向蒂米什瓦拉的民众开枪?” 埃列娜声音尖锐:“不!政府没有下令开枪!”“那么是谁下令的?是国家安全局吗?”检察官步步紧逼。 短暂的辩解与指责之后,审判迅速进入尾声。检察官宣读判决:“根据刑法第一六二条、第一六三条、第一六五条和第三七五条,两名被告罪名成立,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并立即执行死刑。” 士兵 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 不到一个小时后,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押赴刑场。当地时间下午四点,三名行刑士兵整装待命。埃列娜拼命呼喊:“你们怎么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样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 其中一名士兵冷冷回答:“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随即,枪声划破冬日的沉寂,结束了二十多年铁血独裁的生命。 翌日,罗马尼亚电视台播出了审判与处决的录像。全国人民第一次亲眼见证,曾经高踞神坛的“国家领袖”,被打成筛子的模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