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BBC:美国为何处于危险的十字路口?
www.wforum.com | 2025-09-18 21:09:33  BBC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本周经历了残酷的一周。许多人开始质疑,国家是否能摆脱仇恨与暴力的恶性循环。

在美国历史上最震撼的政治暗杀事件之一发生后,犹他州州长呼吁民众降低政治对立。但自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以来,受访者普遍不认为美国会选择这条道路——至少短期内不会。

美国近年历史充满了在悲剧发生后未能团结的例子。

14年前,一名民主党女国会议员在亚利桑那州头部中弹;8年前,一名共和党国会议员在棒球练习时遭枪杀。

即使在全球疫情面前,美国也未能团结一致。事实上,新冠疫情反而加深了社会分裂。

美国政治生活的激化背后原因虽然简单,却难以改变。

现行的奖励制度倾向于鼓励那些加强紧张局势的人与平台,而非缓和紧张局势者。

在全国各地,政治人物若以迎合基本盘的政策与言论参选,往往比争取中间选民更容易当选。这是选区划分(Gerrymandering)所造成的结果,被视为美国政治分裂与失能的“原罪”。

同样地,在媒体领域,政治评论者若采取更极端立场、激起愤怒,反而更容易吸引眼球,进而获得更多广告收入。

这样的奖励结构,使得犹他州州长斯宾塞·柯克斯(Spencer Cox)成为美国政坛的异数。

斯宾塞·柯克斯

考克斯呼吁美国人“登出网络、关掉萤幕,触摸草地,拥抱家人,走出去,为社区做好事”

在柯克遇刺后,柯克斯呼吁美国人“登出网络、关掉萤幕,触摸草地,拥抱家人,走出去,为社区做好事”

他的言论理性而温和,在分裂氛围中展现出一种和解的努力。

1960、70年代与今天

分裂和政治暴力在美国并非新鲜事。大约160年前,这个国家就陷入了内部战争,至今仍未真正停止。

1960年代的五年间,一位美国总统遇刺身亡,他的弟弟也在竞选总统的途中遇刺身亡。同一时期,美国两位最杰出的民权领袖也遭遇暗杀。

1970年代,总统福特(Gerald Ford)曾两度遭枪击。

1980年代,总统雷根(Ronald Reagan)在走向他的豪华轿车时被子弹击中。

去年,川普在宾夕法尼亚州遭遇暗杀未遂,另一起疑似暗杀企图则发生在佛罗里达州,该案审讯于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当周展开。

与1960至70年代的政治暴力不同,犹他州州长柯克斯担忧的是社交媒体的影响。

虽然他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发表进一步分裂美国人的言论,但他对社交媒体公司却不那么温柔,他显然将这场悲剧归咎这些公司。

他在周日受访时表示,“我相信社交媒体在过去五、六年中,每一起暗杀与暗杀企图中都扮演了直接角色。”

他补充说,“癌症”一词可能还不足以形容社交媒体对美国社会造成的伤害。

在大多数科技公司保持沉默之际,X平台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声称“激进左派庆祝查理·柯克被冷血谋杀”,并表示“与庆祝谋杀的邪恶狂热分子团结是不可能的。”

马斯克也回应对社交媒体影响的关注,本周稍早在X上写道:“尽管X上的讨论有时会变得负面,但能够有讨论本身仍是好事。”

“这就像一段破裂的婚姻”

社交媒体与政治交织所带来的问题,甚至令那些对政治热衷者感到忧虑,无论其立场为何。

本周稍早,“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犹他州立大学分会主席、19岁的凯特琳·格里菲斯(Kaitlin Griffiths)直言,“社交媒体对我们的社会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她表示:“你甚至无法与政治立场不同的人进行对话——我认为这真的很悲哀。”

这种悲哀也带有讽刺意味,因为查理·柯克自视为言论自由的捍卫者,尽管批评者对此说法并不认同。而他的死亡,可能使美国更远离文明对话。

查理·柯克遇刺后仅数日,美国政界已退回各自阵营的叙事。

左派关注凶手是否受网络次文化与群组聊天激化;右派则倾向探讨嫌犯是否涉及左翼阴谋。

双方似乎都不急于优先考虑和解或修复。

研究极端主义的学者指出,当前的分裂状况,已不再适合以传统的左右派框架来理解。

2025年1月19日,查理·柯克(右)与其妻子艾莉卡(左)出席在华盛顿特区萨拉曼德酒店(Salamander Hotel)举行的“美国转折点”就职前夜舞会

2025年1月19日,查理·柯克(右)与其妻子艾莉卡(左)出席在华盛顿特区萨拉曼德酒店(Salamander Hotel)举行的“美国转折点”就职前夜舞会图像来源,Samuel Corum/Getty Images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极化民主(polarised democracies)专家雷切尔·克莱因费尔德(Rachel Kleinfeld)表示:“最好看看是什么导致人们无法治理。”

“这需要人们有意愿降温……也需要比现在展现出更多的勇气。”

她补充说:“我认为更有用的是专注在我们如何作为一个社会翻开新的一页,因为这就像一段破裂的婚姻,而在破裂的婚姻中,互相指责只会让彼此都输。”

和解需要什么

至于美国是否能摆脱助长分裂的社交媒体演算法,这需要一位具备强大领导力且致力于和解的总统。

“我不确定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政治评论员戴维·德鲁克(David Drucker)表。“如果两党——我指的是整个政党,而不只是政治人物——愿意停止互相指责,并共同说‘停止’,那会有所帮助,”他说。

“通常只有总统才能促成这样的改变。若双方无法同意某些底线不可逾越,或下一任总统未能做到这一点,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走到那一步。”

川普并非这一种领袖。

他在政治上往往在面对对手时显得最强势。

据了解,川普相信左派人士企图摧毁他的MAGA运动。柯克遇刺后,他的言论与犹他州州长柯克斯形成鲜明对比。

当被问及如何修复国家时,川普表示,“我知道这话会惹麻烦,但我一点也不在乎。右派激进分子之所以激进,是因为他们不想看到犯罪……左派激进分子才是问题。”

他在9月11日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谈话时进一步表示,“激进左派的政治暴力已伤害太多无辜生命,夺走太多人命。”

川普将柯克之死定性为激进左派的集体行动,而非个人行为。其他白宫官员也表达同样看法。

白宫副幕僚长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也表示,“以神为证,我们将动用一切资源,识别、扰乱、瓦解并摧毁这些网络。”

“这会发生,我们会以查理的名义去做。”

然而,多项研究显示,美国近数十年来的政治暴力案件中,右派意识形态的肇事者比例高于左派。尽管可能还需要更多数据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人们说历史会重演——但却从未发生过”

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反而能带来安慰。

前共和党国会议员、现任知名电视主持人乔·斯卡伯勒(Joe Scarborough)表示,“很少有哪个时期,美国的政治形势比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1960年代和70 年代初)更黑暗、更暴力。”

“但国家仍然向前迈进,庆祝建国二百周年,并走出暴力分裂。这次也会如此。”

乔治亚州民主党参议员拉斐尔·沃诺克(Raphael Warnock)是美国最高层级的非裔官员之一。他谴责政治暴力,称其是最“反民主”的行为,同时指出美国在种族议题上的进展。

他说:“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比家庭聚会上讲的版本更复杂。”

“我父亲曾穿着军服(在公车上)让座给一名青少年,而我如今坐在参议院的席位上。”

这些希望令人振奋,但出路仍不明朗。

最近,在美国准备庆祝建国250周年之际,我一直在思考今年早些时候与历史学家兼电影制片人肯·伯恩斯(Ken Burns)的一次对话。

“人们常说历史会重演,但它从未如此。”

他更偏好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有相似之处。(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意即即使当下与过去相似,事情从不会以相同方式发生。

当前的紧张局势与美国历史上的多个分裂时期相呼应,但并未完全重演。

美国历史充满愤怒与冲突,但我不确定这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体系是否总是如此迅速地奖励那些激起这些情绪的公司和个人。

同时,美国的实力正在削弱,而非增强。

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Bob Gates)曾告诉我,美国国安面临三大威胁:崛起的中国、衰退的俄罗斯,以及美国自身的内部分裂。

美国的对手深知分裂对这个超级强权的伤害,他们在网络上竭力让人们的距离进一步拉大。而美国人让他们轻易就做到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伊朗押注歼-10 或将重塑中东空中力量平衡
俄罗斯:美国为中国准备了25个秘密武器
德国“猎手” 一炮炸碎战略轰炸机尾巴
王毅苦苦劝说3小时,还是被拒了
印度第4代坦克太奇葩:竟然搭载4个乘员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伊朗押注歼-10 或将重塑中东空中力量平衡
俄罗斯:美国为中国准备了25个秘密武器
德国“猎手” 一炮炸碎战略轰炸机尾巴
王毅苦苦劝说3小时,还是被拒了
印度第4代坦克太奇葩:竟然搭载4个乘员
爱沙尼亚挖掘40公里的壕沟 阻挡俄军坦克
波兰打开东部战线大门 普京收回谈判筹码
该来的终要来!菲律宾海军迎来新舰
美国大使馆涌“排队盛况” 一眼望不到头
东欧情况十万火急 波兰斥巨资建隔离墙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